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婚嫁例俗之“送聘、结婚日、回娘家”,你都知道了吗?

 中王 2015-08-09

潮汕婚嫁例俗(一)


在潮汕,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家庭乃至家族中的大事。旧时婚姻,多为包办婚姻,当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说合,早在《诗经》中就有所载:《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潮汕人传统上一直严守“明媒正聘”古制,民间婚姻例俗,仍可见古风遗存。



婚姻通常从媒人说合开始。通常是男家请媒人往女家“说媒”,媒人介绍男方的条件之后,通常女方家长会由媒人带着,亲往男家“探家风”,考察男家门风、经济条件等。女家同意提亲,媒人便取女方生辰庚帖送到男家,男家将男女两人的生辰八字送星家合婚,两命宜合,即把庚帖放于灶台司命公(灶神)神位前,此后三日之内家中没有跌破盘碗器皿,便认为婚姻可合。这几天要是家中遇上喜事、好事,更是认为女方会为男家带来福气。


此后。男方家长要到女家上门求亲。求亲这个环节对女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旧时妇女地位低,这是女子为争取得到应有的尊重的做法。俗话说:“有白来猪白来羊,无白来姿娘。”求亲时带上钱礼,叫做“挈定”,把这门亲事确定下来。


“挈定”的钱礼:定金、大吉二对、槟榔(现以橄榄代替,染成红色,双数)一盘、红糖二包、礼饼、豆条,女方有祖父母的,还要送老公饼和老妈糕。礼品中有一部分女家不可全收.大吉收存一对,槟榔收存一部分,并以糖果回赠。“收存”,即收一部分,留下一部分返还对方。


在潮汕谈婚论嫁,从送聘,到结婚之日,到婚后回娘家,还有古代的元配与继室,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潮人的情怀与文化礼仪,敬请诸位朋友听我在下文中慢慢道来。


潮汕婚嫁例俗之【送聘




送聘,即送聘金和聘礼,这是婚前最重要的仪式:送聘金这个礼俗由来已久,《汉书·淮阳宪王钦传》:“复使人愿尚女,聘金二百斤。”宋代陆游《长干行》:“聘金虽如山,不愿入侯家。”女家收聘金、聘礼,要回赠回礼。男家的聘礼及女家的回礼中,有糖食粿品,是作为对方分赠亲邻之用的,这是民间向亲邻公开告知婚事的常见方式。男家送喜糖同时送请柬,邀亲邻于婚庆日赴喜筵,亲友送红包庆贺:旧时嫁女一般不宴客。但送喜糖告知嫁女的“情礼”必须做到。亲邻送礼叫做“送花粉”。


送聘在结婚之前十二日内。送聘日与结婚日均是由星家择定的黄道吉日。男家送女家聘金、聘礼的多少,女家嫁妆的多少,一般是双方有所议定,如无议定,也是按时俗通例而行。聘金的钱额为双数,用红缎包着,叫做“红缎包聘”。“红缎包聘”意味着明媒正聘。聘礼一般有:金银首饰、红包(其中分:开门钱、赏面钱、洗头钱、挽面钱,还有新郎孝敬老公老妈、岳父岳母的钱,赠阿舅阿姨及晚辈的钱)、衣服、布料、鱼、肉、大吉二对、红槟榔(橄榄)一盘、发粿、粿品、礼饼、糖豆条、猪脚面、老公饼、老妈糕等。这些礼品都有寓意:发粿是祝女家兴旺发达。猪肉叫做“洗屎肉”,是男方答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猪脚面是孝敬女家的长辈老人,祝健康长寿。老公饼和老妈糕是孝敬女方祖父母的。这些聘礼,有一些女家应“收存”,如:大吉收一对存一对,槟榔、礼饼、豆条、粿品收一部分,发粿收存四个粿角,面条的抹红部分要收存,并返回开门钱红包。


女家收下聘金、聘礼,要回敬男家的回礼。回礼包括:大吉、鸳鸯糖、鸳鸯蕉、腰肚(腰兜)、落汤糍、红蛋、猪心等。鸳鸯糖二包为一对,包红纸,外面系以红线。这根红线也许是象征月老系足,象征有缘分、甜蜜美满。鸳鸯蕉是一首香蕉中要有两个相连的香蕉,鸳鸯蕉象征招子成行。腰肚里面要装五样种子(寓意“五子登科”),通常是粟、麦、豆这些会发芽的种子,象征生儿育女。还有桂圆、酵母饼、薯粉丸、顺治铜钱等。还要有一对连根的厚香草头,民间称“元配”为“草头”,这对草头是强调“元配夫人”的名分,下文另有详述。猪心表示夫妻同心同德。


男家在送聘之后,要择吉日布置新房,贴上红囍,请多生男丁的“好命”男子帮助安床,贴上“安床大吉”条联。新房中有大吉、喜灯,这是新郎的舅父所赠,叫做“老舅灯”。床上放发粿一甑、熟公鸡一只、红色熟鸡蛋十二个、顺治铜钱一对。房门楣贴上“麒麟到此”红条联。


潮汕婚嫁例俗之【结婚日



结婚日迎亲的时刻,旧时多避开白天,选择在日落之后或日出之前,这与古代礼制有关。在古籍中婚姻常作“昏”。《诗·北风·谷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汉班固《白虎通义·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仪礼·士昏礼》:“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固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所谓“阳往而阴来”,指白昼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也指男(阳)往迎女(阴)到来。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婚姻礼制中的反映。如果迎亲时刻不得不选在白天进行,旧例新娘要撑一把伞,谓“不见天”。



