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技巧后期篇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gdbluesea 2015-08-14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学习摄影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希望建立一套自己的摄影风格。其中最容易去显示个人风格的途径就是用色调来表达。调色方法有很多种,笔者在往后的文章会再作讨论。这一篇文章笔者主要想讨论一般人最常用的方法 ─ 后期。

关于后期,网上文章会讨论包括后期的方法,应不应该后期,后期的心态等等。有些人会认为不应该天马行空地去调色,因为这是造假;有些人则认为调色是为了还原现实,因为相机本身都已经按某些基准去显示色彩。

基于已经有大量文章提及上述想法,笔者不打算再重覆讨论,反而希望提供自己对于色调的第三种想法。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作为影像的创作者,笔者认为摄影师有责任去确保作品的完整性。即是由想法、选角、地点,到引导、后期,各元素都要互相配合。色调是摄影师表达作品想法的其中一种工具,它当然可以依据摄影师的想法而作出变动。

色调可以是一种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摄影师的动机。它不一定要还原现实,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

什么是色调的合理性?上课时我有跟学生举过一个例子。

假设你身在一个田原,面前有一大片农地,上面种着尚未成熟的谷物。泥路上放着一部红色的翻土机,旁边有一个蓝色的铁皮屋。然后想问大家,田是甚么色?路是甚么色?翻土机是甚么色?铁皮屋又是甚么色?

答案很简单,因为笔者已经提供了所有答案。田上有未成熟的谷物,是绿色;路是泥路,是褐色;翻土机和铁皮屋已经说明了,分别是红色和蓝色。大家同不同意以上答案?以上答案看似合理,难道红色的翻土机会突然变成青色么?

经过上次白金还是蓝黑裙事件后,大家应该明白脑袋对色彩的理解并不是绝对的。根据环境提供不同的信息,脑袋对现场色彩会有不同的诠释。不同人看裙子有不同颜色就是因为相片提供的现场信息不足够,以致人们对裙子的颜色会有不同的判断。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而上述问题最容易忽略的条件就是:我是什么时候看见这个景象的呢?

阳光普照的正午,田原上的物件会显示各自的颜色。但黄昏时的情况会怎样?阴天的时候又怎样?黄昏时,所有物件都会染上一片金黄,所以红色会变成橙色,蓝色会变成绿色;阴天时,所有物件都变得蓝蓝绿绿,红色看起来会接近紫色,蓝色会变得更暗。现场看,因为有足够信息,尽管看到的红色不是红色、蓝色不是蓝色,大脑都可以正确告诉你它们的颜色是什么。

但看照片和在现场看不同,看照片的人只能在照片中得到所有信息,所以他们只能以画面物件色彩的关系去判断画面色彩是否合理。

假如希望画面偏向某一种颜色,不论偏黄偏蓝都好,画面上各种色彩元素总不会依然维持各自的颜色;但另一方面,各种色彩元素也不会不顾一切地接近或变成同一种色彩。故此,笔者有看过一些相片泛黄到一个不自然的程度,我想就是拍摄者忽略了画面中色彩各自的关系。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所以笔者所指的合理性,某程度是指画面色调是否统一协调,画面中的色彩能否在偏向某一色调的同时又保持恰当的界线,令观赏者不会觉得相片色彩奇怪,反而是合理而自然的。

我们说到,色调的合理性某程度是指画面色调是否统一协调,画面中的色彩能否在偏向某一色调的同时又保持恰当的界线。前面是关于观念,接下来是关于一些技巧和方法。只有把握两者,调色时才能得心应手。

一路以来,笔者使用的调色方法也不断改变,以下会分享笔者曾经用过的工具,并配合照片加以说明。

  软件:Adobe Lightroom 5

  原图 ﹝拍摄后不经调整以Lightroom输出﹞: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白平衡工具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尝试调色都是以白平衡工具去做。本来白平衡工具是用来修正白平衡,例如摄影失误,或拍摄现场光源复杂使相机和摄影师难以在现场作出判断时,后期可于计算机修正。不论偏蓝或偏黄、偏绿或偏紫,只要把标记拉向相反方向就可作出修正即可。

后来人们反其道而行,把标记拉向对应方向来调出某种色调。因为效果明显,方法也不难理解,所以很多新手教学都有提及关于以白平衡工具调色改变相片气氛的内容。笔者把标记拉向黄色,增加色温﹝K=5900﹞就得到以下相片: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可是这个方法也有弊处。大家可以留意到上图檀香和庙宇黄色地方的部分比原图同一地方的颜色浓烈了很多,看起来有少许不自然。因为白平衡工具是把画面整体拉向该色调,所以若画面上有本来是该种颜色的地方就会变得更浓。笔者在这情况就会配合鲜艳度和饱和度工具去调整。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降低鲜艳度和饱和度可以减弱画面中各种色彩的独特性,好让它们更好地依从调配的色调。如下图笔者把饱和度降低至-20: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我们可以见到这次画面泛黄得来,檀香和庙宇黄色地方部分的颜色却没有溢出来。尽管如此,以这种方法调出来的画面好像来来去去都是这样,色调太单一而没有层次。

