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时报:汤非献声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附视频)

 李朝云律师 2015-08-15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导读:作为一名北漂的扬州人,乡愁之情对于汤非来说感同身受。尽管来北京多年,但汤非心头牵挂的还是扬州。汤非表示,每个在外游历的异乡人心中都有一份乡愁,这份乡愁会被转化成各种形式体现出来。谈及《源》这首歌,汤非告诉记者,每次唱到“那半壶暖肠的酒,那一碗养胃的粥,千里万里牵衣袖……”都会倍受触动,其中所体现出来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太过浓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1971年,余光中创作的《乡愁》曾被无数华人游子吟诵。 近日,记者采访了由央视制作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相关负责人,该纪录片即将在各大省级卫视进行二轮播出。其中,由扬州籍歌手汤非演唱的45-50集的片尾曲《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汤非演唱片尾曲 进棚两次录好歌曲

“那半壶暖肠的酒,那一碗养胃的粥,千里万里牵衣袖,最疼是乡愁……”作为《记住乡愁》第45-50集的片尾曲,《源》的歌词尽显了思乡情切,同时格调悠扬,更加增添了乡愁韵味。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连线了该首歌曲的演唱者,扬州籍歌手汤非。对于能够参与《记住乡愁》的歌曲演唱,汤非表示非常荣幸。据汤非透露,当初在接到曲作者王黎光的邀请后,他只进了两次录音棚就将这首歌曲录制完成了。汤非告诉记者,两次就录好一首歌算是比较少见的,但《源》这首歌所倾注的情感非常真挚,演唱时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歌曲的意境之中。

北漂多年,汤非最爱的还是家乡

作为一名北漂的扬州人,乡愁之情对于汤非来说感同身受。尽管来北京多年,但汤非心头牵挂的还是扬州。汤非表示,每个在外游历的异乡人心中都有一份乡愁,这份乡愁会被转化成各种形式体现出来。谈及《源》这首歌,汤非告诉记者,每次唱到“那半壶暖肠的酒,那一碗养胃的粥,千里万里牵衣袖……”都会倍受触动,其中所体现出来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太过浓烈。

《记住乡愁》第一季中,每五集选用一首歌,共十二首。据汤非透露,最初《源》所选用的名字为《乡愁不老》,但后来考虑到其他11首歌曲中有多首标题采用了“乡愁”二字,于是弃用原先的名字,而“源”字也体现了在外游历的异乡人追根朔源的期望。今年上半年,汤非和包括韩磊、尚雯婕等在内的其他11位歌手,共同参加了“2015人们的中国梦——《记住乡愁》征集歌曲音乐会”,并在现场演唱《源》,引起现场掌声连连。

记者感言

乡愁是情感,也是文化熏陶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丰厚。《记住乡愁》通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让海内外游子在乡愁中,与家乡再次相拥。乡愁即是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熏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儿女,即使身在异乡也思念着家长的山水,家乡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