分享

索尼ILCE-7RM2评测(急就章)——关于长曝

 我是布老虎 2015-08-09

索尼ILCE-7RM2评测(急就章)——关于长曝

索尼ILCE-7RM2评测(急就章)——关于长曝

在昨天的评测当中,A7R2短时间曝光(1/60s)和长曝(30s)动态范围差别较大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参见:索尼ILCE-7RM2测评(二)——理论画质篇),毕竟也是一直被人期以厚望的全幅旗舰,出现这种掉链子的事情怎么讲也不应该。。

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严重程度,微博、微信和各个摄影器材论坛里也进行了诸多评论。对于大家的猜想,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方面:

1、微单容易过热,散热不好会产生额外的噪声

2、索尼在某些模式下ADC的输出会被限定在12bit

3、防抖模块动作产生额外噪声

4、电子快门的原因

5、我司故意索黑

……

原因五这个我是没办法了,让我自证无罪,你说我要怎么自证。要说公开测试方法,之前的文章里所有测试方法都有详细的原理和操作解释,你让我怎么办……

好了,吐槽结束,以下是正文。

一、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在昨天的数据测试当中,长曝下的索尼A7R2别说比不过尼康D810,甚至都打不过佳能的5Ds R。不过由于事发紧急,目前5DsR和D810都处于外租状态,没法拿来做详细测试。我们便用低了一个小档的尼康D800和单像素动态范围与5DsR相近的佳能6D来做对比,顺便加入了同样有五轴防抖的索尼A7M2,以观察是不是五轴防抖的锅。

不过上架子的时候五轴都是关闭的,此处五轴防抖的锅是指为了加入五轴防抖,传感器的设计会不会要做某些改变,从而引入额外的噪声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不加入A7R一代的对比?

很简单,因为也没有啊。

(委屈的哭了起来QAQ)

先说一下测试参数:

测试分别用ISO100/30s/f4.0和ISO3200/30s/f16,镜头都是35mm f/1.4。

后期调整幅度如下:


一样的曝光+5.00,阴影+100。有人怀疑平时拍摄当中是否需要用到这样的参数,说实话,自己去拍几次大光比不规则前景风光片就明白了。


类似这张《杜德尔门的日出》(by@voidshatter)

ISO100的结果如下:


大图戳:http://7xkm06.com1.z0.glb./jpgDSC01240.jpg

A7R2的高密度彩噪问题其实还挺明显的。不过顺便提一下,A7R2的色彩表现确实如之前所说好了不少,D800和A7M2树叶颜色偏黄的问题基本消失,绿色还原度很高。

虽然测试数据上不如佳能,但似乎观感还好一点?毕竟数据是用方差来衡量的,A7R2这种噪声,基本上是尖峰信号类型。

不过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洗不白。

毕竟当年采用索尼传感器的尼康D800可以有过拍摄单张太阳轨迹一战成名的事迹的。


《太阳轨迹——日不落帝国的日落》by@voidshatter 机身尼康D800E,单张曝光7689秒。窃以为这才是索尼传感器真正的实力,只不过不知为何,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让尼康捡了第一。

那么ISO3200长曝(基本是拍银河用的设置)会怎么样呢?


后期设置如上。


大图戳:http://7xkm06.com1.z0.glb./jpgDSC01244.jpg

这次好像A7M2也一并背了锅……不过结合我们之前的所说的“A7R2在高感端动态范围改善明显”,能获得相比上代产品这种程度的进步也算是个惊喜。不过长曝下依然死,出现满天星一般的彩噪。对于拍摄银河之类的题材,几乎有着毁灭性的影响。

6D这个,滤镜有点漏光导致曝光量比另外三台机器高一点,看看就好。

二、多慢的快门速度才会出现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疑问,我们测试了A7R2从1/60s到30s不等快门速度下的动态范围水平,结果如下:


从数据上来看,1秒以后动态范围即开始衰减,10秒以上掉得尤其厉害。

同时我们也做了-5EV实拍图对比,通过调节光源亮度和加装ND来控制快门速度。感光度统一固定为ISO 100。镜头依然是那只蔡司Otus 55 1.4。

后期调整幅度如下:


结果如下:


原始大图:http://7xkm06.com1.z0.glb./jpgDSC01274.jpg

从实拍图中来看,确实也是1秒以上的曝光开始出现问题,10秒以后逐渐加重。留意图中高亮度的红绿色彩点,而不是均匀的噪声。

三、是不是因为长曝时索尼ADC被强行限制在12bit?

经过RAWDigger查看,确认在M档、关闭电子快门、关闭五轴防抖时长曝30秒,索尼的RAW文件和正常使用时一样,为有损编码的14bit RAW。


、是不是电子快门/五轴防抖的锅?

测试的时候别说电子后帘,连电子前帘我都关了。而且今天补测了一下,开启前帘快门对传感器性能几乎无影响。五轴的话,开关影响也不大。而且A7II同样带五轴,却没有低感长曝彩噪问题。

五、是不是传感器温度问题?

通过对在实验室里恒温15℃和拿出去曝晒15分钟机身发烫的情况下拍摄的A7R2黑场RAW文件(快门速度均为1/60s)的对比,未发现温度可以明显影响动态范围的证据。

六、那是因为什么?

