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的童谣

 文安老董 2015-08-13
   正月初二女儿姑爷外孙女来了,外甥一家,外甥女一家带着孩子也都来了,光是四五岁的小孩子就三个,好不热闹。他们炒菜的炒菜,聊天的聊天。三个孩子 都折腾找各自的母亲,女儿对外孙女说:“找你姥爷去,让他给你们唱儿歌。”外孙女忙把她那两个小表妹拢到我跟前,缠着我非让我唱儿歌,讲故事。

       说心里话,现代化的儿歌我一个都不会,无非是给孩子们背背唐诗,小时候的课本上没有一首唐诗,所以我会的也不多。没上学之前,在洼里放羊,听着比我大几岁的孩子背诵着课文,日子久了,也就会背了。象什么:

        秋天到秋天到,

         园里果子长的好,

          黄澄澄的是梨,

          红通通的是枣。

        要不就是:

老弟呀,你忘本啦。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莫嫌老汉说话啰嗦。

         这些在我没上学之前我就可以背诵。上学之后学到的反而全都忘记了。 女儿儿子小的时候,我正忙着创业,起早贪黑整天忙忙碌碌,孩子们睡了我才回家,孩子们没起床呢,我就已经去干活儿了。因此孩子们常说他们是跟妈妈长大的, 说我是他们幼儿时代不称职的父亲。

       我把三个娃娃搂到跟前,对她们说:"今天我教给你们 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歌谣,是我的奶奶教给我的,你们喜欢听吗?“”喜欢“,孩子们回答。于是,我便数落起来: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叫奶奶,

         奶奶没有鞋,

         叫老爷,

         老爷没有袜子,

          踢奶奶顿蹬刮子“。

        "轰“一屋子人都乐了,只有三个小孩子没有乐。他们不知所措地望着大人的脸,不知有什么可乐之处。

      “都什么年代了,还教给小孩们这个?”妹妹说。“我都没有看见过煤油灯,”外甥接着说。

        外孙女搂着我的腿,一边摇一边说:“姥爷说的不对,是偷吃油,不是偷油吃”。

      “谁教给你的?”我问。

      “奶奶。”外孙女回答。

     哈哈,我庆幸有人早我教给孩子这儿歌了,免得让人说我是没攮子它奶。                                                     

     “舅姥爷,什么是灯台”?念三年级的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问我。

     “灯台就是放灯的一个台子,”天理良心,我也没有见灯台,我小的时候家里只是把煤油灯放在窗台上。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守着煤油灯玩火,不小心把窗户纸给引着了,挨了父亲几下打。

       “老鼠怎么会吃煤油呢?”外甥问,“没 见过老鼠吃柴油汽油的。”

       “那时候还没有煤油,人们点灯用的都是植物油,或动物油。”其实我也没有见过家里用食用油点灯,当然更没有见过老鼠偷吃灯油。由于食用油的珍贵,古人也就 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矩,我猜很少有庄稼人点灯熬夜的。绝不会像现在一样,一玩儿玩到夜里十二点钟。

          "姥爷再说一个,这个不好玩。“外孙女不干,爬到我腿上,向我恳求。

        好吧,舍下老脸就再讲一个。

        ”小板凳,一歪歪,

        小两口打架要分开,

         你要褥子他要被,

        你上天津他下卫。“

       “呵呵,闹了半天又跑一块儿去了,哪如不打。”外甥说。

       “打架不是好孩子,不文明。”外孙女说道。是啊,现在的孩子比我小时候懂得事多多了。三四岁的孩子就懂得打架不文明,这不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吗?

       "好,好,姥爷讲的不对,姥爷重讲一个,“我连忙自己打圆场,赶紧找台阶下。

       我想起了我小得时候,坐在奶奶的腿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奶奶深情并茂地自问自答地给我讲着:

       “多咱来的傻闺女?

      夜拉格夜呀大妈耶。

      谁送你来的傻闺女?

      你猜猜呀大妈耶。

      你公公?

      不用他个老行子。(hang    zi)

      你小叔儿?

       看他个嘬物,他奏赶得了个车呀。(zuo     wu)

     你女婿?

      格本正是。“

     "哈哈,”大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次三个小朋友也跟着笑了,问她们为啥笑,她们异口同声地 说:傻闺女。每当我回忆起这段童谣,心里不由得对古作者充满崇拜之情。这里面既写大妈的调侃,又写傻闺女的自豪。试想:傻闺女回娘家,坐在丈夫驱赶的车 上,一路谈笑风声,岂不惬意?丈夫家既有车辆牲畜在古时候也不为太贫困之家。正是“格本正是”这短短的四个字,就把闺女回娘家的内心喜悦,自豪表现的淋漓 尽致。民众就是语言的发明创造者,正是大众的口口相传,把古老的文化传承到今天,使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嘬物”一词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 它的意思,更不知道那是何时的语言。

       儿时的夜晚,不是坐在奶奶的腿上就是躺在奶奶的怀里,听着那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歌谣,慢慢滴睡着了。母亲是没有时间关爱孩子的,在我的眼 里,母亲永远有干不完的针线活儿:纳鞋底,鞋帮,补衣服。把姐姐穿小了的衣服改了给我和弟弟穿,因此,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没有留给我一首儿歌,只给我留下她 那在闪烁的灯光下辛勤劳作的背影,令我今生今世挥之不去,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写于癸巳年正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