色调分离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色调分离是一个处理照片亮部和暗部色调的工具。使用色调分离可以在调色时避免某一种色调套用到整个画面上。相比白平衡工具,在处理色调方面色调分离更灵活。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高光和阴影旁的小方格是用来挑选颜色用的。点击下去就会出现如上图所示的色板。在色板上就可以挑选一种颜色作为亮部或暗部的色调。除了在色板上面点选外,也可以利用色相和饱和度杆去选。色相控制色板的横轴,拉动标记可以把点选颜色由红变到紫;饱和度则控制色板的纵轴,拉动标记可以改变点选颜色的饱和度。另外平衡杆是控制画面亮部和暗部的界线用的。例如把标记拉向左﹝暗部方向﹞,Lightroom将视更大范围为暗部来套用暗部的色调。以同一幅图为例子,若果希望画面泛黄得来而檀香和庙宇部分的黄色不会溢出来,那只需令暗部偏黄,然后调整平衡杆即可。

除了控制局部的颜色,更多人会使用色调分离去令画面拥有两种色调。有时可能是为了色调不用太单一,更有层次,也可能是为了特别效果。下图笔者用色调分离使暗部偏黄,亮部则加了一点点绿: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RGB曲线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曲线工具多用于增加画面对比度方面,但其实它也可用来调整色彩。

Adobe RGB,sRGB 和CMYK都是常见的色彩空间,sRGB更是用于大部分网络显示上。Adobe RGB和sRGB都是建构于RGB色彩模型上的空间,同属加色混色法,至于分别就不在这里详述了。加色法的意思是,和光线一样,色彩会愈加愈光,所以当R ﹝红光﹞、G ﹝绿光﹞和B ﹝蓝光﹞混在一起会成为白光。其他混色效果见下图所示:

使用Lightroom和Photoshop ﹝Adobe RGB或sRGB模式﹞时,画面上的颜色就是以红色、绿色和蓝色叠成,拉动各自的曲线就可以改变该色板的亮度,从而改变颜色。把红色曲线拉高,增加红色的明度,画面就会泛红,反之就会偏青。绿色曲线可控制偏绿或偏洋红,蓝色曲线则可控制偏蓝或偏黄。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其实白平衡工具和色调分离都是透过改变RGB色板去改变色彩,但直接拉动曲线来改变色调的灵活性就更高,因为理论上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可个别处理颜色。

笔者拉高绿色曲线使画面整体泛绿,再把蓝色曲线亮部部分拉低,令画面高光位带一点黄。再用曲线修饰曝光和对比,降低点饱和度,最后成品如下:

 

摄影技巧 <wbr>后期篇 <wbr>关于色调合理性的讨论 <wbr>个人风格就是用色调来表达

 

由白平衡工具到RGB曲线,大家可以见到能控制的系数愈来愈多。能控制的因素愈多表示色调的变化可以愈多,能调整的位置也愈仔细,但同时也愈难控制。

每个人对色调的喜好也不同,但我们懂得分辨哪种色调是讨喜的。如前面所述,画面中的色彩是有一个既定的关系所在,即笔者所指的合理性,但每一个人对那个关系的理解也一定不一样。

底片年代,每一卷底片的发色也不一样,但我们看照片里面的世界时会觉得一切都很合理,那种色彩不会令我们觉得突兀。到数码年代,透过后期我们很容易创作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但就会有调出突兀感的可能。后期调色易学难精,各种技法很容易掌握,难度是摄影师能否精准地去把握画面中各色彩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点要靠摄影师的联想和触觉才能做到,而这种触觉则依赖摄影师平日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出来。有了这份触觉,配合调色的技巧,才能把心目中的画面充分表现出来。对色彩有了敏感度,色彩互相的关系有照顾到,那么就算色调是多么突兀,看起来也依然会合理。笔者也不断去改善调色技巧,由只用白平衡工具到现在主要使用RGB曲线,来配合表现心中所喜爱的色调。

使用哪一种工具不是重点,重要是哪一种工具最能协助你调出心中理想的画面。

笔者也有很多时候调不出心目中的色调,除了技法要继续改进以外,前期的工作当然也是因素之一。

对!因为写文章次序的关系,可能令大家误会我是一个只顾后期工作的摄影师。但其实我前期后期工作也同样重视,后期调色只是使作品完整的其中一步,假如画面本来就不好看,更多的调色也于事无补。笔者面对拍不好的照片根本就提不起精神,也没有灵感去做任何调色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