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孩子从电视前拉开,能动手尽量别吵吵

 忘忧草4321 2015-08-13

看电视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看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也意识把孩子交给电视机,就不管不问了,那样电子保姆虽然解决了你的一时烦恼,但是,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柚子姐姐整理了这篇文章,是实用的方法论,教你如何温柔地把孩子从电视机前拉开。


看电视让人变得被动和焦虑

现在的家长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能够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游戏是“被动注意”唤起,这是一种特殊的注意方式,不需要有意识注意的参与,不属于注意力品质的范畴。而课堂学习和写作业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注意力品质,学习是要费神、费劲的事情,需要学生不断地增强有意注意,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内容和活动上,主动、持续的注意到并不感兴趣的目标上。所以说,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即使持续的时间再久,也不能说明学习注意力水平的高低。

通过多年调整这样的孩子,适当脱离电视,电脑游戏已经是重中之重,养成一个习惯容易,改变一个习惯就不像广告词里说的那样简单轻松了,之所以说得简单就是为了让你掏钱毫不犹豫!注意力品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没有自身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参与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是个复杂的过程。学习中没有注意力品质的参与,最容易导致孩子学习障碍性人格,如果家长不能足够的重视,错过了小学阶段最佳的疏导时期,一旦进入中学就不是简单的学习问题了,而是学习问题导致的心智、认知、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的人格问题。

所以,孩子过多的看电视就会缩小注意力范围,降低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这一点,我们成人近些年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电视、网络充斥生活的时代,爱学习爱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似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幸福的,另一面就是众多人的心灵世界是空虚的!为此,电视,电脑游戏的画面和焦距不停地变化,使收看的孩子注视点每妙都在改变,久而久之,注意的范围会逐渐缩小。大脑的认知加工局限在了感知上,消弱了思考分析能力,所以,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损害视力,更会损害孩子的注意力广度!注意力广度好的孩子能够一目十行,阅读速度快,学习效率高,注意力广度差的孩子阅读或抄写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看好几次,写作业、背书肯定要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因为学习方面的不优秀,最终导致逃避学习,隐形自闭心理!

“只要在电视荧光幕前坐上半个小时,人的新陈代谢与活动力都下降,智商减少五十”——美国《圣路易邮讯报》报导了曼菲斯几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看电视会使人变得被动与焦虑。


看电视的眼睛懒得看书

电视伤害了儿童阅读能力,是影响未来学习的另一个因素。

电视对于儿童阅读的影响,不仅是抢占了儿童看书的时间,而且破坏了视觉系统的学习。看电视的时候,眼球很少运动,眼睛只要盯着电视荧光幕,既不用扩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来回移动,而且缺乏一般的浏览活动。这使得培养阅读习惯所需要的搜寻、浏览、对焦的能力受损。

看书的时候,眼睛必须不断在书页上下左右移动,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动的能力与力气。看电视让眼睛肌肉缺乏运动,对于阅读所需的能力与精力有负面影响。

电视不仅让眼睛缺乏运动,也让我们的心变得懒惰、被动。

真正的学习与解决问题,需要主动与坚持。但是,阿拉巴马大学教授布莱恩指出,电视降低了主动聚精会神的能力。他观察孩子看过很多快节奏的电视节目后,再要求他们阅读或解决复杂的谜题,他们完成的坚持力与意愿,都会降低。

因为电视节目用了各种花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得儿童习惯于因外在的刺激而学习,而非自发的主动学习。一旦碰上难一点的问题,心思就飘向他处,等待转台。

布莱恩并且强调,电视降低主动聚精会神的能力的问题,在三到五岁的幼儿身上特别重要,因为这段时间似乎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难怪耶鲁大学的电视与儿童专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学习与阅读习惯完全培养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电视。”


让孩子的思考力冻结

英国儿童文学家达尔(Roald Dahl)写了《查理与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the Chocolate Factory),被翻译为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流传世界。他在书中写道:

电视腐蚀了脑中的感官!

它扼杀了想象力!

它阻塞、搅乱了心灵!

它把孩子变成如此迟钝与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与梦境!

他们的脑子变得像奶酪一样松软!

他们的思考力生锈、结冻!

看来贴近儿童、善用创意的儿童文学家,最了解电视对儿童的伤害。关掉电视,说个故事吧,给孩子的梦想一双坚强的翅膀。牵起孩子的手,到真实的三度空间世界中探索去,让孩子有踏踏实实的学习经验。才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的发展里程碑要完成,别让他呆坐在电视前。

如何把熊孩子从电视机前拉开

过早过多地让孩子看电视,可以说是“危险重重”,你是不是很后悔让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怎样才能把熊孩子从电视机前拉开?这需要些时间和技巧:

1.适当的拒绝和恰当的批评

心理学认为,给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批评不是靠打骂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后果报复”,即如果孩子电视看得过多,家长可以禁止或减少他们看电视,以此来矫正他们孤独、不与人交流等性格缺陷。

