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之最在河南

 庸庸学馆 2015-08-13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印象河南 2015-08-10 18:43

中国收藏汉画最多的博物馆——南阳汉画馆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汉代画家像石刻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墓的石壁上,题材丰富、雕刻古朴,以浮雕与线刻为主,内容有历史故 事、神话传说、天象行宿、车骑出行、舞乐百戏、奇禽怪兽、狩猎斗鸡和楼阙建筑等, 南阳是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 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郊。创建于1935年10月10日。1959年、1976年两次重建,有藏品1300多石,其中一级品150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的宝库。馆中主要有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 (170)“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是中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中国当代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姚雪垠的《李自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

姚雪垠,河南邓州市人,生于一九一零年。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李自成 率领农民起义军活动为主线,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风貌,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道德、宗教、文化乃至宫廷生活、典章制度、民间风俗、风土人情等真实面貌,具有反映我国明末清初社会全景的"百科全书"的规模和气势。小说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月起笔,写清兵进入长城,展示了当时的全国局势。

河南省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社旗县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三粉”(粉条、粉丝、粉皮)加工在社旗县已有300年的生产历史,但手工操作和零星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1994年社旗县将“三粉”定为支柱产业后,“三粉”生产发展迅猛。全县种植红薯面积40万亩,加工生产线600余条,建成5个中心“三粉”厂,年加工“三粉”9万吨,产值4.7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蒙古等,成为全国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的香菇专业交易市场——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位于中州名镇——双龙镇,距县城27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香菇专业交易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拥有购销加工人员1.5万人,摩托车4000多辆,其它机动车辆1500余辆,专业门店600多家。这里的香菇分级、包装加工企业就达30多家,其中,潘达公司、台湾广远公司、香港华联公司及日本、新加坡等20多家中外公司千余人常年在此从事香菇购销,市场年交易量达到700万公斤,成交额突破7亿元。成为联系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省生产渠道和广东、北京、深圳、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渠道的重要集散地和香菇价格中心。1997年,时任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孟凯视察双龙香菇市场后,挥笔题写“中原香菇城”。同年8月,双龙香菇市场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唯一的香菇交易先进市场。

河南省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南召县鸭河水库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南召县以鸭河水库为主发展网箱养鱼业,目前已发展网箱养鱼2.6万余箱,养殖品种除四大家鱼外,还发展了银鱼、甲鱼、河蟹、金鱼等特养品种20余个。这些无污染、纯天然的渔产品色鲜味美,倍受客户青睐,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 

河南省最大的天然中药材库——西峡县

西峡县位于伏牛山腹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空气湿润,温和多雨,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而且中药材品质好、产量大、分布广,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被誉为“天然中药材库”。

据《西峡医药志》记载和普查表明,西峡中药材资源达279科1328种,其中植物药材173科1125种,占《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500种中药材的75%。在全国普查的564个重点品种中,西峡就有382种,占全国重点品种的67.7%。其中山茱萸年产量达1300吨,占全国第一,“西峡山茱萸”在1999年和2001年两届国际农业会上被评为优质名牌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和检疫总局命名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柴胡、连翘、五味子、桔梗、灵芝草、金银花、血参等10种中药材年产量占全省第一。

全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香花辣椒城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香花辣椒城位于淅川县香花镇,始建于1992年,占地150亩,长1050米,宽84米,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1994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第一辣椒城”。

目前,香花辣椒城有来自四川、湖南、广东、贵州、天津、深圳等20多个省市,130多个县市的近150余客户开店经营。辣椒上市旺季,城内日客流量1.5万人,年交易额7亿元以上。产品不公在国内19个省(市)130多个县(市)区畅销,而且还远销到日本、美国、德国、菲律宾、等14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家级“文明市场”和省能“双十强市场”的称号。产品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金杯奖”,被天津、深圳口岸定为出口免检产品。

 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亚洲储量最大的天然碱矿——桐柏县安棚碱矿

安棚碱矿位于南阳桐柏县安棚乡境内。根据地矿部、化工部1990年编制的“我国天然碱矿产资源对建设保证程度的研究报告”分析,安棚碱矿储量处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而且品位高,产品质量优。根据河南省地调四队1986年提交的“桐柏县安棚碱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已探明C+D级矿石量为11844.4万吨,碱矿层厚在0.2米以上的共17层。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天然碱矿。

