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生最喜爱的百篇美文之说明文

 江山携手 2015-08-11

 3.说明类(共18篇)

【一】

感情专一的极地动物——企鹅

佚名

  去过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的朋友们,都对极地的小企鹅印象深刻。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遥远的极地朋友吧。

  别看企鹅在陆地和水中的生活时间各占一半,从来不在天空飞翔,可是它的的确确属于鸟类,是不能飞的海鸟。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呢?企鹅虽不会飞,但善于游泳。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年企鹅的游泳速度为2030公里筑时,比万吨巨轮的速度还要快,甚至可以超过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企鹅跳水的本领可与世界跳水冠军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两米多高,并能从冰山或冰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潜入水底。看来《快乐的大脚》里企鹅跳跃出水面的景象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企鹅喜欢群栖,一群有成千上万只,最多甚至达1020万只。在南极大陆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们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的盛况。有时,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面朝一个方向,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阵势十分整齐壮观。你能想象得出站在南极的冰块上,看到企鹅集体跳踢踏舞的场景吗?感觉应该比电影中来得更壮观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帝企鹅,帝企鹅在每年的3月进入交配期,雄企鹅的求偶方式十分特别,它摇摇摆摆地在冰上行走并发出叫声,以此来吸引雌企鹅的注意。帝企鹅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一旦结伴,将厮守终生。随后,它们的爱情生活便产生了一个飞跃——开始交配、怀卵、产蛋、孵蛋和抚养雏企鹅的家庭生活。雌企鹅怀卵两个月左右,大约在5月份便开始产蛋,每次产1枚。雌企鹅在怀卵期也会产生妊娠反应,食欲大减,反应严重的长达1个月不进食。

  雌企鹅产蛋之后,孵蛋的重任将由雄企鹅承担,那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企鹅的生殖季节正值南极的冬季,气候严寒,风雪交加。在孵蛋期间,为了避寒和挡风,几只雄企鹅常常并排而站,背朝风向,形成一堵挡风的墙。孵蛋时,雄企鹅双足紧靠,肃穆而立,以尾部作为支柱,分担双足所承受的身体重量,然后用嘴将蛋小心翼翼地拨弄到足背上,并轻微活动身躯和双足,直到蛋在脚背停稳为止。最后,从自己腹部的下端耷拉下一块肚皮,像安全袋一样,把蛋盖住。从此,雄企鹅便弯着脖子,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凝视、保护着这个掌上明珠,竭尽全力,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直到雏企鹅脱壳而出。

  刚出生的小企鹅不敢脱离父亲的怀抱擅自走动。1周之后,小企鹅才敢在父亲的脚背上活动几下,改变一下位置。此时劳累了两个多月的丈夫把“独生子”面交雌企鹅抚养,之后雄企鹅将告别妻儿,沿着去年夏季来时的路,到百公里外的海中捕虾抓鱼,以补充营养。直到小企鹅长到3个月,能基本跟随母亲自立时,雄企鹅才准确无误地返回“家园”,接“母子俩”去外海生活,从而完成其一年一度的季节性迁移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重任。

(节选自《科技博览》)

【备考训练】

  1.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企鹅善于游泳。

  2.结合标题谈谈为什么说帝企鹅感情是专注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雌企鹅产蛋之后,孵蛋的重任将由雄企鹅承担,那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什么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雄企鹅才准确无误地返回‘家园’,接‘母子俩’去外海生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能奏出琴音的日本“琴之滨”

丁永明

位于日本岛根县仁摩町的“琴之滨”,有一片会演奏音乐的沙滩。来到仁摩町“砂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一捧装在玻璃容器里的砂,这些砂正是来自邻近的“琴之滨”沙滩,用陶制的棒子搅拌一下,干燥的砂粒竟然自行演奏出声响极大的音乐,而且随着陶棒接触砂粒的力道不同,时而发出琴声,时而发出有如人的悲鸣的声音,时而发出像穿着长靴踏上刚积不久的初雪的声音。

像“琴之滨”这样会发出声音的沙滩,其实遍布日本各地。除“琴之滨”外,丹后的“琴引滨”、气汕沼的“十八鸣滨”也都是音色极佳的沙滩。沙滩会奏乐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这些沙滩中混有大量有如微小沙粒般的石英,一经振动,就会产生共鸣,也就是所谓的“鸣沙现象”。

