槊,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形状似矛,是骑兵用的重兵器,可用于刺、挑、扫、削。最早的槊出现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发展迅速。主要种类有:马槊、枣阳槊、步槊、狼牙槊。 马槊 古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南朝梁简文帝做《马槊谱序》:“马槊为用, 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 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槊属于长兵器,因为杆的复合结构,战马高速冲锋的时候刺中对手,力量会分散而不象西欧骑枪那样断折,而且杆身的弹性和韧性非常强,属于古代的复合材料工艺,留情节阻挡之后容易拔出,大将一般持槊中段,两端各2米,以护左右两侧和自己的战马,刺远处目标时滑把手持末端,可以有4米长度,既可以用于高速冲锋,也可以用于低速格斗。 步槊 步槊的使用较简单,因为步兵偏重的是配合,步槊只是步兵小组武器序列中的一种罢了,用途在于较安全的刺倒敌人,掩护短刀手作战。因此对持步槊者的要求是身高力大,武艺是否高强,并非考察的关键步槊。 狼牙槊 三国时期的很多兵器也称为槊,但是形状和原来的马槊,步槊大为不同,比较典型的就是狼牙槊,形制是比较接近于狼牙棒,但与狼牙棒不同的是狼牙槊是两头都有槊体,而且狼牙棒体积较小前段配有枪尖。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陈师傅的私人微信号:LQZGDJ 获取更多知识可加公众微信号:zhonghuadaojian(中华刀剑全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