世界第九大奇迹、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恐龙蛋化石群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恐龙蛋化石

西峡、内乡、淅川县境内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恐龙蛋化石群,时间大约相当于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三千年左右。它的发现被称为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有如下特点:一是分布面积大,在西峡、内乡、淅川3县15个乡镇10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均能找到恐龙活动的遗迹。二是埋藏集中,从凸部的发掘剖面上可观察到3个化石层,化石呈窝状分布,排列有序,每窝十几到三十枚不等。三是数量丰富,目前已发现的即达数千枚,有7科9属18种,占世界发现种类的1/3,估计全部埋藏量不下数万枚。其小者如鸡蛋,直径4—6厘米;大者如饭碗,直径40—50厘米;以扁圆形居多,另有形如橄榄者,直径达50厘米以上。四是原始状态好,除少量蛋壳受岩层挤压表面略有凹陷外,大部分完整如初。实为世界上独一无二。

目前,河南省、南阳市及县三级文物部门共收藏恐龙蛋化石5000余枚。

世界上最小的城——新野县汉桑城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新野县城汉桑城小学院内有一棵古桑,现主干径约一米,树高6米有余,距今约1800余年,乃三国时关羽手植,虽主干已枯,然根生幼桑,历数代不衰,仍枝繁叶茂。新野县人民因珍爱保护此桑,约于明代在树外围以砖垣,城围11米,高4米,直径3.5米,青砖砌筑,上有土垛,状若城墙,名曰“汉桑城”。城墙迎日面树碑勒铭,记述汉桑城来历。桑城虽小,却是远近闻名的一处胜迹。

中原最大的壁画——淅川县香严寺壁画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香严寺位于淅川县仓房镇境内,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41间。主体建筑山门、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自下而上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五庭院,步步登高。整个建筑严谨对称,规模宏伟,风格各异,是中州四大名刹之一。其大雄宝殿内四壁满绘大型彩色壁画,均为明代作品,颇具文物价值。东、西二墙的壁画,大小相同,分别长16.16米,高9.2米,每幅面积为10.28平方米;北墙后门两侧各有一幅壁画,面积均为8.032平方米。殿内壁画总面积共403.93平方米。

东、西墙大型壁画为《朝元图》,画中人物姿态各异,形神兼备,构图严谨。中为原始天尊,余为南、北、东、西四极太皇大帝。昊天玉皇大帝和金母(西王母)等,为道教诸神朝拜原始天尊图。这些壁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石灰涂盖,1983年石灰层被冲洗掉,方显现出本来面貌。

中国最大的历代名医石刻画像集—南阳医圣祠石刻《历代名医画像》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南阳医圣祠内的石刻《历代名医像》创制于1982年,是中国现存的绘制历代名医画像最多最全的石刻艺术作品。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条街——淅川县荆紫关镇古街道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古镇淅川县荆紫关的明清一条街,是当今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明清时期的古街道。这里的府台衙门、关门、清真寺、平浪宫、万寿宫、古码头等,古色古香,风韵犹存。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木石雕刻工艺最为精湛的古建筑群——社旗县山陕会馆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社旗“山陕会馆”又名“关公祠”,是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它集中了中原及秦晋宫殿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雄伟而秀美,工艺精巧而华丽,它按皇宫式布局设计而又不同于帝皇离宫苑囿的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被誉为“中原名珠”。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

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汉代宛城(南阳)冶铁遗址位于南阳市区北部瓦房庄附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该遗址散布着大量的绳纹简瓦片、耐火砖、磨石、烧结铁块、铁渣等遗物。1959年曾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熔炉基址17座,窑址4座,炉膛内发现铁块300多公斤以及大量炉渣、木炭屑;陶范三四百块及坩埚、残鼓风管,锻制铁器有刀、镰、斧、锤等;范铸铁器有盆、鼎、罐、齿轮等,还有分布稠密的陶券井。

中国出土春秋时期文物最多的县——淅川县

1977年以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淅川县仓房乡下寺附近相继发掘了28座春秋楚墓和20余座楚国贵族墓群,出土文物8000余件。迄今为止,全国共发掘出4处楚国贵族墓群,其中有3处在淅川仓房的下寺附近。墓群中最大的墓葬是令尹子庚墓。出土的文物数量多、造型美、工艺先进、铭文丰富,在国内外都很罕见。淅川出土的春秋时期文物,主要包括礼器、兵器、骨器以及各类饰物等。