使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发现,齐正的石英粒子与鲜艳的小贝壳交错排列,构成美丽的折射画面。而这,就是声音的来源。但沙粒自己不会发出声音,必须靠人的脚步走过或风的吹拂,才会产生共鸣而发出不同的声音。从声波图可以看出,越是敏感度佳的鸣沙,显现的波形就越像锯齿般锐利且具有连续的规则性。与其说沙砾会发出声音,倒不如说是发出乐音更贴切。

除了科学分析之外,“琴之滨”还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据说平安朝时代的平氏家族,曾经出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她爱好琴艺,每天夜晚都会在沙滩弹琴。公主死后,这片沙滩太想念她的琴声,开始每夜哭泣,这就是所谓的“琴姬传说”。在“琴之滨”沙滩的中央,还真的有一块纪念琴姬的石碑。

遗憾的是,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能够演奏出优美乐音的沙滩已经越来越少,“琴之滨”也不例外,发出的琴声越来越差,能够听到琴声的范围也越来越窄了。

当沙滩混入过量的土砂,或海洋遭到污染时,沙滩就不会发出声音,音乐沙滩就像是环境污染的石蕊试纸一样,结果好坏会立刻显示出来。仁摩町人为了防止沙滩“失声”的情况持续恶化,已采取措施维护沙滩的清洁。据说,沙滩一旦遭到污染,要再恢复到能够发出清澈声响的原貌,得花上百年之久的工夫,但人类污染一片美丽的海滩,所需的时间往往只要数年,甚至数月而已。

(选自《知识窗》)

【深度解读】

  本文不仅用科学分析的方法介绍了沙滩能发出琴声的原理,还赋予了“琴之滨”一个优美的传说,让这美丽的沙滩越发引人入胜。然而,这样的美景,却被无情地破坏了。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沙滩“失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结尾的“百年”与“数年,甚至数月”形成强烈对比,作者正是想通过这种对比告诫人类,停止对自然的侵害吧!

【三】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疗伤。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吞食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娄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树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选自《内蒙林业》,有删改)

【心灵感悟】

  动物的智慧常常会让我们惊叹。本文从分工、劳动和感情等方面介绍了蚂蚁作为高级社团性昆虫所具有的文明,让我们对这些小小的生灵心生敬意。文章的语言既生动又平实,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秩序井然又充满温情的小社会。

【四】

赛博世界

佚名

  在水陆空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却一反常态,不是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民一样纷纷走出户外,而是一头扎进斗室,扎进家用电脑的显示屏里,扎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所在——赛博世界。那么,什么是赛博世界呢?没有人为你回答这个问题,即使翻遍世界上最新出版的所有辞典,你也不会有任何发现。然而,这个世界是存在着的。无论任何人,只要你打开电脑,切入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到达赛博世界。

  最先运用这个词的是作家威廉·吉卜生。他在1984年发表的超时代恐怖小说《新浪漫者》里首次描绘了一个全新的所在,在那里栖身的不是人物、动物和植物,也不是高山、大河和荒原,而是数以亿计的各种数据、词汇、图画和关系等,它们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奔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全天候地等待着任何一个切入者的调用。威廉称这个所在为Cyberspace,我们姑且译为赛博世界。后来,Cyberspace便为越来越多的电脑爱好者所接受,沉湎其中乐不思蜀的男女人士更是与日俱增。读到这里,你不禁要问,赛博世界里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使千百万人流连忘返呢?

  赛博世界里可谓无奇不有、无所不能……几乎你所有的爱好都可以得到满足,所有的困惑都可以得到解脱。你要做生意吗?好的,网络每年可为你免费提供近亿万条商用信息,所涉及的行业和信息量可以超过任何商人的想象能力。你喜欢体育吗?好的,网络里为你准备了全世界已经举行的、正在进行的和就要举行的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为你提供了过去现在任何一位世界级体育明星的详尽资料,为你准备了你所喜欢的业余兴趣和花边新闻……

  也许,这都不是你所感兴趣的,因为你正处于情感的低谷,或者你正烦恼于人世间的嘈杂,只想找个人说一说心里话,同时你又不想知道是谁在和你说话,此时,赛博世界更是你唯一的去处。

像人类社会一样,赛博世界由大小不一的各类“社区”(Community)组成,每一个社区又分为若干个栏目,你只要切入你所希望的社区栏目,便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在那里等着和你交谈。也许你最爱驻足的地方是一个叫做“三十而立”的栏目。在那里你也许会看到一位密执安商人和一位肯塔基教师正为一场赛马吵得不可开交,你想插上一句,但又实在拿不准帮谁……这仅仅是赛博世界数千个社区里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几乎你在外部世界所要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赛博世界里实现。

(选自大经网,有删改)

【心灵感悟】

  赛博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兴趣、情感等的寄托之地,关注世界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其实也是在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变化。通过这篇说明文,我们除了看到生活的变化,是否还能有些思考?

