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性迷思】丈夫打老婆Vs母亲打儿子

 老老树皮 2015-08-13


 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男人打女人时,你会有什么反应?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的“马路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你多半会袖手旁观,而不像看到男人打男人、女人打女人或女人打男人时那样见义勇为,上前劝架或制止。因为你会认为那很可能是“丈夫在打老婆”,是别人的“家务事”,自己最好不要涉入。

 

  社会新闻还告诉我们,如果你出面制止,男人可能恶狠狠地说:“我在打我老婆,干你屁事!”甚至旁观者也会劝阻你:“这是夫妻间的私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你最好不要淌这淌浑水。”

 

  打老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历史传统,根据调查,其发生率约在15-50%之间不等,随文化、社会状况而有所差异。就像汉朝的《女诫》一书在谈到夫妻关系时说:“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在传统的观念里,丈夫打老婆不只是家务事,而且还是在“教诲”妻子,甚至是在“替天行道”,外人根本无权插手。丈夫当街打老婆都让人觉得如此,那么在家里关起门来打,就更不用说了。这当然是过去男尊女卑思想的遗毒,但要用性别歧视来看待打老婆的盛行与外人的袖手、默许恐怕也过于单纯。

 

  在家庭暴力中,不只有丈夫打老婆,还有母亲打儿子。母亲打儿子是女人打男人,为什么就不是性别歧视?说那是母亲在“教导”儿子,“打是情,骂是爱”;那丈夫打老婆为什么就不是“教导”?就不算“打是情,骂是爱”?母亲打儿子的凶残有的更甚于丈夫打老婆,说穿了,丈夫打老婆与母亲打儿子都是暴力行为,施暴者的畅所欲为主要来自权力与体力上的优势,它们是用体力来表达权力的暴行,与性别关系不大。

 

  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女成人在打男幼童时,你出面制止的机会可能比看到男人打女人时更少,因为你会认为那是“母亲在打儿子”,是别人的家务事。也许我们应该改变的观念是:不管是男人或女人,只要是打,不管是丈夫打老婆或母亲打儿子,都是用体力来展现权力,都是一种暴力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不管是男人或女人,我们都不能再闭上眼睛,或只做壁上观。(收录于《如果没有女人,男人何必穿裤子》一书)

 

《如果没有女人,男人何必穿裤子》更多讯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