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树结不出西红柿!“塑造”孩子不如顺其天性

 blue.sky 2015-08-10

昊霖亲子教育孩子心理成长,青春叛逆,父母智慧,专家指引一路同行!

曾经有一位家长特别苦恼的和我吐槽,说自己的孩子哪哪儿不如谁谁,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自己无比的上火,特别希望孩子能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成绩好,懂事……吧啦吧啦一堆。我们从小就活在“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隐形对手的阴影下,父母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带着特有的潜质来到这个世界。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创始人萨提亚女士在其著作《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写道:尊重和接受自己的独特性是奠定自尊的基础,不这样就会违背人的本质。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来认识自己的价值。恐怕很少有家长能做到这样吧,太多孩子被家长塑造、改造、甚至是成了家长的梦想工具,阻碍了孩子自身潜力的发展。今天知名儿童早教专家王书荃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天赋差异,以及家长该如何发现和引导孩子的独特性,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你知道孩子发展的普遍规律吗?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适应有一定的规律,作为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


生理上,每个孩子都经过了抬头,先抬45度后慢慢抬到90度了,抬起胸了,然后翻身、坐、站、走、跑、跳等等过程,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先会坐,后会站,先会拿东西,后会传递,这和人的整个生长发育顺序是有关系的。


智力上,先学语,先发声。两个月的时候,宝宝吃饱喝足特别舒服的时候,躺在那儿,他就会发出声了,这时候他发的应该是一种不清的、低沉的、柔和的元音,但是它是分化不清的。4个月的时候,他会发辅音bpmf了,元音和辅音的结合,就形成了“爸爸”“妈妈”。到4个月到10个月时,孩子就会咿呀咿了。当他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完成了词的合并。过了一岁以后,就开始会说话。想一想,您的孩子会说话的时候,是先会说“不”,还是“是”?当孩子说话的时候,肯定先说“不”,绝不会先说“是”。画画也是,是先会曲圆,比如画个太阳,画个苹果,他只有在会画圆的基础上,才慢慢会画方。这就是他生长发育的一种内在的动力。


社会交往上也是一样的规律。有的父母特别着急自己的孩子怎么老不跟别人玩,其实是他还没到那个年龄。孩子都是先独自玩。当一个屋子里有六七个小朋友时,都是各玩各的,然后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一开始不懂如何与人交往,然后慢慢才懂得与别人互动。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发展都经历着相同的发展顺序、前后顺序和时间范围。每一个能力的发展对应一个时间范围。到什么年龄,就会有什么相应的行为出现,这就是发展的自然过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所以有时,孩子不会这个不会那个,父母不要着急,耐心等待,一切只是还没有到时候。孩子能量还没有积累到那个程度,只要他在这个年龄范围内学会了这项就可以了,不要去和别人的孩子去攀比。


如果孩子是棵柠檬树,就让我们帮他结出柠檬吧!

以上说的是共性,现在我们来说说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像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所以不要拿你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作比较。每个孩子的独特,不仅表现在外表上,也表现在对事物的反应上。比如拿一个有声音的玩具逗孩子,有的孩子就反应很强烈,而有的孩子就没有反应。再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有的孩子很快跑过去和客人互动,甚至要求“叔叔抱,阿姨抱!”。有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他会先看着,打量打量,才有反应。当你拿了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水果,有的孩子会特别高兴就吃起来,有的小孩会拿了去看了又看,等别人都吃了,他才会吃。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反应。成长经历的差异,让每个孩子的感觉、知觉都不同,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反应不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真正学到的并非对于周围环境的复制,而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和加工处理的结果。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我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是幼儿早期经验决定的。每个孩子感觉、知觉的不同,是一种先天的差异,这种天赋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后天行为表现,会导致他们发展自己的模式的差异。


在同一个环境中,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倾向。环境中适合他的,他就很愿意接受,不适合的他就会排斥。我们养育孩子,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顺应孩子生长发育的普遍规律和尊重他自身的特点。父母们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要了解他、懂他,才能展开所谓的“教育”,如果根本不懂,你教什么?无论是普遍规律还是个别差异,都是由生命内在的动力决定的,而且每项能力的发展,都是孩子自我学习的结果。明智的父母懂得这些规律并且顺应孩子的独特性,给他们提供合适成长的条件,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千万别试图“塑造”,我们能做的是“发现”“尊重”和“全力支持”。


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安静内敛;有的擅长画画,有的擅长唱歌;有的不会数学,但是动手能力强;有的很会交朋友,而有的爱思考爱钻研……如果父母一定要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塑造这个孩子,去改变他,他一定会用各种方式反抗,甚至叛逆。父母需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孩子自身的特质,顺应孩子的独特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质,把独特性做到最大化,孩子才会看到自己的价值,获得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孩子是柠檬树,就努力帮他结出酸酸甜甜的柠檬吧,千万别缘木求鱼,非要结出红苹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