【五】

未来的科幻都市

雪莉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未来的人类将居住在什么样的城市里呢?学者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种种构想。

  蠕动城市——随意改变房屋形状

  在不久前闭幕的纽约“世界科学节”上,来自Terreforml设计团队的大师们畅想了未来的城市规划,并提出了“蠕动城”这一崭新的概念。

  据描述,这座未来城市是一幢由众多软管构成的高层建筑,软管内分布着若干标准大小的封闭单元,房间就是由这些“标准单元”组成的。由于软管可以任意弯折,软管里的“标准单元”也可以自由组合,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构造自己的房屋,而不必住在那些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钢筋水泥建筑中。也就是说,如果你厌倦了四四方方的房间,完全可以通过移动“墙壁”的方式改变它的形状,轻而易举地把它变成圆形、菱形、五边形、六边形……

  漂流城市——未来的诺亚方舟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南北极冰川融化等因素,地球很可能在100年后变成一片汪洋。到那时,习惯于在陆地上生活的人类将何去何从?为解决这一难题,法国建筑师文森特·卡累波特设计了一座能漂浮在海面上的美丽城堡,它的名字叫“利里帕德”。

  “利里帕德”是一座“两栖城市”。它的上半部分露在海面,从高空俯瞰,犹如一朵怒放的百合花。“花托”直径达1000米,上面建有医院、学校、商场、公园及各类娱乐场所,可供5万人正常生活。城市的下半部分则没入水中,这使它像轮船一样,能随着风向和洋流的变化在大海上自在邀游。“利里帕德”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水上部分的所有建筑都覆盖着特殊材料,能吸收紫外线并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形成能源;水下部分用于养殖海洋浮游生物,这些生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分解城市垃圾,并将其转换成氧气和电力。

  摩天城市——比富士山高200

  近年来,为了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不少学者提出了向空中要地、打造摩天城市的发展思路。所谓摩天城市实际上就是一幢摩天大厦,只不过内部设施比较齐备而已。目前,美国芝加哥正在筹建高达1609米的“空中阁楼”,它可以容纳一个中等城市的居民在上面居住。

  日本也不甘落后。该国的大成建筑公司曾提出一个惊人的构想:在首都东京建造一座高达4000米的“X-Seed4000”摩天城市!这座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城市将仿照富士山的形状建造,但其高度远远超过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根据设计蓝图,“X-Seed4000”将是一座自给自足的智能型人工生态城。它的外墙用太阳能板建成,能够满足整个城市的用电需求。城内还有独立的城市管理系统和交通系统,并设有可同时容纳200人的大型磁力电梯。

(选自《资料卡片》,有删改)

【备考训练】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科幻都市?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利里帕德”是一座“两栖城市”。它的上半部分露在海面,从高空俯瞰,犹如一朵怒放的百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此文,请你对人类未来城市提出一种更具创意的新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神奇的智能材料

刘小峰

  何谓智能材料?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说来,它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并作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行为与生命体的智能反应有点类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太阳镜镜片中就含有某种智能材料,这种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并能对光的强弱作出判断:当周围的光很强时,它就自行变暗;当光较弱时,它又变得透明起来。

  现在,科学家们正集中力量研制使桥梁、高大的建筑设施以及地下管道等能自诊其“健康”状况,并能自行“医治疾病”的材料。这方面,美国伊得诺大学的研究已初见成效,该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的卡罗琳·德赖开发出两种“自愈合”纤维,这两种纤维能分别感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钢筋的腐蚀,粘合裂缝的纤维是用玻璃丝和聚丙稀制成的多孔中空纤维,将其掺入混凝土中,在混凝土过度挠曲时,它被撕裂,从而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来充填和粘合混凝土中的裂缝。德赖开发的另一种纤维能感知造成钢筋腐蚀的酸度。若把这种纤维包在钢筋周围,当钢筋周围的酸度达到一定值时,纤维的涂层溶解,就能从纤维中释放出阻止混凝土中的钢筋被腐蚀的物质。

