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道德经中看因果

 非常名5591 2015-08-14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白話注解:假使為了表現美好的形相,就一再去虛偽的巧扮,像這種作為,難道還能算是美好嗎?如果只是希望行善讓別人知道,才去作善事,那麼這種行為,還能算是行善嗎?

3:不尚賢。使民不爭。
白話注解:一個人最好不要標榜自己的尊大,就不會讓人去爭取虛名的地位,那麼人與人之間反而能達到和平相處。
因为标榜贤明,所以会引起争虚名而出现不和谐的甚至是对立的局面。

3: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白話注解:不要特別去標榜或是珍藏難得的財貨。這樣別人就不會有貪慾的妄念,而淪為盜賊。
因为炫耀难得之物,使得人起了偷盗的心,结果被盗了。

3: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白話注解:因此由以上的啟示,我們就可以了解,如果不去見那些足以起心動念的聲色貨利。心思就不會受到外物的迷惑。

3: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白話注解:所以聖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先教人斷除一切的邪思妄念為首要的步驟。因為能斷除邪思妄念,身心才能神清氣爽,精神飽滿。

3: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白話注解:再來又教人,消除高傲與自滿的骨氣,及不擇手段的互相競爭之心,能夠這樣的話,爭端就平息了。再其次是增加人的體魄,使人人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以及堅定自強不息的概念,更保持天真和諧的狀態,又沒有偽詐的心智,及爭奪的慾念。

3: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白話注解:像這樣教化人民的方法縱然有幾位詭計多端的陰謀家,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3:為無為。則無不治。
  白話注解:因此照這樣無為又安然的方法來治理天下。天下那裏還有治不好的道理呢?

从第三章,可以看出:老子的那些概括性的道理,许多是从事件的前因后果中推敲出来的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白話注解:天地真的不仁慈嗎?為什麼將萬物當成祭祀用的草狗一樣,用過之後就不要了。

5: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白話注解:聖人真的不仁慈嗎?為什麼將天下百姓,當成祭祀用的草狗一樣,用過之後就不要了。其實天地化育萬物是遍及一切的,聖人博愛的精神也是遍及一切的,他們的心境絕不存有偏狹之意與分別之念,因此萬物的退化,完全是隨著他們的因果造化,這怎能怪罪天地的不仁慈,或是聖人的不仁慈,其實這完全是人民自己所作所為,自己招來的因果禍福啊!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白話注解:從無法計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這個天,地仍然是這個地,可見它的生命是長久的,那麼天地為什麼能夠如此的長久呢?就是因為它不自己生長自己,而生長萬物,不為自己,而為別人,所以它能夠長生。

7: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白話注解:因此聖人,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他也學著天地一樣,將自己的事放在後面,將別人的事放於前面,可是 祂的靈性,卻永遠在別人之上。

7:外其身而身存。
白話注解: 祂雖然將自己置之度外,但是 祂的真我反而永遠長存。

7: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白話注解:這就是聖人祂沒有私心,反而能成就祂的偉大。而且等到祂的身體死了以後,祂的靈性永遠超脫三界,不再受到六道輪迴之苦,還受到後人的敬仰,這就是祂沒有私心,反而得到了好處。

一因一果,独立不改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白話注解:為人的道理,應該知道進退的分寸,凡事適可而止,不要自誇自大,因為自信自滿的人,往往就像水溢流出來一樣,得不償失的,倒不如放下自滿自大的心,使得自己安逸恬適。

9: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白話注解:自恃自己聰明才智,就鋒芒顯露的人,將會受到別人的排斥與打擊,因此這種人就不可能受到別人的擁戴與愛護。

10: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白話注解:金與玉雖是珍貴之物,但仍是身外之物,因此縱然是富有之人,金玉堆積滿堂,一旦臨命終時,還是守不住的。所以修道之人,倘若能直取身中之金玉,養性命之真常,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也。

10: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白話注解:還有富貴之人,如不生驕傲之心,他人必定會以謙恭之心禮敬於你。倘若貪戀富貴,又驕傲自得,這將使人嫉妒批評,又是自取禍殃的開始。

10: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白話注解:所以只有功成身退的人,才最合乎自然的天道了。

12:五色令人目盲。
白話注解:追求外在的形色,將離去本性的靈明,譬如──聲色貨利本是身外之物,但是受到眼睛物慾的影響,就會流逸奔馳,因此,五色使人的本性趨於迷盲,就是這個原因。

12:五音令人耳聾。
白話注解:貪求外在的聲色,也會使人本性蒙蔽,一旦蒙蔽了本性,正法的聲音就難以聽入心靈之中,像這種人不是好像耳聾的人嗎?

