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夜文摘 又到枯荷听雨时

 清风野鹤工作室 2015-08-12
                                
在苏州城里城外,大大小小的荷塘星罗棋布,然最让人留连的赏荷之处仍然是拙政园,因为那里的荷池边上有座留听阁。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留听阁”之名由此而来。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许多人熟悉,但都理解成听雨打枯荷之声,实在是个美丽的误解。秋阴尚未散,何来夜雨声?况荷叶枯萎,均呈佛手状翻转倒垂,雨打无声。其实,诗人听的乃是枯荷在夜风中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秋已深,“菡萏香销翠叶残”,荷花一片片无声地落下,枯萎的荷叶,虽没有全部凋零,似乎也充满着惆怅和伤感。诗人夜宿长安城东灞桥骆氏亭,永夜无眠,萧瑟西风,吹打着亭外荷池中的残叶,窸窸窣窣,像是秋雨的声音,这声音不知能否略慰诗人飘泊异乡怀念手足的寂寥心情?

“枯荷听雨声”,写的是“象外之意”,魏庆之《诗人玉屑》:“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就是摹写客观事物而实际上是写想象中另外的东西。义山诗中的“象外句”,常用清新明丽的语句抒情状物,渲染离愁别绪。如《二月二日》一诗中的“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因为诗人心里苦闷伤感,因而觉得欢畅的新滩流水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意,发出了雨夜风檐的凄清之声。

南宋诗人巩丰《芋洋岭背闻雨声满山。细听,岭上槁叶风过之,相戛击而成音,后先疏数中节,清绝难状。篷笼夜雨,未足为奇》诗有句曰:“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是”则无奇,“如”才“可乐”,艺术地道出了以“象外句”写“听雨”的魅力。

“象外句”,古诗中虽不多见,但亦不乏其例。如宋人杜常《过华清宫》:“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诗的意思是:掠过朝元阁上尖细而迅急的西风,在长杨宫里的树木上发出一阵阵下雨的声音。再如僧无可《秋寄从兄贾岛》:“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以落叶声想象雨声。同枯荷听雨一样,诗人写的都是想象中或错觉中的雨声。

“枯荷听雨”同“雨打枯荷”,意境和感情并不相同。不过诗无达诂,秋深赏荷,你如果觉得雨打枯荷声音很美,仿佛聆听秋天的声音,聆听自己的心语,从而有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感悟,也是一种欣赏享受。
 
                                                     节选自《新民晚报·夜光杯》署名:文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