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帝与五帝朝文化B篇(1)

 负鹏载舟 2015-08-11

五帝与五帝朝文化  B篇(1)_追逐历史的人_新浪博客 (2008-11-28 22:04:36)



B 篇
  
  帝都九州之第二坟(分)——《海经》的海、动物、人物与文化
  
  一、《海外经》与《海内经》的划分
  
  从《山海经》卷目看,《海经》分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所以如此。由于我们对《山海经》的全方位破译,于是清楚地认识了夏禹之所以将其区分为“海外”和“海内”的原因是这样的。
  如上所述,帝都九州,乃是中国古代东海浅海中聚于同域的主要九个州——岛屿。这样,夏禹在均定九州时,其首要的任务是在此九州之中选立一个具有中心地理方位的界标,即座标,就可以凭借此基准点以区分九个岛屿在浅海中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东南西北方。说来也巧,连云港市南云台山——花果山岛最高峯玉女峯(南云台山,在清朝前是东海的岛山。图一。这是清代东海中云台山石刻图),海拔625.3米,不仅是连云港市而且是全江苏省的最高峰,于是夏禹将此最高峰作为帝都九州的自然体中心地理方位座标,遂名之曰“昆仑”(意为中央)。并且,将玉女峯——昆仑所在的南云台即花果山岛,取以“昆仑之虚”(虚同丘,即州。见另解)。此外,因为“昆仑之虚(丘)”已成为帝都九州的内环中心,故夏禹又将其称作“海内昆仑之虚(丘)”,以与另一海外“昆仑之丘”相区别。这样,“海内昆仑之虚(丘)”,遂成为帝都九州的内环中央之州,于是《山海经》卷目将其划入《海内经》;而在帝都九州内环中央州——“海内昆仑之虚(丘)”海岛的海岸之外者,《山海经》卷目将其划入《海外经》。
  此“海内昆仑之虚”,见于《海内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郭璞注:“言海内者,明海外复有昆仑山。”郝懿行注:“海外昆仑即《西次三经》昆仑之丘也。”),在西北(西北,是指花果山岛内的方位),帝(天帝)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经文所以这么说,因为那个时代的古人认为,天帝是聚居于山的高峰之顶,因为峰顶是在天空的云雾之中。所以《山经》所载,其祭神都是在山上的;并且,考古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祭祀遗址,都是设于山顶上的,即是明证)。昆仑之虚(《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此处所记,省去了海内),方八百里,高万仞(此八百里和万仞,是西汉领校《山海经》之臣刘秀所乱加,这种乱加情况,在《山海经》中比比皆是)。上有木本(今本误作禾),长五寻(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五寻合四十尺,约十余米),大五围(围,是人的两手伸直合抱,其长度约1.5米。五围约合7.5米,直径约2.5米,是“木本”的树干之粗。这种木本树,是当时热带雨林中的树种之一)。面有九井,以玉(即石,古代玉和石互称)为槛(井旁围以石栏)。旁(今本作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百神,即天帝。神在之所,指昆仑之虚——花果山岛玉女峯顶——昆仑。此与上述:天帝之都在上者,是指天神聚居于山的高峰之顶相合)。八隅之岩(隅:角落或边侧之地。八隅,八边。岩:高峻之山。见《辞源》。八隅之岩:是有八边的高峻之山),赤水之际(赤水:是此高峻之山的山涧水。所以取名“赤”,是表示此水出于山之南方。因为,中国古代人,是以青(或苍)、赤(或朱)、白、黑(或玄)四种颜色,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种方位的。所以海外“昆仑之丘”,亦有“赤水”的。际:会合。故“赤水之际”:是说此高峻之山的南方有二股山涧水会合。而在花果山南方的水帘洞的山涧水,(图二)正是由山上二条大山涧——东秃龙沟和西秃龙沟二者之所交汇而下落的。由此可证,“海内昆仑之虚”的“昆仑”,是今之花果山玉女峰),非仁羿(仁羿,即同书所称之“后羿”,是帝 ——夏禹的司射的武官,本领高强,常人莫能与之较量)莫能上冈之岩(本句用今之文法,当改为:“非仁羿莫能上岩(高峻之山)之冈。”冈:山脊或山岭。见《辞源》)。”从如上经文所知:要攀登上“昆仑”这座如此高峻的山脊——峰顶,只有本领高强如后羿才成。而今之连云港市旅游胜地——花果山,正是如此。我们一行三人曾经专程去花果山,共登玉女峰(图三),深有感觉:在四千年前五帝朝时,不像今日那样,山上没有人工开辟的路径,以及在陡峭的峰崖上开凿登山的石梯,那么常人要攀登花果山玉女峰真是难于上青天了。因为,现在登绝顶玉女峰之路依然陡峭难行,越往上越险,如最后一段有八九十层坡度极陡的人工石梯(未凿石级前是悬崖),人在上面不敢向脚下看,两人攀登时,前一人的脚竟像踩在后一人的头上。当登上山脊——峰顶,才如临平地。由此可证,“海内昆仑之虚”的“昆仑”,即今之花果山玉女峯。
