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评论】会聚观:推动跨学科融合

 昵称16788185 2015-08-12


“会聚已经成为推动生物科技革命的战略思想和方法”,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编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组织编译的《会聚观: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快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中的新概念和新提法值得关注。会聚观是继2002年《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2010年《21世纪的新生物学:确保美国领导即将来临的生物学变革》、2013年《知识、技术与社会会聚:超越纳米—生物—信息—认知技术会聚》等报告之后,美国科技思想领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其相关内容对发展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会聚观的核心内容


  从目前那些注重会聚技术的项目案例来看,研发工作主要是对各种合作机会做出活跃的或是偶然的响应,而不是基于全面、系统、前瞻性的方法驱动。成功开展会聚型研究,必须有研究、教育、制度、资助、合作以及其他环节的创新模式。因此,需要对支持这项工作所必需的各项政策有一个通盘、战略性的思考。但同时,对于如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会聚计划项目、会聚计划项目可能会遇到何种挑战、其他组织通过何种战略更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等等,大多数机构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


  会聚观进一步阐述了当前正在发生的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和计算科学、医学、工程学领域会聚的重要趋势,总结了影响会聚的重要体制、机制和文化因素,论述了美国科技界在会聚领域的各类重要实践案例,并向科技界提出加强会聚的系列策略性建议。

评价及启示


  会聚观体现了美国科技界对“会聚”战略主题的最新思考。会聚观的系列报告体现了新形势下美国科技界居安思危、进一步求新求变、先发制人的战略思维,也源自对当前全球性科技革命即将到来的敏锐估计和对科技会聚处于关键转折期的核心判断。


  对会聚概念的深入研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美国目前已经部署的部分会聚型研究项目来看,普遍具有着眼高端应用和“革命性全新能力”、涉及对象广泛的时间空间跨度、研究内容的复杂度和高整合度等特点,科技内涵丰富,潜在影响巨大。例如美国“通过推进神经技术的大脑研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的“生命铸造厂”项目、生物延滞性项目等,大多超出现阶段技术能力极限,具有巨大的科技震撼力,是对现有科技的前瞻性颠覆,对未来科技革命的预兆。在2014年新组建专门负责研究和探索日益活跃的生物学与自然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生物科技办公室(BTO)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甚至提出“从BTO成立开始,生物科技作为一项核心学科,代表了国防科技的未来”。同时,由于会聚型科技项目的前沿性、社会性,这不仅有望带来新型科研组织形式,也将成为会聚研究发展所引起的新型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对应尝试解决的策源地。因此,会聚型研究既是对科技潜在前沿的新探索,也是对科技自身发展方式的新探索。而且,会聚型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将深刻推动科技与经济、军事、文化、安全等领域新融合,加速更加复杂的科技社会关系的到来,进而引发全球相应格局的调整。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协同创新思想具有理论启示。会聚是否一定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未来,目前还不能断定,且在当前环境下,大多数会聚型项目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也是很大的疑问。但也可以看出,会聚观所体现出的协同创新、加速转化应用的理念,与我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整体布局是高度呼应的。

相关建议


  借鉴吸收国际顶尖科技智库战略思想体系建设经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思想体系。美国科技界对会聚主题的长期战略思考,值得我国科技界,特别是国家科技思想库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开展对国内外会聚最新举措的研究。围绕世界科技创新会聚趋势,结合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最新实践,进行深层次的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前瞻研究,进一步丰富、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思想体系。


  研究推动我国关键科技领域的会聚计划规划和政策部署。我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领域,建议明确若干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开展跨机构、跨领域的会聚试点,加强各种层次会聚计划项目的组织协调。针对存在的与会聚模式类似的机构和措施,总结体制机制、人才政策、资助政策等方面鲜活经验,积极推广。


  统筹开展“会聚”试点。在科研布局和重大项目遴选方面,进一步向交叉会聚领域倾斜,设立新类型的重大研究计划。在项目和机构组织的管理方面,建立研究机构内部不同部门、研究机构之间协同投入、协同管理、综合科技评价的机制。在研究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方面,推动新建研究设施的创新型设计和原有研究设施的翻新改造;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开展跨越现有部门、机构和领域的部署,提供人才晋升和任期过程中对跨学科研究的政策支持等。

◆资料

“会聚”的概念


  会聚是21世纪初提出的创新性概念。美国科学基金会米黑尔·罗科等于2002年率先在《聚合四大科技,提升人类能力——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报告中提出发展会聚技术,主要是指纳米、生物、信息、认知(NBIC)四大前沿科技的两两融合、三种交叉或四者集成,侧重技术融合。


  会聚观则将会聚概念进一步扩展,提出会聚型研究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一种扩展形式,会聚观代表了“解决跨越不同学科边界问题的一种方法,它融合了生命科学与健康科学、物理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等众多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工具和思维方法,并将其构建成一个全面的综合性框架,用以解决存在于多领域交叉处的科学与社会挑战”。会聚观提及的会聚概念,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既密切相关又截然不同的特性:解决一系列科研问题所需相关专业知识、技术的会聚,以及促使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的形成,后者是一种新的提法。


  会聚观对于科技政策制定和科研活动管理具有参照意义。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不断涌现、综合性科技挑战越来越凸显的当今社会,会聚观体现了一种对于研究策略和研究过程的新的思维方式,将能有效突破问题涉及领域的学科界限、突破研究转化的体制界限,代表了一种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活动战略管理的新思维模型、操作框架。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