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籍字

 黄毅弘 2015-08-14

 

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于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比如负担产盐徭役的人户,以“盐户”或“灶户”为其通称。这种人户的籍叫作“灶籍”,隶属于这个籍的人户,都对朝廷有供应食盐的徭役负担。各种人户都有“籍”,户籍一经确定,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在古代的时候,籍贯中的“籍”和“贯”却并不是一回事。

在古代的时候,若是说一个人的出生地,只是说“贯”或者“乡贯”“里贯”,而不说“籍”或者“籍贯”。在《隋书·食货志》中就记载说:“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由此可见,当时说一个人的出生地,并不说“籍”,而只是说“贯”,“其无贯之人”,就是不在此地出生的人,也就是在外地出生的人,被称为“浮浪人”。所谓的“浮浪人”就是无固定住地和无户籍的人。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丰折臂翁》一诗中写道:“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白居易在诗中写的“贯”,指的就是出生地,也就是现在说的籍贯。

虽然古代一个人的“籍”与其出生地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指的并不是出生地。

在古代的时候,一个人的“籍”指的是这个人的家庭对于朝廷所负担的徭役的种类,也就是说,指的是这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比如,承担产盐徭役的那些人户,在唐朝的时候被称为“亭户”。在五代之后,承担产盐徭役的那些人户又被称为“灶户”“锅户”“井户”“铛户”“盐户”等。不过,当时以“盐户”或“灶户”为其通称。

其实,古代以“籍”为标志的户役,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以“籍”为标志的户役被称为“士家”;在南北朝时期,又被称为“使作户”“军户”“绫罗户”。唐朝的时候,除了承担产盐徭役的亭户之外,还有承担织造徭役的绫织户、承担建造徭役的工匠户以及承担其他徭役的各种人户。明朝的时候,承担各种徭役的诸种人户就有五十来种。这些人户的户役就是他们的“籍”,也就是户籍。明朝的时候,同一种户役的人户都被编入了一份册籍中。各种户役各有各的册籍,这就是“籍”,地方官就按照这种“籍”来征收徭役。

古代的时候,天下的百姓都属于帝王的当差人户,因此,天下的百姓都要被编入某一籍中去当差。因此,各种各样的人户都有“籍”,由官府向这些有“籍”的人户派定各种专门的徭役,比如,承担煮盐徭役的是“灶籍”,承担做工徭役的是“匠籍”,承担当兵徭役的是“军籍”,承担经商徭役的是“商籍”。

在古代,每个朝代的制度都是“役皆永充”,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户籍一旦被官府确定之后,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会一直保持下去。比如,拥有灶籍的人就需要世世代代为官府去承担煮盐的徭役,拥有军籍的人就要世世代代为朝廷去承担当兵打仗的徭役。


籍【籍】(jí)

  “籍”,形声字,从竹,耤(jí)声。

  “竹”指竹子、竹片,“耤”由“耒”“昔”组成。“耒”是古代翻土的农具,代指耕耘劳作;“昔”是从前、过去,强调了开始、初始或时间久远。“籍”字从竹,从耒,从昔,可以理解为在竹简上书写或记载一个人出生以来的详细资料,如籍贯、原籍、祖籍等。《说文·竹部》:“籍,簿书也。”本义指登记册、户口册,是古代登记贡赋、人事及户口的档案。“籍”又可以理解为将与过去有关的人或事记录在竹简或其他的文字载体上,以供人们学习了解,如书籍、典籍、古籍等。白居易《策林三·议百官职田》:“故稽其地籍,而田则俱存;考以户租,而数多散失。”其中的“籍”是指户口登记册;“地籍”则指的是按辖区登记的户口。收税的时候,根据地籍来收取,逃税、漏税的现象就很少;若是依据户租来收,则很大一部分税款就会流失。

  “籍”由本义引申,又可表示户籍、籍贯。现在我们常说的“籍贯”中的“籍”是指祖先的户,“贯”指乡贯,指一个人的祖居或者其出生的地方。同现在的户口登记一样,古代的户籍上也要注明有关户主的各类信息。凡在名册上登记的就取得了某种隶属关系,免去这种资格叫除籍。所以“籍”字又可用来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辖区、国家的隶属关系。如“国籍”指个人具有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户籍”是某一地区居民身份的标志;“学籍”指登记学生姓名内容的册子。

  “籍”还可为动词,由登记用的册子引申表示登记、记录的行为。《汉书·高帝纪》:“吾入关,秋毫无所敢取,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句中的“吾”即刘邦,而“将军”就是项羽,这是刘邦巧慰项羽的说辞。意为自从入关,自己分文不敢取,所做的事情只是登记官吏、民众的籍册,封起府库不敢动用分毫,为的是要等待将军(项羽)您的到来啊!“籍”由本义引申为现在最常用的意思,即书籍。我国古代书籍的别称很多。有以书写的材料来命名的:例如,书写或刻在竹子上的叫竹简、青简,由于新竹容易生虫,需要在火上烤去水分,因此竹简又称为汗青;写于黄色织物或黄纸上的称为黄卷;写于布帛上面的称为帛书等。也有以缀书的材料来命名书籍的:如用皮绳来束竹简的叫韦编;以银丝来束的叫银编;以轴卷来束的叫卷轴等。书籍的形式也很多:有简牍式、卷轴式和册叶式等种类。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简册和版牍。简册是用细竹条或木片编束而成。一根木片叫“简”,由“简”连编而成的整体是“策”,也叫“册”。版牍用的是薄木板,没写字的叫“版”,写了字的叫“牍”;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帛书”,帛书以细木棍为轴,自左向右收卷,这就是卷轴式书籍;册叶式是把散页装订成书册的形式。册叶式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从最初的龙鳞装、经折装到后来的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一直到现代书籍,经历了多种不同的装祯形式。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凭借、依据。,篆文竹,簿子、册子耤,依据),表示作为重要凭据的簿册。造字本义:名词,记录人口出生信息、作为官方管理户口的凭据的簿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籍,簿書也。从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籍,记录重要信息的书簿。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名词:作为官方管理户口的凭据的簿册。  籍贯  /  户籍 原籍    

,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周礼 · 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周礼 · 小行人》 

非礼也勿。——《左传 · 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者寡。——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顷小儿回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②名词:记录重要信息的簿子、书册。  /  典籍 古籍    书籍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孟子 · 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皆为版本。——《梦溪笔谈 · 活板》    

③名词:户口或身份记录。  /  党籍 国籍 军籍 县籍 学籍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长信宫——《汉书 · 魏相传》

玉郎会此通仙,忆向天街问紫芝。——唐 ·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