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悦读

 昵称8088609 2015-08-14

古典诗词悦读

陆游《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阅读答案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淤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外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涤(xie):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

(1)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2分)

(2)有人认为此词抒写的是飘逸恬淡的隐逸之情,也有人认为此词表达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你的看法如何?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4分)

13..(1)点缀自己所处的环境,描写了居住环境的优美。

(2)这是一首抒写隐逸之情的词,“苍烟落照”写出了隐居环境的优美,“不,关,尘事”,表现了词人希望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行穿竹”、“卧看山”抒写了作者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生活的惬意。“贪”、“任”、“不妨”等词语既表现出了作者旷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又有力地说明了作者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因此此词抒写的是双逸恬淡的隐逸之情.(或这首词表达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词虽然极写居处环境优美、生活闲适、动静行止无不惬意,貌似旷达,显得消沉,收尾一转广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是对上面自己的处境作出解释,抒写感概:正是“无”—因为南宋统治集团无心收复中原失地,才导致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徒然地衰老死去,悲愉之情山故意以放达语出之,而愈见其激愤之态) 

 

推敲的来历》《诗词改字》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12分)

【甲】“推敲”的来历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他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不知不觉地,贾岛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 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贾岛因此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乙】诗词改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

           

注释:①王荆公:王安石。②吴中:地名,苏州。③士人:文人。④黄鲁直:黄庭坚。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旋改为“满”。

  2)凡如是十许字

 

11.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翻译:                   

  2)至“用”字始定。          翻译:                   

 

12.【甲】【乙】两段文字一文一白,讲的都是古人“炼字”的故事。你觉得,韩愈建议贾岛用“敲”而不用“推”,除了表明贾岛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和读起来也响亮些之外,还有什么原因?(2分)

 

13.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为什么“绿”字比其它字好?请作简单分析。(4分)

 

10.1随即,立刻(2)这样2分)

11.1吴地(苏州)有个读书人家里收藏了王安石原诗的草稿。(2分)

   2直到“用”字才最终定下。(2分)

12.而且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2分)

    13. “到”太生硬。“过”让人感觉春天一下子过去了。“入”描写不妥当。风是无形的,不可用“满”形容。“绿”好在将春风写活了,感觉春风拂过,江南一下子绿意盎然,生机勃勃。(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分)
2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4分)

21
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
22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江城子密州出》诗词赏析参考】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9
.从词的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叙事(或描写),下阙重在抒怀(抒情)。(2分)
 
10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意思对即可)?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意思对即可)
 
11
.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词的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倾城一语,突出观猎盛况。
C
.词的下片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苏辙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
D
.词的上片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两联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2.。(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秋日怀弟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分。每点1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3分,只答对偶夸张1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分)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1分)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分)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2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2分)

1)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体指什么?(3分)

2)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4分)

1)答案解析:正当春季,杏花临水盛放。(1分)。池边树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样妖娆。(必须指明花和花影。2分)

2)答案解析: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说明意境,2分;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如考生不同意,只要自圆其说,可以酌情评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

10(1)“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

(2)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2)

(3)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先写山行途中的景色,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释】

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B. 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C. 柳宗元虽有友人陪伴,但身世之悲、思乡之愁没有丝毫地减弱,反而抒发得更强烈。

D. 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②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4分)

①答案:D

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远,属于解读错误。

②参考答案:

“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

“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

 

 

阅读《虞美人①》词,完成第1012题。(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一般认为,《虞美人》是词人入宋做俘虏的第二年(977)或第三年(978)正月所写。

10.这首词是       (朝代)时词人       (人名)所作。(2)

11.词的上阕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       ”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词人写这些意象的作用是

                                                          (3)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为人所称颂,试作简要赏析。我们所学该词人的“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3)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南唐(或五代)(1分);  李煜(1分)。

11、明月(答“月明”可给分)(1分)

意象的作用:以美景反衬(衬托)(1分)诗人被俘哀愁的情感(1分)。(意对即可)(计2分)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1分)

赏析:词人将抽象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被囚的愁苦之情(1分)。(意对即可)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8.本诗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2分)

  

    9诗歌后两句,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8.答案:①示例一:首句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示例二:首句一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5)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

  

 

16(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填,位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2)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主客移位),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8.“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2分)

 

9.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2分)“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

诗人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9.2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