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版人民币”炒作闹翻天,是谁在幕后窃笑?

 罗氏钱币 2015-08-11
这段时间,“错版币”又大热起来,时见各类报道铺天盖地,要么烟台、要么合肥,要么广州,要么成都…,一张张所谓“错版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且各有特点,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眉毛有三条”,或是“眼睛多条线”,或是“鼻子没鼻孔”,或是“眼睛流眼泪”,或是“脸上有黑痣”,或是“嘴边有笑容”等等…,“炒作风头和拍卖公司”把这一张张纸币吹得神乎其神,仿佛世间就仅此一件、价值连城。一些媒体甚至吹嘘称,一张所谓“错版”动辄价值上百万元,引来好奇网民纷纷掏钱“寻宝”,不少人甚至凭此做起了发财梦,从银行取出几万乃至几十万元一张张的寻找错版币,期盼一夜之间收罗出来,拍出个好价格。
  
 
 “错版币”真就成了收藏市场的新宠?只怕未必。其实,对于错版币的讨论早有苗头,只不过尚未有今日之势,原本也只是碰个稀奇,没多少人当回事,可偏偏这一次刮的“错版”风,带上了巨大利益,因而引发了普遍关注。对于错版币,不久前央行某负责人就曾做过答疑,称“错版币”不存在。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稍加温习即可知,制币需“模板”,错版错版,错的就是“模具”,是设计环节,如果连“源头印模”都错了,其印刷流通出来,怎么可能只独一无二那么几张。有消息称,错版币真是有,只不过出现就应被销毁,或立马采取措施收回,因此特别稀少,这一说法不论是否可信,其终归也是对错版币持反向态度。

归根结底,现在发现的这些“珍稀货币”,只能暂称之为“瑕疵币”,即残次品。纸张、墨印,制币流程出现些许偏差,造成小概率印制问题;或有投机分子,通过人工制作,切改、刮涂纸币,以此制出他们口中的“错版币”;甚至有人直接使用人工“加工”过的纸币或假币,实施诈骗,炒作其价值,致使一些收藏者迷惑于其中,损失甚巨。不久前,就有两个案例值得警醒,一是一些所谓的“拍卖公司”,通过热炒“错版币”,收取纸币持有者的前期费用;二就是有诈骗团伙通过“错版币”向老人行骗,涉案金额均以万计。

“错版币”的“走红”,看似偶发事件,实则不少人已是看出些热炒的影子,不论哪家媒体报道,网民反应均是愤慨与质疑,稍加了解都能看透不少投机者在名称上偷换概念的把戏,而所谓的“收藏热”,动辄有买家数十万上百万报价,却没见哪张“错版币”能正大光明躺在拍卖桌上倾听落锤声。如果错版币那么容易都能卖高价,那我们这些资深的收藏元老们岂不是各个都是亿万富翁级别?除此之外,那些沦为违法犯罪之流者,更是应“清扫”干净,搭上“便车”作恶,比投机者更可恨。

正如专业人士所提,对待“错版币”,就是应当“一不相信,二不上当,三要抵制”,炒得快,降温也快,尤其是在一片恶评面前,这样的“新大陆”,决然不是物产华美之地。君不见,一句问询、一片关注、一丝心动背后,都有不同角色躲在暗处窃笑,一张张“价值连城”的财富,怕也是一钩肥美钓饵,只待愿者上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