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江行二则

 越秀区桂花岗 2015-08-10

廉江行二则

走进养蜂人家

沉浸在都市里几十年,品尝过不少蜂蜜酿造的食品,但一直没有见过养蜂人家,不晓得蜜蜂是怎样采花酿蜜的。炎热六月的一天,经文友介绍引导,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廉江石岭镇龙飞村委采访了一户姓巫的养蜂人家,得以了却一桩心事。

巫家在碑尾村青青的山坡上,三层小洋楼的四周种植着荔枝树、黄皮果树、桉树、尤加利树,浓浓的绿荫下两行排开30多个蜂箱。箱群的上空,蜜蜂飞来飞去,正在忙着采花粉吐蜜汁。

巫家主人巫师傅是位中年汉子,高挑个子,肤色古铜,是个养蜂有三十年历史的行家。他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家门,在绿荫下的庭院如数家珍地讲起养蜂以及他和蜜蜂的故事。他在蜂箱群前告诉我们:养蜂是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蜂蜜及蜜蜡的事业。在当地,甚至雷州半岛各县的乡下,村民都将蜜蜂当成家畜来养,朝夕相处,共酿甜蜜的事业。

巫师傅见我们是头一次与蜜蜂接触,便领着我们到蜂箱前做养蜂的示范动作。见到男孩要躲避飞来飞去的蜜蜂,他笑着说:不用怕,蜜蜂一般是不会主动蛰人的,只要人不攻击它们,它们会与人和平共处的。只有当人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人身上有异味,才会引起蜂蛰。蛰人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用水洗涤,随后涂点氨水或肥皂水。

在我们的请求下,巫师傅戴上特制的蜂帽,到蜂箱前双手轻轻将蜂巢板提上来,让我们伸过头来清楚地看成千上万的小蜜蜂是怎样围绕着蜂王辛勤忙碌的情景。这蜂帽挺简单的,是常见的麦杆草帽帽沿围挂着透明网状的尺把长的纱布,往头上一戴,罩住眼脸,便可腾出双手来操作。巫师傅边操作边给我们启蒙养蜂知识:要养好蜂先要调查蜜源——供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称蜜源植物。在确定放蜂地点前,查清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采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草木犀、枣树、槐树、荔枝树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开花期及历年放蜂产蜜情况。再就是如何选购蜂群,根据当地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蜜蜂种类。我国西北、华北平原地区夏季有流蜜期较长的大蜜源,可选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冬季长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选择耐寒力强的东北黑蜂。在华南山区丘陵,没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选择中蜂。雷州半岛夏长春短,热带雨林分布多,多是选择中蜂来养。选购蜂群时间最好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购买。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年见效。

夏日朗照下的树荫中,巫师傅不厌其烦地反复将蜂巢板举起放下,更换巢板再举,好让我们能了解蜂群的活动规律和筑巢酿蜜的实况。当我们聚精会神地零距离观赏“大个子”蜂王独领风骚的风采时,巫师傅告诉我们:一巢只能有一只蜂王。蜂王在天空中一次性交配后储存精液,便可供一辈子使用。蜂王的寿命最长有五年之久。养蜂购买蜂群应注重蜂群品质,蜂王年龄不要超过两年。如果在夏秋买蜂,最好选择当年的新王。质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动稳重,产卵面积大且整齐。品质好的工蜂个头大,颜色鲜亮,开箱时,不到处乱爬,性情温顺。蜂群运回后,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单箱排列,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便于蜜蜂认巢和人员管理。如果场地小,也可双箱并列,两箱一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时,巢门一般朝南,也可朝东,注意巢门不能朝西,以免下午阳光直射巢门,使巢温过高。

巫师傅是个勤劳的人,平时在家养蜂,节假日就开摩托车到公路边搭客,赚些外快帮补家用。记者看到,巫师傅的房间很少装饰,开有门窗、写有蜂蜜、蜂胶字样的房子便是卧室。一辆摩托车可供夫妻俩日常外出,一顶遮阳伞就是接待台,一只黄色小狗趴在断砖垒的小窝里吐着舌头。30多个蜂箱摆放在围墙边,蜜蜂出出进进,奏着蜂之歌。尽管已经快50岁的人了,但30多年的养蜂经历让巫师傅不舍得放下蜂箱,一方面养蜂的收益比在家种地强,一方面到各地跑惯了,呆在家里会闷。前些年,我第一次到广州,人生地不熟,一两个月没卖出几斤,现在在广州有了朋友,卖蜜也好卖了。

最好的蜜当然是荔枝蜜,现在在我们廉江采的尤加利树花蜜是最好的,再过一个月花期已过就只能采杂花蜜了。人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蜂蜜吃进去甜采起来难。说起蜜蜂和蜂蜜,巫师傅如数家珍。在我们一再询问下,巫师傅向我们介绍了采蜂蜜的流程。第一步,每天天不亮,勤劳的工蜂便飞出蜂箱赶往山上采花粉,一只蜜蜂一趟能飞两公里,每次能采约0.3克蜂蜜,一天能外出20趟,每个蜂箱有1215个板,约有2万只勤劳工蜂;第二步,箱板其实是人造的六角蜂窝,工蜂采回蜂蜜后就吐在蜂窝里,遍布蜂窝的箱板大约两天就能沾满蜂蜜;第三步,将箱板拿出放进采蜜机里,离心机高速旋转,蜂蜜就被收集起来,成了纯天然的蜂蜜。最辛苦、最累的自然是采蜜。巫师傅又介绍说,蜂蜜相当于蜜蜂的口粮。蜜蜂不轻易蜇人,一旦蜇了人,它自己也就活不了了。一到花期尾季,每天的采蜜量比较少。这时蜜蜂就比较凶,一看有人要夺走蜂蜜,不管是不是主人见人就蜇。采蜜时,养蜂人用刷子把爬在上面的数千只蜜蜂刷掉,被激怒的蜜蜂自然群起攻之,尽管养蜂人带着遮蜂帽,但有时候也难免挨蜇。

