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品牌借势营销的三个反面教材

 易良义 2015-08-12


不知道这几天怎么了,冯大辉、三表、李教授、鸡血君、魏家东等圈内大咖和好友都开始讨论品牌到底要不要借势的问题。其实这对于我们公关狗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公关如果不借势搞传播,难道天天开发布会吗?当然,大咖们的质疑也事出有因,毕竟如今的品牌借势营销一个是太泛滥,有个鸡飞狗跳就是一堆撕逼海报,另一个就是文案水平太粗糙,海报集合变成了垃圾文案回收站。


今天,大叔就列举三个近期看到的品牌借势营销方面的案例,聊聊这个事。


1、海报造假型:韩都衣舍的“维新派”


8月1日凌晨,互联网服装品牌韩都衣舍打出#维新派#话题,叫板优衣库、H&M、ZARA等知名高街快时尚品牌。本来这个事情大叔没关注,但看到一篇总结性文章说,包括滴滴、天猫、小米、乐视等大品牌也参与了#维新派#的话题讨论,大叔定睛一看,发现这些大品牌的海报都是假的,也就是说并非其官方发布,可能是由韩都衣舍此次事件的策划方所做,目的就是营造一种集体自嗨的“氛围”,以抬升自己的逼格。


为什么说这些海报是造假的呢?大叔先给你看几张海报。



比如滴滴打车这个海报,“再高高在上,眼看客户跑光光”这样的文案竟然是在公开“挑战”出租车司机,而虽然现在有了快车和专车业务,但其实出租车才是打车软件迅速发展起来的基石,这就好比我是一个演员,在电视上骂观众傻*,这样的“维新派”逻辑,显然不可能出现滴滴打车。大叔向滴滴快的的人求证,果然被其否定,而其官方微博也没有这张海报。因此,断定这张海报是造假的。


再看天猫的海报,“电商份额还没过半,您就先把门店关了近半”,大叔不猜测这个海报是天猫在叫板万达,但按照天猫在B2C的老大地位,它轻易是不会公开指责谁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和谁撕逼都在自降身份,这不是天猫的风格,而其官方微博也没有这张海报。结果同上。其实在多次撕逼海报中,天猫总是以“被代言”的身份加入。


再看乐视的海报,乐视的竞争对手怎么可能是TCL,即便撕逼也是和苹果撕,乐视的官微没有,还是假的。罗辑思维就更假了,竟然和百家讲坛叫板,这犯得是哪一招。


综上所述,韩都衣舍自己搞了一个话题,其他品牌没跟进,然后其背后的策划团队发挥了“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优良品质,制作了一群品牌齐撕逼的“假相”。“扒开”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事连一般的消费者都骗不了了,更何况是圈内的同行。相同的案例大叔之前就发现过几次,没想到这样的操作思路竟然成为了一种套路,悲哀。


2、跨界自嗨型:金龙鱼的“加油体”


如果说海报造假是越过了营销底线的话,跨界合作则是营销的上乘之作,但显然,并不是每一个跨界营销都能实现刷屏和全民热议的效果。


大叔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加油体#到底有多红:让一百家知名品牌齐呐喊》,吸引了大叔的关注,因为大叔只对宁泽涛的借势海报有印象,确实对这个#加油体#没有印象,况且还有100多家知名品牌参与(据说实际超过200个品牌参与)。


金龙鱼不仅在在人民日报买了4个版的半版广告位,还在八大菜系所在地的主流传统媒体买了版面,还有周末画报、时尚健康、十二道锋味也加入其中,主办方联合了近200个蓝V发出#加油体#海报,包括加多宝、赶集网、海尔、南孚等品牌。此外,连几个主流的新闻客户端都也加入了进来,包括今日头条、新浪、网易、搜狐、爱奇艺等。当然还有美食大号,据说还有UGC。






可以说,这是大叔近期看到的跨界品牌参与最多的一次营销,投入的费用和精力不少,那么效果呢?截至8月12日20点,#加油体#在新浪微博的话题阅读数5493万,讨论量是17.2万,应该说是不错的战绩。大叔于是把这篇文章转发到大叔的4个微信群里,里面都是一线的新媒体人和公关市场人士,20几个人里回复中,只有2个听过这个活动,一个因为红包转发,另一个竟然是因为同公司不同区域的部门是这个活动的供应商。


当然,大叔这样的调查抽样是不科学的,但#加油体#到底刷了谁的屏,打一个大问号。还是要与VIVO的“苍白体”比较,你会发现品牌在人民日报投广告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更重要的是话题性和展示方式,像#加油体#这样太正的话题,本身就很难引发用户共鸣,于是再多的品牌参与进来,也不会产生大量的UGC,达不到全民的狂欢,就只能是品牌的自嗨。


金龙鱼的努力有目共睹,但说实话,还不如“看完速7去速8”这一个段子对速8的提升来得实在。所以,不造假肯定是跨界合作或借势营销的底线,但并不是说有跨界都能引起全民狂欢,尤其是自己制造一个热点,而不是借势。大叔及好多圈内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凡客体不可能再有第二个。


3、文案粗糙型:把宁泽涛玩坏了的卡萨帝


那么问题来了,借势就能做得好吗?显然不是。


这个案例其实大叔上周专门写过,还推出了一个品牌借势的红黑榜。大叔的意思很明确,借势肯定要做,但必须要找好切入点,品牌的调性或者某一个产品的功能,要恰如其分与热点事件的某个特定相契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用心的文案会持续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哪怕每次只有一点点,但粗糙的文案对品牌是摧毁式打击,比如下面几组海报。




以卡萨帝为例。卡萨帝采用抠图估计是怕侵权,但这个图扣的,显然美编急着下班。然后再看文案“为爱夺冠”,这是从何而来的理由?作为海尔的高端家电品牌,你不觉得卡萨帝因为这幅海报变Low了吗?


从以上三个案例,大叔认为,品牌借势营销,光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话题的设置和预埋很关键。如今的传播,如果没有一个引爆点(实际上宁泽涛夺冠就算是一个引爆点),受众的关注度是极其分散的且易变的,即便你占领了一个强IP,比如你花500万买微信的朋友圈广告,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刷屏的效果。


最后,大叔说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很多传播案例,进行中的时候,几乎没人知道,总结的时候,却开始刷屏了。这里面的逻辑,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