新娘在出嫁日之前要挽面整容,出嫁前一天,邀请同寅姐妹一起吃甜厚命菜。同寅姐妹送贺礼叫做“送花粉”,一般是羊毛线、衣料、毛巾、梳妆品等新娘用品,不可送嫁妆中相同的物品,以免引起误会。


一些地方有新娘出嫁前夕于灶前铺稻草而睡的习俗。相传古时有继母虐待前氏女,令其出嫁前睡于灶前。也许是得到灶神的同情和祝福,前氏女出嫁后发达兴旺,子孙昌盛,因而相沿成俗。



嫁妆中有大吉、糖、面、棵品等,有布料、衣服、日用品、五桶(水桶、面桶、脚桶、腰桶、屎桶),或者还有家具、农具等。嫁妆中必不可少的,有铰刀、尺、针、线,表示新娘精于女红,勤俭持家。要有四个梳子,喻“世世有修”。富贵人家还有以田地作为嫁妆的,以方形的“草皮”代表田地,一片代表一丘田,用“秧落”挑着。


新娘出嫁前要用十二样会开花结果的植物叶子泡水沐浴,但不可用红花(石榴)和连雾的叶子。上轿衣裤的口袋要用针线把袋口缝紧。上轿前,要请一位“好命”的长辈老妇帮助梳头盘髻,插上银钗、如意。食“五碗头”:四点金(一盘有头、翅、脚、尾的鸡肉)、甜猪肝、粉丝肉蛋、龙箭鱼、落汤糍。“五碗头”四边摆放四碟红糖,每夹一菜都要醮上一些红糖。


男家抬花轿迎亲,以唢呐鼓乐为导,亲友盛装随行,陪新郎到女家迎亲。女家则请一位有经验的老妇来主持各种仪式,民俗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引导新娘行仪式时,要以唱歌的形式祷颂,叫做“做四句”。


新娘踏出家门,新娘的兄长在后面“呼”的一声把门关上,寓意是新娘自此永为夫家的人,永不为夫家所休。新娘上轿,长辈或族老往轿顶泼花水,也是“泼水难收”之意。这时青娘母唱道:“花水泼上轿,走仔变做新娘样。花水泼上身,新娘从此做夫人。”


随花轿同到新郎家的,除了伴娘、青娘母等人外,还有新娘的兄弟(一般是新娘之弟),叫做“掼油舅”。掼油舅除了带一瓶梳妆用的茶油外,还有大吉、三牲、猪肉包、豆沙包等,这些礼品是娘家赠与新娘到夫家拜司命公用的。掼油舅在喜宴上代表娘家入坐首席。


花轿来到夫家门口,鞭炮响起,鼓乐齐鸣。新娘头盖红布,由伴娘扶出花轿。青娘母唱道:“轿帘卷起喜万分,新娘美貌又温存。新郎来牵新娘手,双双举步人府门。”门口设有焚烧的火烟,新娘从上面跨过。青娘母唱道:“手牵新娘跨火烟,合家欢乐喜临门。麒麟到此财丁旺,观音送子在明春。”


新郎新娘在族老指导下,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青娘母都要唱“四句”,善颂善祷。礼成新娘人洞房,新郎来揭新娘的红盖头,夫妻饮交杯酒,食结房丸、五果汤。


招待亲友邻里的喜宴一般在午间举行,喜宴必须有全鸡、全鱼,有“头甜尾甜”两道甜品。


新娘要拜见夫家及族中的长辈,拜见时要端甜茶,行跪礼。长辈赠以红包或金银首饰,叫做“赏面礼”。新娘向平辈、晚辈亲戚或来宾献茶,不必行跪礼,对方说一句吉利的话祝福,不必赠“赏面礼”。


完婚当晚,亲友、邻居看新娘,食喜糖,闹洞房。


潮汕婚嫁例俗之【回娘家


新娘婚后回娘家叫做“返厝”。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做“头返厝”,头返厝在婚后第三天,或者婚后第十二天,也有满月头返厝的。此后是“二返厝”、“三返厝”。头返厝不在娘家过夜,未见傍晚人家的炊烟就要回夫家。三返厝新娘可以留在娘家过夜,与丈夫约定时间来娘家接回。



头返厝新娘头插如意、仙草,穿出嫁时的上轿衫,夫妻一路不说话。新郎作为新女婿第一次拜谒岳父母,必须带上丰厚的礼品,其中要有:大吉二对、槟榔一盘、猪脚、面条、礼饼、豆条,还有敬赠岳父母及家中亲人的红包。这些礼品女家收存一对大吉和部分槟榔,并送红包回赠女婿家中亲人。


头返厝当天,有的新郎新娘为图省事,走出家门,在外面走一圈再回去,算为二返厝。


岳父母要宴请新女婿,“仔婿桌”要有“三碗头”:公鸡切成“四点金”配肝肫、粉签蛋煮猪肉、龙箭鱼,桌上放四碟红糖。菜式通常是八样或十二样。


新婚第二年正月初二至元宵前,女家要择日用春墭桃香蕉、柑和三牲(熟公鸡、熟肉和活草鱼)送男家,寄意“招吉”(香蕉和大吉的谐音)、祝早生贵子(潮俗称生男孩为“抱大鱼”,送活草鱼即祝早生贵子)。男家收存大吉八个,鸡、肉收存部分,送糖作为回礼。旧例俗还有元宵“担仔婿裸”、年底“担谢神棵”等礼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