  再说,海外“昆仑之丘”的问题。所谓海外“昆仑之丘”,便是在今花果山岛玉女峯——“海内昆仑之虚”——中心方位座标的西南约9公里的锦屏山岛(先秦时,仍是东海中的岛山之一),锦屏山有马耳峰,海拔427米,次于花果山玉女峰。由于锦屏山岛是帝都九州中的第二大岛,为了便于分辨此岛山地理方位,因此,夏禹将马耳峰作为锦屏山岛地理方位的中心座标,亦取称“昆仑”;并且,将有马耳峰的锦屏山岛,亦称之“昆仑之丘”——这就是海外“昆仑之丘”。此海外“昆仑之丘”,见于《西山经》和《大巟西经》:
  《西次三经》:“西南(帝都九州的中心方位座标——海内昆仑,即今花果山玉女峯。因此,本文所记方位西南,当指是在花果山玉女峯之西南,此正合锦屏山的地理位置)……曰昆仑之丘(此即海外昆仑之丘),是惟帝(天帝,即天神)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此与上文“海内昆仑之虚”相同),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天帝)之囿时(莳)。……赤水(是山南麓的山涧水,即锦屏山马耳峰南麓的桃花涧)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黑水(是山北麓的山涧水,今不知是何名)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
  同经:“西……曰玉(同石)山(石山,是锦屏山马耳峯——即“昆仑”之北的连云港市海州区之白虎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西域商队的女酋长)其状如人(指书中画的西王母图像),豹尾虎齿(指西王母制作玉器用的金属管钻)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炎火)及五残(五瑞玉器)。”
  《大巟西经》(《大巟西经》与《西山经》二者地域是对应的,因此所记的地名和人事,亦是对应的,并详略互见):“西海(指在花果山玉女峯之西的海域)之南,流沙(岛屿岸边的沙滩)之滨,赤水(是山南麓的山涧水,即锦屏山南麓的桃花涧。图四)之后(后,指下文之“大山”——锦屏山),黑水(是山北麓的山涧水,今不知何名)之前(前,指下文的“大山”——锦屏山),有大山(锦屏山),名曰昆仑之丘(丘,同州,是岛。昆仑,指锦屏山马耳峯)。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处之(此地是锦屏山马耳峯之北海州区的白虎山)。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是指“大山”——锦屏山之下有弱水之渊将其环绕,此大山当是岛)。其外有炎火之山(炎火之山,是在离锦屏山桃花涧东南1.5公里的酒店荘露天磷矿地区,因在五帝朝时,磷矿发生自燃,古人不知是怎么会事,故称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燃烧)。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处,居所),名曰西王母。”
  据如上地域相对应的“西经”——《西山经》和《大巟西经》共同所载的西王母“穴居”之山如下:前者《西山经》:在“昆仑之丘”——今锦屏山马耳峯岛山附近有“玉(石)山”——石头之山,“是西王母所居”;后者《大巟西经》:在“昆仑之丘”——今锦屏山马耳峯岛山附近有座形状如“虎身”通体皆白之山,是西王母所“穴处”——居住之洞穴。我们经过排比,认为在锦屏山马耳峯——“昆仑之丘”之北的“海州区”的海州南门外的“白虎山”,与如上经文所述完全相合。因为,此山是座石头山,自然外形如虎踞,山石通体皆白,故俗称“白虎山”。白虎山高62.8米,周围2里。东依古海州城墙,南靠锦屏山,西临蔷薇河,东对石棚山。
  我们虽然瞭解经文所述西王母居于“白虎山”的洞穴中,但是,为了要获得实证,我们一行三人亲临海州区的白虎山。经过遍山踏勘,觅到白虎山的洞穴,名曰“小石棚”(图五),洞口朝南。目测:洞口高约2米、阔约5米,洞底高约1.5、阔约3.5米,洞深约6米。洞内空旷,光线明亮,地面岩石很平坦,犹如水泥平地。——这样有20—30平方米的空旷洞穴,冬暖夏凉,当时称得上是“豪华洞府”,西王母是乐于居住的。同时,我们想到,西王母既然居于此“小石棚”内很久,说不定会在洞内留下石刻遗迹来。我们有幸地如愿以偿。这就是,最后我们地毯式地展开用双手拂去四千多年尘封的地面积灰,发现二个石刻图案:其一、(图六)是九宫格,表示九州。我们在连云港市考察五帝朝时留下的多处遗迹之地,与之同样的石刻,频频见到。因此,我们认为,夏禹在划定九州的工程开展时,每当一处踏勘工程完毕,就刻下这样九空格标志,表示此处工程已毕。另一、(图七)是个像“山”字形的图案,目测:高70、阔80厘米。这件器物,是在下部冠状物载体上插三根长羽毛,我们认为它是《山海经》多次述及的西王母“蓬发(阿拉伯人长有自然卷曲的头发。因为西王母是两河流域的阿拉伯人女酋长)戴胜(郭璞注:蓬发:“蓬头乱发;胜,玉胜也。”)”之玉胜。由于我们在小石棚洞穴中,发现了西王母留下的石刻“玉胜”标志,由此可与《山海经》所载,昆仑之丘——今锦屏山马耳峯之北附近的白虎山洞穴是西王母所居,互为印证。再说,与西王母所载玉胜相同之多件玉器,出土于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大墓。如墓M14出土的“玉三叉形冠饰”(图八)①,此冠饰像“山”字形,器上三叉,每叉顶端各有一圆穿孔,是供插羽毛的。
  
  注释
  ①浙江省文考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