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写数字的由来

 wps0321 2015-08-14
博古斋

大写数字的由来

珮实

相传,明初郭桓通过篡改数字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万石(接近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众多同案犯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等)。

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也制造出很多汉字,当时所立的石碑上面就多有大写数字,并且诗文中也常能见到,如宋版《白氏长庆集》载:“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明确表露了自己的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由此可见,武则天自制的汉语大写数字要比朱元璋早近700年。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吐鲁番出土带有零星大写数字的文物记录却都在武则天之前。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有“都合买马壹匹,用银钱肆拾伍文”字样;《北凉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马受条呈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斛”字样。这都说明约在东晋末年时期,人们已开始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

可见,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陆续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后来武则天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大量使用大写数字,使之广泛普及。朱元璋出于对经济领域的整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性实施完整的大写数字,从而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如今,银行票证、流动支票、实用发票、合同协议、账目单据等各类经济文本必须标明大写数字,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则,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又开发应用了电子支付密码、指纹智能验证、特定身份识别等更为复杂的防伪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财产和私人资金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