养蜂采蜜让巫师傅一家人尝到甜头。他家养了50多箱蜜蜂,平时管理得好,一年下来可收成两三万元,若是逢上风调雨顺花期长的年头,蜜蜂采酿的花蜜更多,纯收入会达到五万元。这幢三层小洋楼就是靠养蜂的收入于前年建成的。坐在庭院的木条凳上乘凉的巫母,看上去不像一个快到90岁高龄的老人,皓齿明目,脸色红润。据说她很会养生,每天三餐后都要喝一杯自家酿制的天然蜂蜜糖水,滋润肠胃,以至平时能手脚利索做些煮饭洗碗的轻活。

我们经不住“长寿水”蜂蜜的诱惑,尝了一口巫师傅递上来的蜜汁,甜美涌上心头,便分别购买一瓶昨晚刚酿制出来的新鲜蜂蜜带走,作个不虚此行的纪念。走出巫家,回头望去,只见大门张贴着大红对联:出外发财财到,在家创业业兴。这不正是巫师傅这些养蜂人家的生动写照吗,像蜜蜂一样一生勤劳创业,就能发家致富,让生活甜蜜起来……

古镇行吟

深秋的暖暖阳光中,文友一行驱车走过高速公路,又颠簸了一段砂泥路,便到了向往已久的廉江安铺镇。十几年前,曾从作家何叔的散文集中读到安铺镇的古色古香,今日踏着夕阳亲临这片闪光的土地,了却了一桩心事。

扑面而来的古镇,给我第一印象就是墟镇的“朴”与“旧”,旧得让人如同踏入一段陈年历史、一曲轻吟的民谣之中。安铺镇坐落在九洲江畔,是曾经辉煌过的商城港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文友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沿江而行,只见两岸不少的白墙灰瓦的民居、拾级上下的石阶和隐于树荫的古井,岸边停泊着多艘久未谋面的机帆船,让人不禁咏叹岁月的沧桑。再往前走,便见沿途而建的安宁庙、玉枢宫等古建筑,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古榕树,如绿色飘带顺江向远处延伸,树荫下聚集着老幼,三五成群,闲情棋牌,颇为热闹。

走过青石板铺路的老街,文友们步进建于清朝的供奉着真武神的玉枢宫。正门两侧的对联颇为大气,“英风光日月,正气肃乾坤”映入眼帘,拨动了怀古的心弦。宫为红墙绿瓦,规模不大,权当小庙,却也香火鼎盛,进出人员不少。踏古的脚步又向前方移动,便走出幽深狭长的青石老街,穿过一字排开的古榕树绿荫,来到了驳杂的拆船厂。厂里场地岸边泊着多艘被拆开露出骨架的旧船,工人们正在船上或工棚里忙碌着。据当地友人介绍,这些旧船大多经历了四五十年风浪“退休”下来,被老板收购后便开始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的历程。他们将遗弃的船舵油漆一新,就成了装饰工艺品,上市可卖个好价钱;将结实厚重的船板稍加修改,雕上花样,又是一件古色古香的茶几藏品。告别了江海的浪涛,老去的弃船重又焕发青春,在能工巧匠的双手上获得新生,向着市场经济的航道起航。

九洲江的河水泛着闪闪的银波,继续前程往出海口流去。文友们的脚步也向前路迈进。只见江的东岸上耸立着建于清同治二年小有名气的砖塔文阁塔,又称文笔塔,坐落九洲江畔:船只往来,帆影穿梭,水色塔影,东西两岸,无边良田,绿浪翻滚,鱼米之乡。古塔由监生陈恭秀筹建,塔高三层八丈,内供文曲星君之站立偶像,左手捧经书,右手执毛笔,神态文静温和。学子文士常至,殿阶朝拜,以求上进,祈祷中举上榜。在塔的北侧,电线杆上正悬挂着朱红横幅,上书“政府资助,1645岁农村青年免费技能培训招生”,在四周田野吹来的绿风中微微晃动,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在诉说,昔日今朝,文曲星皆照耀众生,以求上进成了普通百姓的愿景。

从旧貌换新颜的拆船厂向上的石阶登上大坝,文友们沐浴着夕阳走进文笔塔。上了三柱香,捐了公德款,鞠了三鞠躬,大家先后沿旋转梯轻步往上走,一步步登上文笔塔的最高层,将安铺镇和九洲江尽收眼底。放眼望,江的两岸金绿相衬的田野上崛起不少乡镇企业,穿越镇墟的繁华闹市区的道路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工地的施工号声响彻天外。在安铺瓷厂、糖厂的旧址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品公司的崛起,现代化的厂房雨后春笋般嵌在广袤的大地上,崭新着古镇天地的一角。

夕阳泊在江尽头,余辉洒在向前奔流的江面,一轮银月早早爬上天空。我站在安铺古镇的最高端,在文笔塔的红砖绿瓦飞檐下,不禁开怀迎风咏叹起王之焕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