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苏宁携手能否实现“三流合一”?

 iamqf 2015-08-12
而京东去年的仓储面积只有15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最多只能扩张到200万平方米,不到苏宁的一半。也就是说,苏宁目前有的就是菜鸟一直想做的。可惜,菜鸟想通过仓储屯地进而控制物流和商品流,去炒地皮,还没能做好。

  那么,苏宁缺的又是什么呢?苏宁是做数码3C、大家电起家的。由于做的是标品,消费者购买家电,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重复去苏宁平台购物,交互频次太低。这也是京东在创业之初犯过的毛病。京东为了让消费者反复上它的平台,就引入了快消品——母婴和商超,尽管做得不好,比不过淘宝,但是交互频次上去了。京东的这种高低搭配,掌握了消费者网购的心理,使消费者有了常去其平台购物的理由。苏宁的困境就是京东之前的困境,尽管体量大,但交互频次低,其资产自然不受资本市场认可。苏宁想要继续生存下去,京东走过的路,它必须也走一遍。

  一般而言,快消品都是由第三方卖家做。一旦上手快消品,就能够做金融,进行货物贷款和货物担保了。苏宁的原有模式没有理由自己为自己做金融。而天猫有这块,两家结合,可以使苏宁死的仓库变成中转仓库,实现大量的货物流动,以每1万平方米的货值流动接近3亿计,450万方的仓储面积,就意味着千亿货值的流动。由此,便由商品流实现了资金流,阿里用其金融提供担保和贷款,赚更多的金融价值。这就是三流合一的价值。苏宁做不到的,恰恰是天猫的强项。但是,天猫需要一个载体,由于菜鸟发展较弱,短时内建立仓库和配送队伍太难,与苏宁合作是实现这方面转化的捷径。移动互联网发展打破了阿里流量闭环的边界,靠信息流赚钱快到天花板了,所以,阿里要在商品流和物流上下功夫赚金融的钱,改变现状。

  阿里和苏宁结合,可以说是两者互补短板抱团取暖。特别是对阿里而言,目前已进入后阿里时代,传统的网购世界的独角兽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随着移动互联的深度发展,逼着阿里深度卷入O2O。通道、流量入口、消费者交互频次都是其高度关注的,要实现“三流合一”的,卖家和物流是重中之重。而“三流合一”的最终目标,就是控制中国的产业。

  再过五到十年,回过头来再看今日阿里苏宁联姻,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看清互联网发展趋势,到时方能判定马云张近东的决策是否英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