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不下心来读书?知乎阅读达人教你,如何像吃饭一样看书

 JennyHo745 2015-08-13


“像吃饭一样读书,你得吃,也得消化,最好还能享受。”

陈章鱼,“人丑就该多读书”,知乎阅读领域优秀回答者。


你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或者,只身到书中的世界去旅行,把工作的烦闷和日常的纠结抛在脑后?


浮躁的世界,让我们都很难再“沉下来”寻找自己。


但是他,依然能够把书作为世界的堡垒。年仅25岁,却拥有20年以上的阅读历史。他在形容自己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能坚持下来的只用四件事:睡觉、喘气、吃饭,还有就是读书。


他就是知乎阅读领域优秀回答者陈章鱼,一句“人丑就该多读书”,硬是被他说成了江湖经典。




传说,他的手里永远拿着一本书(嗯,真的不是装13),除了书柜,床上还堆着半床书,曾经有过半夜被书挤下床的经历(……提醒他应该减肥了,笑)。


3年多的时间,他在知乎获得了35万关注者和15万赞同。一个「读书有得」之名,也让他接触到了网友们各式各样的困惑:


“太忙了,没有时间看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徒增了压力,却没有勇气再开始”;“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拿起一本书,怎么也翻不到最后一页”;“书读完了,但书还是书,我还是我”。


陈章鱼保守估计,自己每年保持了100本以上的阅读量。他给出的建议是:用吃饭的态度读书。该怎么吃饭,就怎么读书。


别着急觉得这是鸡汤,这可是方法论。来看看他如何拆解“读书”一事的吧。



一, 吃饭,首先得吃下去。买实体的,更能让你惦记着“吃”。


千万别只把猪头供在佛龛里,早晚三叩首。菜是拿来吃的,书是拿来读的。


特别进入了电子阅读时代之后,很多人就养成了“只收藏不阅读”的习惯。如果你的电脑收藏了太多的电子书籍,想看感觉看不动,那就果断删了吧。电子书的搜索成本很低,等你真正想看的时候,总能找出来。茫茫多的资源里面,你得好好考虑,如何选择自己必须要看的资料,有效地阅读和做摘记。



图片来源:blog.gwdang.com


其实有了Kindle之后,陈章鱼反而更偏爱买纸质书了。付全款买书,坐着公交车把十来斤的书拎回来,就跟追到手的女神一样。没办法,人都一样,来得太容易,注定不珍惜。


有句话叫做「自我救赎从读书开始」,其实「开始」两个字才是重点。



二,饮食要规律,读书也要纳入生活习惯。


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读书,把它当成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活动。说句实话,保证每天读书的时间和吃饭的时间一样长,就可以了。


然而,总是会有人抱怨没有时间。三国时期的董遇正好给出了办法「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除此之外,可以再结合欧阳修的「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总之,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来读书,闲书闲读,忙书忙读。



图片来源:51science.cn


陈章鱼就喜欢在枕上读书,你也可以像他学习:准备一盏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可以堆书的面积大一点的床、可以放笔纸的床头柜、可供倚靠的好枕头,以及确保周边没有呼机、手机、商务通、爱疯、爱拍的、爱人等容易转移注意力的因素……



三, 读书也得求个均衡搭配,摄入高质营养



据说钱锺书先生在牛津读书时,做了一天学问,晚上就搭配一本侦探小说缓解疲劳。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是一个道理。佛跳墙要有,方便面也要有;全聚德要有,肯德基也要有。


在读书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当下的需要进行选择,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等各类书籍都有所涉猎,才能健康成长。


不过,搞好营养搭配的前提是,你得分辨得出哪些是垃圾食品、哪些是高蛋白,掌握一定的书籍鉴赏能力。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不能全读,你可以通过简单浏览和泛读进行排查,大致找出其中质量较高者。


切记:挑选一个靠谱的出版社、靠谱的作者和译者、靠谱的书评人,以及永远、永远、永永远远也不要相信腰封上的话。



四,读书,也要细嚼慢咽,方能消化。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特别是遇到美食珍馐之时,需细嚼慢咽,多品品滋味,不要学猪八戒吃人参果,才是对食物最大的尊敬。


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要带着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图片来源:cul.qq.com


读书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写写划划(前提是那得是你自己的书),或者做摘抄、写读后感、画思维导图。据杨绛回忆,钱钟书做笔记的时间往往是读书的一倍。



五,无美食,不吃饭。你也得享受读书的味道


吃饭要追求营养均衡,但是绝不会有人把“有用”作为饮食的唯一标准。我们很多时候吃东西都是为了享受味道,而不是思考「这个包子对我有什么用?」「吃宫保鸡丁对我有用吗?」摄取营养虽然也是饮食的意义所在,但恰恰是感官享受这种貌似更无意义的动力,才让饮食升华为一种文化。


读书也一样,获取知识绝非阅读的唯一目的,尤其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次旅行,在作者的引导下看到别样的风景、不同的人物。



图片来源:qiepa.com


阅读应该带有目的,但是目的未必要那么功利。太功利地纠结于「有没有用」,反而欲速则不达的。有人一开始容易陷入「读书万能论」的误区,幻想破灭后又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这都是不好的。如果能不执着于此,而觉得「读书有趣」,在境界上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子曰:“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六,吃完饭要消化锻炼,读书也一样。


光吃肉不能吃出个肌肉男,光读书也不能读出个什么来。要注意消化,最能引导消化的方法是「输出」。只有能输出了,知识才能转化成自己的。它不仅能帮助你查漏补缺、加深记忆,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也能增加读书的动力。


理论性的内容力求能用自己的话讲明白,实践性的内容力求能自己熟练操作。同时,你也可以试试在豆瓣写书评,利用所学的知识在知乎答题,建立自己的博客跟大家分享读书笔记。


原来在读高阳先生的《胡雪岩》系列小说时,陈章鱼总是闹不明白里边「长三」「翻台」和「做人家」是什么意思。自从知乎答了题之后,就再也不会忘了。他出版的知乎自选集荣登了亚马逊中国Kindle商店销售第三名,集子的名字就叫做《纸上得来》,聪明的你应该明白后半句话的真意。



七,今天吃完,改天还得吃


有人问陈章鱼:“你是过目不忘么?”章鱼说:“不是,前天中午吃的什么菜我都记不住。” 那人又问:“那你怎么能记住自己看过的书呢?”章鱼说:“答案很简单,发现自己想不起来时,再看一遍。”


杨绛在《钱钟书手稿集》序中就曾写道:“他……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对于优秀的书,千万不要抱着只读一遍的想法。好书常读常新,永远没有读完的时候。读得越多,越主动,收获也越大。说白了就是「无他,熟耳」。


————


陈章鱼一直觉得,读书和吃饭一样,是一件既不那么高尚,但也丝毫不普通的事情。他说:“我想了很久,到底「吃饭的态度」是个什么态度。等我吃了个饭,终于想明白了,其实就是三个字:平常心。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失落已久的平常心,同时也需要用平常心打开阅读的大门。


如果你想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书单,再根据自己的特点,用最舒适的方式啃下去,你一定要找“破万卷”的他聊聊。


不过,就那一句“人丑就要多读书”,约过他的学员打趣道:“我觉得,章鱼哥的脸已经配不上他读的书了。”


陈章鱼大力推荐的修身养性入门书:


- 《论语》:从中哪怕能挑出一句,时时放在心上,都可以受益终生;

-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磨刀不误砍柴工”,绝对的好书,可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指南;

- 《幽梦影》《呻吟语》《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明清随笔五件套,文字隽永、道理深刻,更妙的是均是短小精悍的“微博体”,读起来毫不费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