2.利用机会多与孩子交流

一下子就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并利用这个机会与孩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为孩子提供了与人交流、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慢慢的,孩子会更愿意向家长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3.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

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就打开电视机,借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推给电视去“代管”,使两代人之间出现情感距离,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散步、逛公园,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明白:除了电视,世界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4.家长首先做到不看电视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每天都迷在电视上,很难想象孩子能经得住诱惑。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专家建议:能动手尽量别吵吵

看着孩子手里捧着iPad、 眼睛盯着电视、心里惦记着手机,恨不得全天候与电子产品为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甭提多火大,但是强制打压效果真的好吗?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孟羡慧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号召家庭“能动手尽量别吵吵”,鼓励大家动起来,多多进行亲子游戏,把孩子从电子产品旁温柔地拉开。

情景一:奶爸带娃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痛苦的时候,更多的是去妈妈那里寻求安慰; 孩子想玩的时候,更多的会去找爸爸。 平时散步、游玩的时候,孩子也更愿意和爸爸在一起。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和爸爸一起游戏, 孩子会表现得更兴奋、更激动、更投入。 可能是因为爸爸和孩子玩的时候,更多的是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 不像妈妈更多的是做传统的、安静的游戏。而且, 这种不同于妈妈的游戏方式, 可以满足孩子积极的情感需要, 不仅让孩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还让孩子对男性的认识、对力量的感受非常有帮助。

爸爸动起来:走进大自然做好功课

孟羡慧老师推荐了几个她的家庭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常玩并受益的游戏,让我们学起来。 走进大自然,观察小动物和植物。 捉蚂蚱、毛毛虫、蚯蚓等小动物,引导孩子观察小动物的颜色、 特点等,观察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总结归纳能力。 因为孩子在6岁左右是自然敏感期, 对动物、植物感兴趣, 爸爸带着孩子一同感受大自然, 保护好孩子的这份兴趣,并加以引导,会让孩子对自然学科产生兴趣。爸爸在带领孩子观察前,需要做些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动植物的相关知识、侧重引导的要点等。

冯斌提醒,爸爸的优势就是动手动脑和大运动游戏,劣势就是没有耐心。如果爸爸陪孩子玩一些拼插、 组装类游戏, 要注意指导孩子一步一步操作,重要的是让孩子做,家长负责陪伴、指导和鼓励。千万注意别去替代。另外,一定不要嫌孩子做得慢或做得不好。

情景二:合家欢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夫妻恩爱,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孟羡慧老师解释说:“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理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爸妈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一家三口的游戏,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连接和建立孩子的归属感,从而构建孩子的自信心。”

全家动起来: 动手动脑让孩子适度获胜

无论是踩影子游戏、玩棋类或者纸牌游戏,需要注意的就是让孩子输赢适度。若孩子总输,会让孩子丧失玩这类游戏的兴趣。若孩子在家长的谦让中总赢,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容易造成应挫能力弱的情况。

还有大家很熟悉的词语接龙或接歌游戏,孟羡慧老师提醒,做这类游戏时家长要把握好回答的时机,尽可能让孩子先回答。 当孩子回答出来,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认可,并鼓励孩子继续思考。家长见缝插针的补充答案,引导孩子学习和记忆,对于孩子不明白的词语或成语及时给予解释。

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过家家”,不要小瞧这个游戏,游戏特别富于“正面管教”的精神。不定期地让孩子根据家庭事件等制定主题,让孩子扮演爸爸或者妈妈、 老师等角色,家长可以透过孩子扮演的角色看到自己或者他人在孩子眼中的形象。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表达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孟羡慧老师提醒家长注意, 不管孩子表演得如何,家长都要接纳,不要做任何的批评,给予认可。 当孩子扮演妈妈时,家长透过孩子的扮演,可以看到自己好或者不好的一面。 如果不好,可以反问孩子,你希望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让孩子再重新扮演一次,这样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在情感需求。

情景三:老人带孩子

在暑假,很多家庭爷爷奶奶陪伴孩子的时光最多了。无论是陪孩子玩沙子、 玩水,跟小区其他孩子做群体游戏,或者陪孩子涂鸦、画画,教育专家提醒老人的是,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以玩沙子为例,这个游戏是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最好的游戏之一。 对于这个游戏, 只要老人带足水和食物, 孩子想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 累了就回家休息。 不用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千万不要害怕孩子玩得满身都是沙子。

爷爷奶奶动起来:不评论多认可

老人对孩子的陪伴,专家不约而同地提醒: 不评论、多认可。以孩子涂鸦、画画为例,老人将纸和笔准备好,或者是水彩颜料, 让孩子尽情画,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创造力、绘画能力、促进孩子手部肌肉的动作发展。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 老人不要给出任何的限制。 当孩子画好后,老人也不要给出画得像不像之类的评论,而是与孩子互动,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啊?”多让孩子陈述。 孩子陈述后,千万要记得认可孩子:“原来是这样,你画得真好, 尤其是这条线,我都没想到可以这样画出来。

来源:儿童心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