中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南阳汉画馆坐落在南阳市城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馆最早、藏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陈列馆。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起始收藏、陈列汉画像石百余块。1949年后,国家先后拨款对南阳汉画像石墓和散存的汉画像石进行了发掘和收集,并于1959年在南阳卧龙岗内新建汉画馆一座,郭沫若为该馆题写了“汉画馆”门额。

南阳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画像石墓,题材丰富,雕刻古朴,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和神话传说画像石是南阳画像石中的珍品,“嫦娥奔月”画像石曾被选入国家邮政局1999年3月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中。目前南阳汉画馆已发展成为全国汉画收集、保护、研究的中心。

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河南省尚属首次。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因此,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最早的长城——南阳楚方城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长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河南省南阳,并在战国时传播到中原和北方。南阳春秋楚长城是中国长城的发祥地。

春秋南阳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从楚国始筑长城把它叫方城,到《春秋》、《左传》、《史记》中一直称楚长城为方城,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长期有长城和方城的不同叫法,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方城是长城,甚至以为是孤立的城堡或城垣,更不知道楚方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据《左传》记载:“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东周列国志》中说:“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4年”,楚王回至方城,夜叩城门。《南阳地区志·方城》说:“楚文王时于方城山(今小顶山)修筑长城,曰‘方城’,以守卫其北境,方城县由此得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

中国最早的文人画家:张衡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我国东汉时期的南阳人张衡,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而且是我国最早的文人画家。张衡在长期时践中,产生了对文学和绘画的兴趣,在他的画作中,不仅有不少数人物画,而且有不少的天文器具画。他绘制的浑天仪,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造型优美、生动,是古代艺术的佳作。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内东大街,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屡毁屡修。

县衙坐北朝南,存房屋98间,建筑面积2704平方米,有大门3间,大堂面阔5间。木制构件上全部有花鸟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柱上嵌木联一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中间悬挂“内乡县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这座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衙署。

中国最古老的玉质生产工具:南阳玉铲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中国刻玉历史悠久,玉器在古代被视为宝物,往往作为礼器、装饰品和避邪镇物被人使用,但用珍贵的宝玉制作生产工具却殊不多见。南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铲,则特别珍贵,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玉质生产工具。

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南阳县黄山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一件玉铲,距今5000年左右,藏河南省博物馆。玉铲长13厘米,宽10厘米,用姜黄色玉石磨制而成,上窄下宽,上部有圆孔,用以缚柄,下有弧形刃,精巧美观。玉铲既是农业生产工具,也是一件艺术品。

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杜诗水排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这个水排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引 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

中国稀世典籍、绝版珍——《道藏经》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南阳市图书馆所藏的《道藏经》,是中国的稀世典籍、绝版珍本。《道藏经》又名《道经》、《道藏》。据考,在中国历史上,宋、金、元三朝都刻过《道藏经》,但均未流传下来。

目前,中国仅存《道藏经》三部,均系明代的《正续道藏》,由张宇初纂修编。《道藏经》共512函、5485册,分七大部分,即“三洞四辅”: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道藏经》内容丰富,除道教的伦理道德、教义解说、代表人物、重要著述之外,还囊括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涉及到许多风俗掌故、人物轶事。从道家的经、咒、符录到诸子的著述事迹等,都有记载。堪称我国文物图籍宝库中的一部珍品。

河南省最大的音乐喷泉——南阳解放广场音乐喷泉

中国之最在河南——南阳篇

位于南阳市区解放广场纪念碑西侧的南阳解放广场音乐喷泉,长50米,宽30米,共组装各类大小不同的高压喷头2850个,200瓦彩灯1000盏,采用音控、程控两种方式,喷出的水柱伴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可变化组合成40余种造型。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水柱有节奏地喷水,云霞闪烁,五彩缤纷,且有《多瑙河之波》、《梁祝》等妙乐缭绕,构成了瑰丽奇特的景观。

印象河南好印象,传统文化大发扬。关注印象河南网微信号yxhenan,欢迎投稿给我们。

想知道老家河南的美食、特产、以及家乡的更多变化吗?点击下方“印象河南”订阅我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