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力惊人肆腕臂——书画大家萧平书法论

 hongzhuanyidui 2015-08-11

 

  萧平,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江苏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


  萧平先生在海内外素以书画、鉴赏、史论研究著称,但他的书名,较长时间来为画名所掩,且少有专论。古今书画大家中,一种成就被另一种成就所掩的情况,并不少见。远且勿论,近如大画家黄宾虹的篆籀书法,高古绝伦,少有能敌;“草圣”林散之的山水画,苍秀蓊郁,笔笔“金刚杵”;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的书法则风流超拔,远绍晋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大成就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萧平先生的书法,尤其是草书,早有人谓“江左无出其右”的。他的老师、大鉴定家徐邦达见到他的书法后,叹其“笔力惊人肆腕臂”!


  萧先生的书法历来受到追捧,只是他本人未及自重而已。很多场合,因求画的人多,便以书法酬应。长此以往,其高超的书法似乎成为画的副产品,实在是大误会!

  论萧平先生的书法的名气,至少要前推四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南京博物院时,他就求教于高二适、林散之两位大书家。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萧鼎咸先生精研“二王”,书法造诣很高。在向林、高两先生学习的同时,他已开始研究书法史论,并在《书法丛刊》上发表论文。七十年代,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第一、二届全国书法展,其时不过三十多岁,可谓青年才俊。


  萧平先生的书法,楷、行、草、隶诸体皆擅。身为鉴定家,他的行楷自是“二王”风尚,法度谨严而不失流美;他的隶书,以行书之笔意,将简书之率意、汉碑之沉雄融而为一,创造出天真浪漫、意态丰赡、欲行欲隶的自家风尚。最为书坛瞩目的是他的大草书法,健笔凌云,风神洒脱,纵横驰骋而八法犹在。萧平先生的书法,秀颕而不柔弱、雄强而不霸悍,纯任天然,绝无雕饰。较时俗之娇柔做作、哗众取宠者大相径庭!


  美学大师宗白华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中说:“中国书法,是节奏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书法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实用功能之外传达出的艺术之美,让我们从抽象的文字符号中生出对自然万物的诸多联想,即古人所谓“书之为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书家将自己对于自然及世事的解悟,通过笔墨的语言传达的欣赏者,书家的创作时的情绪也会感染欣赏者,这便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意义。从萧平先生的书法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对世事的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从他时而急促、时而舒展的墨线变化中,感受到生命运动的节律。


  书法作为一门抽象性的艺术,创造性极强,才情自然必不可少。萧平先生胸藏万卷,才华出众。他在南京博物院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近二十年,精研古今书画史论,目遇历代书画真迹数以万计,所以能成为当今书画收藏界公认的鉴定大家。正如著名学者吴白匋赠诗曰:“真迹鉴千卷,英光罗一胸”。当他胸中的“英光”转化为“才情”,其书法境界之高自是不言而喻的。


  萧平先生谦谦君子之风,乐善博爱之心,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反映在其书法上的便是健康的精神与从容的气度。他个性的磊落与刚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品格。这样的品格表现其书法中就表现为一种棱棱凛凛、荦确不平之气。他以“爱莲居”作画室之名,慕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依不傍,唯真、善、美是求。所以,人们欣赏和推崇他的书法,除书法本身外,也品味他书法中的学问与人品。古人说:“书虽手中技艺,然为心画,观其书而其人之学行毕见,不可掩饰。故虽纸堆笔冢,逼似古人,而不读书则其气味不雅驯,不修行则其骨格不坚正,书虽工亦不足贵也。”又说:“古人之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