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黎城(三)

 大海810 2015-08-11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块风景怡人、历史悠久、富有灵性的土地。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做出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这块土地,了解养育我们的上党大地曾经怎样地辉煌过。我们将每天向大家介绍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从中可见一斑。

黎城县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太行山腹心地段。晋冀豫三省交界。介于北纬36度23分—36度53分和位于东经113度15分—113度35分之间。全县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1公里,县境面积1101平方公里,有157591人。


名称来历:

黎城古为黎国,始于商朝。黎城命县,始于隋开皇十八年(598)。黎城这一名称,据《史记.周本记》载:文王“败耆国”。《正义》:耆,即黎国也。《路史.国名记》:“昔文王伐饥,本作 ,音祈,即耆黎也。”黎,《路史》作“ ”、“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古字黎与耆通。”《地理今释》:“ ,则其专字,古同声字多能假。国都字多从邑,非有数名也”。由此可知,今之黎城:商代方国,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又封为侯国,称黎侯国。黎侯受封建城,即黎侯城,故址在今黎城县。这就是黎城的来历和含义。


乔家庄村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20,3个村民小组,483口人,4.2平方公里,明朝时乔姓迁居村遂成村落,改名乔家庄,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乔家庄。原名石岗村,明朝时乔姓迁居村遂成村落,改名乔家庄


赛里村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20,4个村民小组,402口人,3.7平方公里,相传,古时筑寨为豪门守坟,故名赛里。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赛里村。相传,古时筑寨为豪门守坟,故名寨里。后谐间赛里。


②西村Xicun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20,因方位得名


③海子沟Haizigou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19,明朝时,为杨姓居,取狗看羊之意,起名孩子沟,后谐间为海子沟。

麦仓村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1,4个村民小组,730口人,1.9平方公里,原名麦糠圪倒,因此处为堆麦糠之所在地而得名,后靳姓迁至,因感村名不雅,遂取小麦盈仓之意,改称麦仓村。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麦仓村。原名麦糠圪倒,因此处为堆麦糠之所在地而得名,后靳姓迁至,因感村名不雅,遂取小麦盈仓之意,改称麦仓村。


北桂花村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1,2个村民小组,330口人,0.8平方公里,因居于下桂花之北,系下桂花支出之村,故名北桂花。民国二十四年《黎城县志》载:北桂花。因居于下桂花之北,系下桂花支出之村,故名北桂花。


岩井村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31,5个村民小组,387口人,6.40平方公里,相传古时村西有一石岩,其形如井,并有泉水涌出而得名岩井。清康熙二十一年《黎城县志》载:岩井。相传古时村西有一石岩,其形如井,并有泉水涌出而得名岩井。村中有常春寺、龙王庙。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常春寺龙王庙碑志记载:黎邑岩井乡,旧有常春寺、龙王庙,两处互相毗连。龙虎巍娥,盘居街心。建自宋咸平五年(1002)。沿明弘治七年(1494),暨清康熙五十年(1711)曾先后重修。民国七年(1918)春又重修。内有正殿六楹,陪殿五楹,东西廊房十五楹。现存正殿六楹。属古建筑,土木结构。陪殿、东西廊房已拆除,盖为斋舍。院落基本完好,系岩井中学驻地。


坟山交村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32,2村民小组。200口人,3.70平方公里,传说,古时此地为阎家门品阎氏的一片坟地。那时有山东卖砂锅吴姓兄弟俩路过。一个往现在的吴家山交去了,后定居在那里;另一个在该地为阎氏护守坟墓,后定居,遂为村落。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坟山交。传说,古时此地为阎家门品阎氏的一片坟地。那时有山东砂锅吴姓兄弟俩路过。一个往现在的吴家交去了,后定居在那里;别一个在该地为阎氏护守坟墓,后定居,遂为村落。