12:五味令人口爽。
白話注解:人一旦貪求食物的滋味,本性便被味覺所惑,所以五味常使人的本性流逸奔放,而不知本性之中,淡中有味,如 子曰:「飯疏食飲水,而樂在其中」此就是真味也。

12: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白話注解:如果人無所事事,每天騎著馬追逐鳥獸,打獵競技,這種人將會使自己瘋狂於鬥爭之中,導致身心不寧,而迷失天賦之本性。

12: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白話注解:擁有珍貴寶物的人,常使自己行動受到妨礙,而過份虛榮的人,往往會不顧節操以至身敗名裂。

12: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注解:因此聖人知道物慾之害,所以在為人處事方面,就不去強求物質的享受。一心一意,常養性中之腹飽,不受外物而亂心,就是這個原因呀!

13: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白話注解:為什麼有身體是禍患呢?因為人生在世,有了此身,便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聖人便將這個身體當做禍患,更將別人的寵愛與羞辱看成我們有這個身體一樣的禍患。

13: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
白話注解:所以有道的人,他雖然得到尊榮的地位,但是他不視為自己的榮耀,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尊貴,就是天下人的尊貴,自己的榮耀,就是天下人的榮耀,像這種有道之人,我們才可以把天下交給他。

13: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
白話注解:因此如果有人貴重自己的身體,但並不為了貪享榮華富貴,而是為了拯救天下眾生的大任務,像這種人,我們就可以將天下託付給他。

15: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白話注解:因此能夠保持以上這章道理的人,他一定是虛心知足的人,不自滿,不自傲的人。就是因為他不自滿,不自傲,只是為了世人著想,反而使自己得到永生之道。

16:致虛極。守靜篤。
白話注解:如果人能夠致知,達到虛無妙境,虛空妙有的時候,便可達到大智慧到極點。達到大智慧的極點,又能誠心誠意的守靜達到最高止境之時。

16:不知常。妄作凶。
白話注解:如果不明白靈性不滅的人,大都是胡思亂想,或是異想天開的人,因此容易輕舉妄動,一旦輕舉妄動,往往就要招來災殃了。

17:故信不足。有不信焉。
白話注解: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這種國君本身的誠信不足,所以人民也就不相信他呀!

18:大道廢。有仁義。
白話注解:很多事情是很巧妙的,不相信你看,當大道難行於世的時候,才顯出仁義的可貴,大道普行的時候,反而現不出仁義在什麼地方,也不知什麼叫做「仁義」。就好像上古時代,人心純樸,順天行事,大道普行,到中古時代,大道就漸漸難行於世了,因此 至聖孔子看到大道就要廢棄的時候,便大力提倡「仁義」。這也是大道廢棄以後,才出現的「仁義」呀!

18:智慧出。有大偽。
白話注解:但是一旦到了科學越發達,社會越文明的時候,人心越奸巧虛偽,到那個時候,人民也不遵守仁義道德了,因此,投機取巧,欺詐攻訐的事也就層出不窮了。

18:六親不和有孝慈。
白話注解:當六親祥和的時候,雖然有孝慈的人,但因為六親祥和,就顯不出有什麼孝慈。而且因為人人孝慈,則不知誰是孝慈,一旦在六親不和的情況下,倘若有人還能孝慈的事,這就難能可貴了,更顯出這個人的孝慈。

18:國家昏亂有忠臣。
白話注解:有忠臣必有奸臣,但是在天下太平的時候,就顯不出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一旦到國家戰亂的時候,奸臣則賣國求榮,忠臣便盡其無私之心,捨身報國。成為萬古不朽的忠臣之名。因此是「國家昏亂,有忠臣」。

20: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白話注解:唯有 我跟世人不一樣。是因為我一心以道為重,視萬物為一體,就好像時時要吸食母奶的嬰兒一樣。得到母奶,性命可全,失去母奶,性命就難保了呀!