  在医疗方面,智能材料还被应用于药物自动释放系统上。日本东京女子医学院已经推出一种能根据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而扩张或收缩的聚合物。葡萄糖浓度低时,该聚合物会缩成小球,葡萄糖浓度高时,小球会伸展成带。借助这一特性,这一聚合物可制成人造胰细胞。将这种聚合物包封的胰岛素小球注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小球就可以模拟胰细胞工作,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时,小球释放出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胰岛素被密封。这样,病人的血糖浓度就会始终保持正常的水平。

  英国科学家还在研制一种能让残疾儿童借助它“说话”的智能化衣料。残疾儿童穿上由这种独特的电子纺织材料制成的马甲,连接一个语音合成器,就可以简单地通过轻拍这种触敏性材料使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把这种材料与适当的电子仪器连接起来,将带来新型外衣的问世。把电话主板集成在袜子里以提醒新鞋子是否会磨脚,或者将其放入袖子里,乃至足球衣中,让裁判知道何时被人拉扯过。可以用该材料制成地毯,以检测走过它的“入侵者”;或者制成汽车坐垫,能感受乘客体重的分布,调整合适的承受力;也可制成装有电视遥控的扶手椅。

  虽然关于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前景将是无限广阔的。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深度解读】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智能材料的定义,智能材料在建筑、桥梁方面的作用,智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等。文中的例子都是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了解了智能材料可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让我们对这种材料的前景充满期待。

【七】

最富价值的生态系统——湿地

焦育新

  大家知道吗?我们所熟知的扎龙自然保护区、青海鸟岛等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实都属于湿地。许多人都去过这些地方,但究竟人们又对湿地了解多少呢?

  关于湿地的定义大约有50种之多。全世界各国对湿地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这些定义可分为两大类——广义的和狭义的,而最权威的一种定义来自《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的珊瑚滩、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湿地是地球上三类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和湿地)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所无法涵盖的特征和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特殊的水文状况、它作为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的生态功能。湿地的价值表现在它是许多化学物质、生物物种和基因的源、汇和库。

  湿地由于具有广泛的食物链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被形象地称为“生物超市”。它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因此在自然景观保护、培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湿地因其对自然和人类产生的废弃物具有天然接收器的作用而被称为“地球之肾”,并被誉为地球的“二氧化碳接收器”和“气候稳定器”。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效,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等生态系统产品。此外,湿地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它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具有美学价值。同时,湿地还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湿地这些综合功能从来都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环境及物质基础。

  据专家测算,仅占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总面积6%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约占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的45%左右;仅占地球表面积1%的淡水湿地,生活在其中的物种却占到了全球物种总量的40%以上。在美国,仅占国土面积9.5%的湿地,滋养着美国1/3的濒危物种,另有1/5的濒危物种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会利用湿地。就我国而言,我国科学家研究认为,我国生态系统总价值为7.8万亿元,而仅占国土面积约4%的湿地生态系统就拥有2.7万亿元的价值,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是其他生态系统平均水平的10倍。

  湿地的存在,成就了自然环境的丰富多彩,人们也因为这些湿地的存在而避免了很多灾难。希望人们能善待湿地,因为那也是善待人类本身。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深度解读】

  22日是“世界湿地日”。这个节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湿地,善待湿地。本文从概念、地位以及功能三个方面介绍了湿地,让我们了解了湿地的价值所在。文章最后以善待湿地就是善待人类自身作结,发人深省。

【八】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心灵感悟】

  全球变暖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科学家们苦苦思索,提出了许多的奇思妙想。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设想向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文章语言既严谨,又通俗,明白晓畅。

【九】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窦光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作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备考训练】

  1.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给第④段中的“超软水”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元青花之谜

马未都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

【深度解读】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从色调、发展、题材和造型四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指明元青花的风格是受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所致。阅读时,如果能将元青花的不同特征跟相关文化的渊源关系理清楚,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昭然若揭了。

【十一】

汉字与它的“芳邻”

佚名

  ①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中国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是写实性的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⑥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

  ⑦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备考训练】

  1.从全文看,标题中的“芳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作者说《水浒传》呈“水脉系结构”。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写意之美

——漫谈中国戏曲文化

许金榜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剧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中国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后赞不绝口呢。

  中国戏曲还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其中包含诗、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

【心灵感悟】

本文紧扣中国戏曲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我们可以关注全文的结构是如何展开的。同时文章在第二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样写的作用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介绍西方戏剧强调摹仿、写实,通过比较,突出中国戏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十三】

风能灭火吗?

