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湖帆《孟襄阳诗仿叔明笔意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8-13


吴湖帆《孟襄阳诗仿叔明笔意图》

吴湖帆 孟襄阳诗仿叔明笔意图 保利2011秋拍 成交价851万元


作品鉴赏


寻天台山
—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此幅作于1946年,吴湖帆时年53岁。是年,上海美术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解放初期上海最大的一个综合美术团体——上海美术会,吴湖帆便为该会的会员。吴湖帆的山水初从“四王”入手,30岁时为避战乱从苏州迁至上海,随着交游日广,他观赏到许多宋元名作,受其影响,骨法用笔均渐趋凝重,形成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此幅乃仿王蒙(叔明)笔意,画家曾仿《青卞隐居图》等多幅王蒙作品,对其笔法、风格了解甚深,从此作中可见一斑。
画意取自孟浩然的《寻天台山》诗:“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孟浩然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其曾作过多首以天台山为题的诗,诗文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天台山乃浙江省东部名山,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可见其景色之神秀。
画面取全景式构图,山势连绵,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林木青翠,瀑布飞溅,雾气缭绕。华顶半隐在云雾中,以显示其“直入云霄”的高耸之态。右侧为云台山著名的景致“石梁飞瀑”,只见半山中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脊横亘其间,此即石梁,又称石桥。水流汇合于此,形成瀑布群,由于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三折穿梁而出,每一次折跌,便激起水花翻涌,最后坠入几十米的深谷。画中虽不见深谷,但从水势上可以想象其雷霆之势和震耳巨响。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曾记载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近景为两棵巨松,一棵前俯,一棵后仰,枝干纠缠生长在一起,其虬曲的姿态和繁茂的针叶为画面增添了趣味和韵致。整幅山水形象奇险而生动,甚为契合孟浩然之《寻云台山》诗的意境。
从画法上说,画面布局繁密,山石以淡墨勾勒,皴法细密,墨色层次丰富,再以淡石青色在山头点染,以显示山峦之郁然深秀之态。此幅在山石皴擦与树木的画法上均具有明显的王蒙笔意,但这种摹古并不是单纯的摹仿,而是画家以传统笔墨为基础所进行的再创作,目的为得其神髓,而非徒以形似。整幅笔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设色幽淡,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风格苍莽浩渺,格调清隽雅逸,是为画家在20世纪40年代艺术鼎盛时期的佳作。左上侧诗题笔致遒劲,融米南宫与赵佶“瘦金体”与一炉的书体自成一格,与画面整体格调相宜。

作品资料

作者 吴湖帆 尺寸 106×4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46年作
估价 RMB  6,000,000-8,000,000
成交价
  • RMB  8,510,000
  • HKD  10,428,922
  • USD  1,276,500
  • EUR  936,100
专场
拍卖时间 2011-12-04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秋季拍卖会
著录:《中国山水画通鉴32册》第8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6月。
题识:吾爱太乙子,飡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孟襄阳诗,仿叔明笔,昆生先生雅鉴。丙戌秋日,吴湖帆。
钤印:倩庵画印、湖长寿
说明 说明:此件拍品与保利秋拍《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中张大千《文会图》原藏者都为旧上海纺织大王吴昆生,敬请关注。


吴湖帆《孟襄阳诗仿叔明笔意图》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