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一碗鸡汤,不如抽一记耳光

 汉青的马甲 2015-08-09

我发现前几天发在简书上的文章《你不说出来,我怎么会明白》引起不少简友的共鸣,大家纷纷在文章下头的留言,看得我鼻涕眼泪一大把,果然幸福各有不同,而情感问题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

不过是痴男换成了怨女,人渣误当做良人。

下午我例行午睡,回来收到一封简信,是云朵小姐发来的。

她说:“桃子,我按照你的说法,打算去找朋友把问题说清楚,但我发现他压根就在回避,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思,我该怎么办啊?”

我想了又想,回复她六个字:“尽人事,听天命”。作为朋友你把该做的事情,应有的态度已经摆放出来,你已经拿出足够的诚意,剩下的事就看对方领不领这个情了。

在写上面这段的时候,我已经能足够的预感到,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有的人就是内敛,就是不愿意像你一样什么都说出来,你为什么那么自私,就要逼着别人说”。

不好意思,这里的“说”,并不代表一定要两位在言语上有什么沟通,如果对方愿意解决问题,不管是骂你一顿,摸你一把,朋友圈里点个赞,再或者俩人脱了裤子来一发,都OK啊,我只是提出一个态度,至于怎么做,如何做,做完的结果怎样,那是你们的事。

《后会无期》里有句特经典的台词,“听过许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在遇见自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总希望得到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于是大把的鸡汤文应运而生,高大上如林清玄,刘墉那种“不再孤独的孤独”、“坚强的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书名直接就是一句鸡汤。

小到我这种,原本没打算煲鸡汤,却令不少可爱的简友在下头感慨:“哦~感谢撸主,突然就想明白了”。

但你真的想明白了么?想明白又有什么用,你做得到么?

我说:“生不必要的气,犟没用的嘴,争一时的风头,相信不会兑现的诺言,爱上不爱你的人。归根到底一个字——蠢!!”写这段时,不扯谎!我给自己写的冷汗淋漓,感觉啊呀,你看道理你都懂,怎么遇到自己就搞不明白了呢?

结果头脑就冷静这么一阵儿,那个好看的少年来找我时,我立马把之前痛下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后,连我发过的“再理他我就是猪”的毒誓,我都不在乎了。

色令智昏,别学我!

鸡汤再可口,消化一会儿就忘记了,没用的。我们在感情的生活里,尤其是在碰上我们喜欢的人的感情生活里,就像懵懂的小孩子一样,记吃不记打。可能前一阵还为了不给你糖的人大发脾气,可他只要给点甜头,我们立马多云转晴,又乖溜溜的跟在人屁股后头跑了。

同学少年都不贱,只是不甘与意难平。

凡事牵扯到人与人,就变得无限复杂。感情是道主观命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还不好用标准的答案,去批判对方的正误与否。局外人总是如同指点江山般喜欢指点局内人的生活,点点摘摘说的头头是道。可等自己成了局内人的时候,却发现过去给人喝过的鸡汤自己全然记不得了。

鲍尔吉在《拜自己为师》一文中提到,“一般人都有两面性:一、遭遇自己的难题一筹莫展;二、针对别人的难题妙计迭出”。有修行的人准备下山,临行前他问师傅:“我怎样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师傅说:“怎样劝别人,照你所劝的话去做,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可是……真的有用吗?

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大堆鸡汤,随时分享给那些遇到问题的可怜人们,但为什么遇到自己的问题,就自救不能了呢?是鸡汤倒空了吗?

别闹了!才不是呢,之所以我们无法拯救自己,说到底还是因为:“不自信、不自觉、不自知”。

嘴皮子比行动跑得快太多,就容易造成我们都成了在岸上嘲笑溺水者的人,殊不知,我们人人都是溺水者。

所以,我并不建议大家在受伤时,急忙寻求安慰火速疗伤。伤疤愈合的太轻易,对待受伤就不会太在意,周而复始,我们都成了:“记吃不记打”的傻孩子。

受伤了,那就像好汉一样再来一刀。撞南墙,干脆撞到头破血流。等你把该吃的苦头通通吃一遍,受伤受到像核桃小姐一样,一听放鸽子都留下心理阴影时。你看自己还会不会在鸡汤下面留言:“道理我都懂,可是就放不下他”。

鸡汤喝了一万碗,不如一记耳光来的敞亮,保准治愈你的种种顽疾。

来,我先抽为敬,啪啪哒。

文/桃啃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