21: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白話注解:而這些原素與原理又是非常真實的。如天地沒有這些原素,天地就不能悠久,人類沒有這些原素,人類就不能生存。而且其中又包涵了應用不失其時的信驗,與循環不息的根據。
这里提到了能够记录因果信息的元素

21: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白話注解:所以它從古代到今天,它一直還是存在的,它的名字也沒有消失,更沒有改變。像這些跡象已足以讓天下人,去印證去體會。
21: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白話注解:但是 我何以發現這些呢?就是「道」給我的啟示。

2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白話注解:所以說不固執自己成見的人,他的心才能夠明白。不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才是全對的人,他的德性才能夠彰顯出來。

22: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白話注解:不誇耀自己功德的人,才是最有功德的人,因為他將功德保全於心性之中,沒有遺漏。不誇耀自己才幹的人,他的才幹才能長久,因為他不驕不傲,更受人尊敬。

22: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白話注解:因為他不與人爭奪,但是他不與人爭奪,反而天下的人,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爭奪。

23: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白話注解:減少言論的爭辯,更合乎自然的道。你看!狂風刮不了一早晨,他自然就停止了。暴雨下不了一天,它也難以再下了。

23: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白話注解:誰刮的狂風?誰下的暴雨?就是天地啊!誰能比得上天地呢?天地這麼大,如果不順乎自然而為,尚且還不能長久。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小小的人呢?何必去違反自然,去爭辯是非呢?

24:跂者不立。
白話注解:凡是腳跟不著地,只是翹起腳尖,就希望出人頭地的人,反而站立不穩。

25:大曰逝。
白話注解:消逝到極限,不就是很遠了嗎?所以這個逝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遠」。

25:逝曰遠。
白話注解:消逝到極限,不就是很遠了嗎?所以這個逝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遠」。

25:遠曰返。
白話注解:到很遠的地方,又能夠循環回來,不就是「返」嗎?所以這個「遠」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返」。

25:人法地。
白話注解:但是世人只知道聖王大,而不知聖王之所以為大,乃是效法於天地之德。因此人受大地的承載之恩,也應該效法大地才是。
25:地法天。
白話注解:地受天的覆蓋,所以大地也時時刻刻在效法天的法則而運轉。
25:天法道。
白話注解:然而「道」又是天的依歸,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則而周流不息。
25:道法自然。
这个“自然”,在好多人那儿被错误地译作自然界,为什么说错误呢?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都是道创生的,万物都取法于道,道再取法于自然界,就很矛盾,所以合乎经意的解释:这个自然就是道,它是如此绝对,以至于除了自身,别无可以取法的对象了。
自然,与佛教的自性,本来面目同义:自然:真我(道)的样子。如果说可以解释为自然界,那么自然界确是道的体现。

73:勇於敢則殺。 勇於不敢則活。
白話注解:凡是想表示自己勇敢,而殘暴好鬥,又胡作非為的人,必會遭到殺身之禍。凡是不敢輕舉妄動,又不逞強好鬥的人,就可以明哲保身。

73:此兩者。或利或害。
白話注解:以上這兩種人,一種是對自己有利,一種是對自己有害。

73:天之所惡。
白話注解:這就是上天的本意,討厭剛強好鬥的人。

73: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
白話注解:可是有誰能夠知道它的原因呢? 就是聖人也難以了解這些道理,但是冥冥之中,就好像有這個定數,有這種感應。

73: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自應。不召而自來。 繟然而善謀。
白話注解:不相信,你看吧!天的法則,天的造化,它經常不與萬物相爭,可是它從古代到現在,無論你怎樣與它相爭,到最後,還是它得到勝利。這好像,上天雖然不說話,可是它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感應。不用你去安排與召請,它自然就降臨下來。而且,報應較快的,反而知道警惕,知道懺悔反省;報應較晚的,罪惡就愈深;罪惡愈深的,災禍就愈慘。像這種因果報應,好像上天早就謀算好了。

73: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白話注解:這就是上天散佈下來的因果羅網吧!它就是那麼的廣闊,那麼的稀疏,可是對因果報應,都絲毫沒有漏失呀!

读到这儿,会觉的天无爱吗?天的公正,没有什么人可以衡量,天的仁爱,是自然无为的,完全顺乎万物自身的因果报应,自生自灭。当人们享受自己善行而自来的福报时,我们对天的公正感恩戴德,但是,因自己的恶行而遭遇灾祸额度时候,不但不警醒,还写下文章大骂天的残忍!只有无耻之徒才这么狼心狗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