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熙载夜宴图》是当之无愧的国宝背后的故事

 百了无恨 2015-08-13


乱世画家乱世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指的是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中国历史。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这些中原政权之外,还存在着地方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被史学界统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成为了中国大地上的常态,黎民百姓常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就连达官显贵也常常被迫颠沛流离,比如《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公韩熙载。韩熙载(公元907年—公元970年),山东北海人,唐末进士,北方贵族,文采与政才皆出众,因遭遇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南唐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积弱不振,北方宋王朝迅速崛起。韩熙载意识到自己毕竟是北方人,虽然在南唐为官,但难以避免南唐君臣的猜忌。他为了免遭厄运,就想以“疏狂自放”的生活方式消除南唐朝廷对他的疑虑。于是,韩熙载在家夜夜笙歌,过起了奢靡的享乐生活,以此显示自己胸无大志,只是个贪图享乐的富家翁。

后主李煜对南唐的命运忧虑不安,惜韩熙载之才,想授他为相,却又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既担心韩熙载只是个贪图安逸的庸才,难当大任;又害怕他怀有二心,日后会对自己不利。李煜思来想去,决定派南唐的宫廷画家、画院待诏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依此来揣测韩熙载的为人与想法。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顾闳中(公元910年?—公元980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他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顾闳中接受命令后前往韩熙载刺探,依靠自己过人的记忆力将韩家夜宴的诸多细节绘制出来,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与南唐画家周文矩齐名,是一位画坛高手,只可惜他仅有《韩熙载夜宴图》这一件作品传世。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场景所组成的画卷。五个场景之间以屏风为界,每个场景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情节。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起舞;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

第五部分:描绘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笑,并送别宾客。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构图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本作通过对韩熙载脸部表情的细致刻画,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复杂的心境。

《韩熙载夜宴图》钤有自南宋史弥远“绍动”印,到近代张大千的“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收藏印,共计四十六方,这些钤印记录了此图的流传经过。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此图带至东北长春伪满宫中,抗战胜利后,《韩熙载夜宴图》流散于民间,辗转流落到北京玉池山房。张大千得知此事后,决定将自己原定购置房屋的存款拿出来,买下了此图。现在,《韩熙载夜宴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