目前怀疑是因为BSI-CMOS带来了更多的额外底噪。

来自某图像传感器业界人员的解释。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固件升级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
、目前应该怎么办?

目前来说,唯一有效的方式是开启索尼机身自带的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在开启索尼的长曝降噪之后,ADC的输出就真的会被限制在12bit,成为二刀阉割有损RAW了。。也是蛮让人纠结的事情。

八:你是不是索黑?

呵呵。


索尼A7R2 RAW文件画质预览(Preview)

索尼A7R2 RAW文件画质预览(Preview)

昨日按捺不住的老外们终于把A7R2的开箱视频和原始RAW文件都传到了互联网上,这也让我们能对这款神秘的索尼微单旗舰一探究竟。然而毕竟他们传到的是国际互联网,我们作为全球最大的局域网用户,看这些可能需要翻墙。

而且截止目前,Dropbox上的A7RII RAW文件已经挂掉了。我重新传了一份百度网盘,想深入研究的可以下下来看一看。

youtube视频请自备梯子。

开箱:https://www./watch?v=lyMnfkovKrQ
介绍A7r II的菜单:https://www./watch?v=__-qEj0qQwY
RAW全尺寸样张:http://pan.baidu.com/s/1hq6KfYG

随后Photographyblog也公布了大量A7R2的原始样张,分别有RAW和JPG,地址如下,也请自备梯子:http://www./previews/sony_a7r_ii_photos/

既然有了RAW文件样张,那么做做画质分析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拍摄这些RAW文件的机身是ILCE-7RM2 v1.00,而不是工程样机的v0.01或者v0.02,也就是说这批文件代表的是市售机型而非工程样机的画质水平,可参考价值极高。

低感细节篇


以下图片点开都可以查看大图。未作说明的话,全部锐化和降噪关闭。


上图为图片1,采用索尼FE 35mm f/1.4ZA,ISO100。光圈全开。这个镜头素质一般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一定程度上拖累了A7R2的画质表现。

100%截图:


不是很锐利,有明显的球差,但这是镜头的锅,赖不到机身上。



这张图片搭配的镜头是索蔡FE55 1.8ZA,光圈f/8.0。


嗯这张的100%细节感觉就好多了。



喜闻乐见的高细节墙面,镜头是FE90微,光圈f/9.0。


细节表现还是蛮惊人的。只不过没有了当初第一次看到D800E的3600万像素和5DSR的5000万像素时候的震撼。



最后来感受一下神奇的FE55 1.8ZA,上图光圈全开。


有点儿略微吃不住的感觉?不过讲真在双高斯结构标头里这种表现已经非常好了。想再进步?你必须承受反望远标头在体积和重量上的代价。

宽容度


宽容度或者动态范围也是被关注许久的指标,数值上的揭秘只能等到机器正式NDA解禁,然而在观感上,通过实拍RAW大概一探究竟还是不难的。


dropbox上的那堆RAW里面有一张特意被欠曝拍摄的图片,简直良心。提亮之后就是右边的样子,小图感觉还是挺好的哈。


100%一下嗯……右边是调整参数。不得不说这个操作确实有点暴力,曝光+5,阴影+100。不过也是为了区分度嘛。

因为在这方面他面对的对手不是佳能的5DSR,而是拥有深度优化和ISO64的尼康D810。

观感上因为没有同机位对比不太好区分,那么数值上究竟会如何呢?别着急,等机器到手之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放出理论数据。



非极限条件下的试拍例图一张。可惜不是ISO100,是ISO160,不过无伤大雅。


感觉上跟尼康D810存在一定差距,和A7R相比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佳能:我想静静)

之前在文章兰拓弟子说真相 且言索尼大法好中我有简单讲过索尼A7R2的新增功能会对画质表现有什么样的影响。实际上加了这些功能之后的话,动态范围表现不倒退便已是进步。从这方面来说的话,A7R2完全够格。

高感光度


这次由于索尼首次在全画幅传感器上搭载了背面照明式(BSI)技术,所以坊间传闻高感会有突破,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由于全画幅传感器的开口率本身已经很高,BSI或许然并卵……嗯具体怎么样,还是看图说话咯。


首先来一张极限的,这是ISO25600。是不是感觉还不错?


100%。注意此时ACR的所有降噪选项均已被关闭,包括默认+25的彩噪消减。所以可能有些人会有“为什么我打开之后没看到这么多彩噪”的疑问。

由于没有同机位参照所以仅凭这张图无法断言A7R2的高感如何,但从观感上来看还是挺不错的。至少这是ISO25600,25600啊亲。



PhotographyBlog在这个场景下拍摄了ISO100-25600的图片,正好可以拿来比对高感性能。不过不知道是网的问题还是梯子的问题,有三张图片死活下载不下来,只好空缺。


当然图还是被万恶的微信压缩了,看无压缩大图请戳:http://7xkm06.com1.z0.glb./jpgsony_a7r_ii_14.jpg

就个人感觉来说高ISO表现非常不错,但毕竟白天的图,暗光用高感会怎么样,还是等机器来了再下结论咯。

不过有一点非常值得肯定:无论信噪比如何,A7RII已经没有了初代A7的那种噪点一糊糊一片的现象,噪声的频域特性进步非常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