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书画馆5

 百了无恨 2015-08-14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武林与画坛有一个共同点:只要掌握独门绝招,小人物也能挑落大门派!只不过在中国绘画史上,挑落大门派需要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大概一两百年吧。

首先说说明朝末年的大书画家董其昌。这个人可不得了。北京故宫每年举办一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因为精品太多,每位艺术家只展出一件作品,唯有董其昌几乎每次都是两件,一幅字加一幅画,足见其地位之高。

尽管名气大,他的画却不太好懂: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董其昌《赠稼轩山水图》,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平心而论,董其昌画得“不太像”,而是比较“抽象”,山石树木的形状都被极大简化,仿佛只是一个个“几何图形”。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石头长得都差不多,树木也被简化成一两条竖线和几条横线

这就有点像19世纪的西方印象派艺术: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法国画家塞尚笔下的小镇同样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

无论董其昌还是印象派画家,都不太看重“形似”,仿佛更关注“神似”,关注画家对景物的“体会”。所以画面不能太逼真,否则就成了对大自然的简单模仿,因此必须进行抽象化处理。

董其昌还特别强调“笔墨意趣”,把全画的色彩简化到只有黑色,但黑色又分成浓淡不同、干湿不一的许多层次,变化无穷,更增添了写意的感觉。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董其昌的风格影响了清代初年最负盛名的四位山水画家,这四个人恰好都姓王,合称四王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王时敏《虞山惜别图》,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四王”之首王时敏的作品。与董其昌的画有多像,看对比图就知道了: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董其昌《赠稼轩山水图》解析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王时敏《虞山惜别图》解析

两人都把几棵大树安排在画面最下端,组成近景,而且树边一定是水流。随着画面向上发展,村舍和山脉依次出现,最后在大山山顶结束。类似的布局也会在其他“四王”的作品中出现: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四王”之王鉴《溪亭山色图》,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王”在清代初年被奉为“正统派”,影响极大,董其昌就成了“正统派”的祖师爷。可事实上,最早的“正统”山水画还真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传)展子虔《游春图》,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魏晋到隋唐,“主流”国画大多用色浓艳,显得富丽堂皇,深得皇家喜爱。但文人们不乐意了,觉得太“艳俗”,认为风格简淡的水墨画才叫“高雅”,所谓的“文人画”便出现了。

董其昌当然属于至高至雅之人,自然偏爱文人画。然后在“四王”的推崇下,文人画竟然成了时尚,连康熙皇帝也掺合进来,力捧董其昌和“四王”,文人画自然成了画坛正统。

可回过头来想想,文人画最初是为了彰显高雅吧?结果成了社会主流,每家每户挂一幅,这“大雅”不就变“大俗”、“高端机”不就变“街机”了吗?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四王”之王原祁《丹台春晓图》,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幸好还有四位和尚不愿随大流,合称四僧。这四个人都是明朝遗民,要么是宗室后代,要么参加过抗清斗争,明朝亡了也就做了和尚。

四僧的作品也属于文人画,但极具个性,不愿与画坛“正统”为伍,在当时属于地地道道的“非主流”: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弘仁《西岩松雪图》,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四僧”之一弘仁描绘的黄山,你看不到“四王”那种从大树到山顶的经典构图,看到的仿佛是真正的雪后黄山: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黄山

下面这幅《云山图》更是构思新颖,尤其描绘云气的技巧极为高超,动感十足: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石涛《云山图》,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云山图》是“四僧”之一石涛的名作。他的笔墨功夫非常了得,浓淡干湿都得心应手,不亚于董其昌。石涛对景物的简化甚至比董其昌还要大胆,构图更是打破了“四王”的框框,与弘仁一样取材于实景,但又让人感觉这绝非人境。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到了清代中期,“四僧”的风格被一批扬州画家继承下来,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就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下面这幅画出自“八怪”之一罗聘之手: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罗聘《剑阁图》,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剑阁”是蜀道最负盛名的险段之一。在这幅画上,你同样看不到从大树到山顶的“董氏构图”。画家创造性地对整段蜀道进行了全景展示,从下到上,气势贯通。

在画面左上端,罗聘还描绘了著名的剑门关,让人对关城另一边的风景浮想联翩: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画上的剑门关与真实的剑门关还真有几分神似。其实罗聘从未去过剑阁,这幅画是为即将入蜀的朋友创作的。完全凭想像描绘蜀道之险,真是厉害!

可乾隆皇帝一定没想到,过了不到一百年,“四僧”和“八怪”就受到吴昌硕、齐白石等近现代大师的热情追捧,一直走红到今天!曾经的“正统派”反而被冷落了,徐悲鸿甚至批评说:“吾尤恨董(其昌)断送中国画二百余年,罪大恶极!”

“四王”、“四僧”、“八怪”等等武林门派似的名号反映了中国画坛“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历史风景。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可以抛开过去的“恩恩怨怨”,心平气和地评价一下历史上的各大门派啦!

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其实无论何种风格,最初都是以“非主流”的面孔出现的,毕竟一切传统都曾经是新生事物。每个画派都凭借其创新之处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它们不能相互取代,我们也不必厚此薄彼。

【小链接】今天介绍的绘画大多来自《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一期展览,展出地点为故宫书画馆,也就是太和门广场以西的武英殿

武英殿的名气不算大,却见证了好些重大历史事件,其中被电视剧翻拍最多的恐怕要数“康熙擒鳌拜”了。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康熙初年,鳌拜独揽大权,皇帝心生不满,选拔了一批少年摔跤手,暗中等待机会。恰逢紫禁城各处大修,康熙搬到相对僻静的武英殿小住(皇上也受不了施工队啊),便在这里宣召鳌拜,命众少年将其拿下,扫清了亲政的障碍。

武英殿每年春天轮流举办九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秋季则奉上精心策划的特展。今年的特展尤其不得了,大家看看宣传画左上角的小字就知道了:

四王、四僧、八怪...这不是武侠,是国画! | 故宫书画馆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