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疹:不容忽视的预防

 super073 2015-08-11


 

临床中很多药物都有药疹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相对较易引起皮疹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变,表现形式从单纯的颜色改变到表面隆起、水疱多样。皮疹的分类包括斑疹、丘疹、玫瑰疹、斑丘疹和荨麻疹等。引起皮疹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物理因素(放射性皮炎、光毒性皮炎等)、化学因素(药疹、过敏性皮炎)、生物因素(虱病、脓疱疮)、遗传因素(鱼鳞病)、其他因素(荨麻疹、黄褐斑)等。


  而病人在使用药物之后,出现的皮疹称为药疹,这是药物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一般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而重症药疹是指皮损广泛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病情变化快,皮疹广泛,全身症状严重。


  药疹发生的原因复杂,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过敏反应、患者的特异体质均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药疹的发生与药物效能直接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而言,出现药疹的患者反而会有获益的可能。但在实际生活中,药疹轻则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故不容小觑。


  临床中很多药物都有药疹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相对较易引起皮疹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抗菌药物 有调查发现临床药物治疗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疹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最常见的是发疹型和荨麻疹型,其次为多形红斑型。其中,青霉素最为多见。众所周知,青霉素注射剂可引起过敏休克反应,迟缓反应则表现为瘙痒症,麻疹样红斑,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甚至剥脱性皮炎。其他还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因而使用前一般都要求进行皮试。而磺胺类的复方磺胺甲僫唑引起的药疹也较多,一般在用药后5-9天发生,特别多见于儿童,且有交叉过敏现象。痢特灵引起的药疹临床上也较常见,此外易引起药疹的抗菌药物还有: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解热镇痛类 该类药物在引起药疹的药物中占比居第二位。经典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会出现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黏膜过敏反应。而较新的塞来昔布(西乐葆)的不良反应常见瘙痒症、红斑皮疹、斑丘疹、皮肤病变、荨麻疹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引起的药疹类型主要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一般皮疹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水肿性红斑,在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和灼痛,偶见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即消退。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 该类药中易引起皮疹的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奋乃静等,其中以巴比妥类的药疹反应最多。可引起麻疹样红斑、血管性水肿、多形红斑、扁平苔藓样皮炎、固定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一般停药后1-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疹子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


  类固醇皮质激素类  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后,常伴发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药斑狼疮样皮疹、固定性红斑,严重的是剥脱性皮炎、恶性大疱性红斑或中毒性表皮松解的表现。


  异种血清及疫苗也十分容易引起皮疹,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水肿型红肿,继而蔓延全身。


  中草药 近几年,随着中草药制剂的应用逐渐增多,中草药引起的药疹现象也受到关注。文献中报告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板蓝根、天花粉、丹参、益母草、青蒿、大黄、蓖麻子等;中成药中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云南白药等。常见的过敏反应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样型皮疹。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立即停用致敏药物,用肾上腺素或抗组胺药对症治疗。由此可见,中草药没有副作用或比西药低多了的说法是多么的狭隘!


  其他易引起皮疹的药物还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药物,如利血平、心得安、普鲁卡因,速尿、氢氯噻嗪、肼屈嗪等;抗肿瘤类药:如氨甲喋呤,长春新碱;抗疟药,如氯喹;抗痛风药:如别嘌呤醇;血液病用药:如砷剂;等等。


  治疗药疹的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多饮水或快速输液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轻症者给予应用抗组胺药物,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引起药疹是可以避免的,预防药疹的发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用药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及时将已知的致敏药物写入病史。其次对青霉素、血清制品等必须进行皮试,皮试为阳性的患者禁用该药。还有应严格避免药物滥用,对有明显禁忌的患者禁用。最后应注意药疹发生的早期症状,及时停药或就诊,避免重症药疹的发生。谨记:药疹的预防远胜于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