宋家庄村

位于东经3629,北纬11333,3个村民小组,420口人,18.1平方公里,因姓氏得名,明成化丁未(公元1487年)潞州黎城县重修松池弹院记之碑,刻有宋家庄字样。因姓氏得名。位于村东南5里处之山颠,旧有松池寺。因地处池傍,且有松树得名。民国九年(1920),重修松池寺院碑记载:宋家庄村,古有松池寺院。不知创自何代,中间修茸,不计其数。明成化丁未公元1487年)潞州黎城县重修松池弹院记之碑亦载:自金大定始建殿堂,本村宋平重建东殿一所,周木一堂。牛德水等建南北二所及其西殿。内塑佛像、观音、善神,总尽水陆三轴,十王一堂。俱以丹碧,咸皆敬仰。至明成化二十三年工毕。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修械所及抗日军政大学农垦总队四队、五队均驻此。后毁于日机之手,基址犹存。



元南村

位于东经3627,北纬11335,2个村民小组,80口人,3.3平方公里,原为河北省涉县南庄王氏迁此定居,为纪念祖籍,故定村名为原南,取原系南庄之意。同音,且书写方便,俗为元南。清康熙二十一年《黎城县志》载:苑南。原为河北省涉县南庄王氏迁此定居,为纪念祖籍,故定村名为原南,取原系南庄之意。同音,且书写方便,俗为元南。


东下庄村

位于东经3628,北纬11332,1至第2村民小组,113口人,7.5平方公里,因此处沟河之下游而得名。又因方位在县城之东,故称东下庄。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下庄。明朝时,始有耕定居。因此处沟河之下游而得名。又因方位在县城之东,故称东下庄。


榆树坪村

位于东经3628,北纬11331,2个村民小组, 125口人,5.8平方公里,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榆树平。原名鱼儿平,因地形得名。皆为同半,经讹传讹,遂改村名为榆树坪。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榆树平。原名鱼儿平,因地形得名。皆为同半,经讹传讹,遂改村名为榆树坪。


好地港村

位于东经3627,北纬11330,1个村民小组,35口人,2.0平方公里,其地处环山岭谷之并合状,故名,清光绪6年《黎城县续志》载:好地巷。相传古时该地为蒿草丛生之处,本作蒿地港,后谐为好地港。港,地方读音jiang,一作大水分流,北方惯指沟壑之分合处,其地处环山岭谷之并合状,故名


洪交河村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9,4个村民小组,275口人,6.60平方公里,因该地村民所居之地,为山洪暴发而冲成的沟壑,故称洪山交河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记为横交河。现名洪山交河。相传,古时该地有寺院(名称不祥)一所。因和尚不行正,枉杀许多村民,致使血流成河,称潢血河。又因该地村民所居之地,为山洪暴发而冲成的沟壑,故称洪山交河。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记为横交河。现名洪交河。


②大岭上,Dalingshang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8,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村,因地处轿顶山岭之上得名


③土桥,Tuqiao

位于东经3629,北纬11329,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村,以桥得名


④前西窑,Qianxijiao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9,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村,相传达室,古称窑上,后因水患,分为东窑、西窑两村。后又因水患,两窑村分为两处。该村居南瓜为前),故称前西窑。


⑤后西窑Houxiyao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9,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相传,古称窑上,后历水患,分为东窑、西窑两村。后西窑村又因水患,分为两村。该村居北(为后),故称后西窑。


⑥豁儿咀Houerzui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9,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以地形得名


⑦后岭Houling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30,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因座落在牛抱泉山岭之后得名


⑧向阳上Xiangyangshang

位于东经3630,北纬11329,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原名王户沟,因王氏一户独居于山沟之内得名。又因该村西北依山,东南面野,日照充足,故名向阳上。


⑨十八亩Shibamu

位于东经3629,北纬11329,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村,孤庄独户居于一块十八亩土地之上,故名


⑩土门Tumen

位于东经3629,北纬11328,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候镇洪交河村,因村北土丘通有洞,其形似门,为行人之必径,故名。




摘自:《长治市地名志》

特别鸣谢:长治市民政局地名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