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和科研型 上交这边的专业型和科研型基本都是半年的理论课,专业型具体的培养模式,我不太了解,就不再做介绍。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导师说了算,导师可能让你两年半都在实验室,也可能会让你上半年或一年的临床。这个要因导师而异。 关于最近规培证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大家对科硕和专硕的探讨。因为我对这件事情没有足够的认识,那我就谈一点我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吧。交大这边的15级专业型好像仍然不给规培证,因为上海这边有专门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四证合一)。具体情况,可以等到9月份出招生简章后得知。 上交只有科研型的硕士才能在研二时申请转博,专业型不能转博。但是转博的比例非常低,具体可以参考(http://yzb./news/newShow.ahtml?id=17065)。上交的医学博士只有科研型。 我个人认为:读了上交的科研型,如果文章没发出来,临床上又没上过,博士又没考上,真的就挺悲催的。 上交的科硕并没有硬性规定要发sci,但是比较牛的科室,或者比较牛的导师会要求学生发sci。 目前来讲,专硕比科硕在从医的这条道路上更快一些。有些导师也会让自己专硕的学生下实验室。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没有100%能转博的把握,不如考个专硕,到时候既可以下实验室,又可以少规培一二年。 关于报考 今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可能在你报考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你能否被你所报考的那个导师给录取。 首先,交大一般会在10月初公布推免生名单,上面会有被推免的导师的姓名,大家一定要切记:不要报考已经被推免的导师,除非是那种除了推免之外,还有招收统招名额的导师,比如九院整形的李青峰教授,一般是每年推免一个,再统招一个。其它绝大部分导师一旦被推免,就不能再统招。今年六院骨科,有几个学生报考了被推免的导师,根本就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上交这边的报考会具体到每一位导师,所以在面试时都是按照导师来竞争。比如同一个科室的A导师有5个人上线,那这5个学生竞争一个名额;B导师有10人上线,就10个人竞争一个名额;C导师就1个人上线,就1个人竞争一个名额。除非这个科室的某位导师没有学生上线,其他导师那里被刷的学生可以调剂过去,否则是不可能调到其它导师手下。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D导师对他的学生不满意,他可能会从其它导师那里选一个被刷的学生,从而不要一志愿报考了自己科研方向的学生,但是这种情况极其少见,因为导师都会优先考虑第一志愿填报了自己的学生,所以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为何在你报考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你能否被导师录取。 大家在报考时要适当估计某位导师的热度,比如说:整形外科里面美容方向相对更热门,六院骨科里面关节置换和创伤方向可能更热门。 有时报考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可能大老板也有爆冷的时候,小老板也有热门的时候。所以有人说:有时不是看你自己有多强,而是你的对手有多强。 学校线&科室线 学校线大家都懂,我不再多讲。科室线是那些比较热门,生源比较好的科室划定的,比如15年上交学校线320,九院整形科室线330。如果你的分数在320~329之间,你就没有机会参加整形外科的面试,只能直接调剂到其它科室。每个科室每年不一定都要划科室线,具体要根据生源情况而定。大部分科室是不划科室线的。医学考研网报考指导中心整理。 |
|
来自: 昵称20772624 > 《西医综合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