王永宏

  提起火焰山,红颜稚童、鹤发老翁,人人皆知。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之火的场面记忆犹新。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真宝扇还是假宝扇,却是无法将大火扑灭的。像我们常用扇子扇煤炉,目的就是想把炉内火越扇越旺。那么,你是否知道,风究竟是助火,还是灭火呢?

  众所周知,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一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越充足,可燃物的燃烧也就越剧烈;而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即使氧气很充足,也不可能燃烧。例如,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要的足量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却不能使炉内环境温度低到煤的着火点以下,这样炉火持续燃烧,所以会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了。

  因此,风是助火还是灭火,主要取决于风的大小和可燃物的温度。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空战中,有一架飞机中弹着火,机智的飞行员通过加快飞机的飞行速度,使经过飞机的气流速度大幅度提高而最终灭火。又如,油井着火时,消防人员在油井附近引爆炸药,用爆炸引起的强烈气流来扑灭油井大火。虽然上述火灾起因和灭火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利用的都是风能灭火这一原理。

  无独有偶,早在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机修厂的郭跃尊就根据这一原理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灭火机重5.7千克,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使火瞬间熄灭。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两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而且在大兴安岭的恶性火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了风的脾气和特点后,一定能让风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选自《未来作家》)

【深度解读】

  “风助火势,越烧越旺”是人们的常规思维方式,因此,乍一看到这个题目“风能灭火”,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是,读完全文,知晓了燃烧的原理之后,我们就会不以为怪了,原来,科技是如此神奇。

【十四】

海底也有淡水

徐峰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岛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

  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

  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选自《百科知识》)

【心灵感悟】

  19931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22日为“世界水日”。这个节日的确立是联合国为应对全球性水危机而发出的一个警告。在地球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时候,开发新水源就成为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底也有淡水”无疑是一个让人欣喜的消息。期盼着有一天,海底藏量丰富的淡水能够被开发出来,为人类服务。

【十五】

太空“清洁工”

朱剑群

  ①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气象,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备考训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

“情绪污染”也是病

佚名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撒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是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两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治“情绪污染”,主要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做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

  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

  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心灵感悟】

  “情绪污染”就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人,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把这种影响当做一件小事给忽略了。如果我们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情绪污染”当做一种病来防治,那么,你与他人的相处就会变得愉快很多,反过来,又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快乐,一个良性循环就形成了。试试看吧。

【十七】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唐宏

  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几十年来,青霉素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事迹”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作贡献的缩影。

  疫苗、抗生素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结核病病例800万,死亡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在美国,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50%是不必要的。美国在1982年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两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这导致医院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深度解读】

  抗生素曾经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但仅仅60年的时间,耐药性细菌已经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抗生素危机。本文运用许多科学的数据说明了目前形势的严峻性,告诫人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十八】

哈欠声声

兰晓雁

  ①当你疲惫不堪或者睡意向你袭来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以下动作: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科学家曾用超声成像技术探测胎儿的神秘世界,发现12周的胎儿就会打哈欠了。

  ②生物学家研究打哈欠,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

  ③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紧咬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哈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不过6秒钟左右,其生理上的作用却是很显著的。在这期间,打哈欠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

  ④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

  ⑤至于一打哈欠就泪水汪汪,科学家认为这与大笑、打喷嚏时流泪的原理完全一样。人眼睛里的泪腺分泌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故而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但在打哈欠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阻挡了鼻泪管排泄泪水,泪水流不下去,便积在眼睛里,人就变得眼泪汪汪的。

  ⑥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志模仿”。

  ⑦哈欠的“传染性”,可以帮助失眠者度过睡眠关。有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头像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进入梦乡。

  ⑧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咽部肌群及面部几十块肌肉随之收缩,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高大脑活力,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备考训练】

  1.请说说哈欠是怎样“诞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