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知识 >茶叶辞典(六十)

 飞云阁0811 2015-08-15
 
 

品系

品系[StrainD 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已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尚未进行区域试验或未经审定的作为育种材料的一群同类个体。如从龙井群体中选出的6043单株,经性状鉴定、无性繁殖、品种比较试验之后,就称6043品系。


 

株系

株系[Line] 育种过程中的前期材料。入选单株时,经初步观察鉴定、无性繁殖,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在品种比较试验之前统称株系。如从龙井群体中选出的龙井6043,前期即称6043株系。

单丛

单丛.[Single bushD 亦称“名丛”。广东潮汕乌龙茶区和福建武夷茶区,将一些制作乌龙茶的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或具有特殊韵味的单株称为单丛。一般从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法育成,如凤凰单丛系从凤凰水仙中选出。单丛有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并形成固有的商品茶品牌,售价显著高于群体种。产于广东的著名单丛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福建以武夷山的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四大名丛最著名。

名丛

名丛(Famous bushD 即“单丛”。

鉴定

鉴定(Evaluation) 育种中的审查和评定工作。包括产量鉴定、品质鉴定、抗逆性鉴定、品种纯度鉴定和生育期鉴定等。鉴定方法依分析手段、对象和地点而异,一般有直接鉴定、间接鉴定、本地鉴定和异地鉴定等。育种初期,需鉴定的对象多,每份供鉴材料少,多以间接鉴定和本地鉴定为主;育种后期,对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鉴定以直接鉴定为主,辅以间接鉴定,也可本地鉴定与异地多点鉴定相结合,以加快育种进程。

直接鉴定

直接鉴定[Direct evaluation] 根据鉴定内容和要求对育种材料或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鉴别评定。参见“鉴定”、“间接鉴定”。

间接鉴定

间接鉴定[Indirect evaluationD 通过观测育种材料或品种的特征和性状,对其产量、品质、抗逆性的预后表现等进行的预测性鉴定。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树高、树幅、叶片光合强度、叶片横切面栅状细胞密度、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量、单株芽叶数、新梢着叶数、百芽重、发芽密度以及扦插苗发根数、根干重和抽梢率等;与品质相关的性状:芽叶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和组成、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发酵性、茶黄素类含量和组成、叶片解剖特征和新梢形态特征等;与抗寒性相关的性状:叶片横切面栅状组织层次、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电导率等;与抗旱性相关的性状: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根系生长深度等;与抗病虫性相关的性状:芽叶形态特征、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

诱发鉴定

诱发鉴定[Induced evaluationD 在人为诱发条件下对育种材料或品种进行的鉴定。多用于抗性鉴定。如人造干旱、低温环境或接种病原菌、饲养害虫,以鉴定供鉴材料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能力。诱发鉴定不受自然条件限制,但诱发的条件必须与自然条件相近似。

本地鉴定

本地鉴定ELocal evaluationD 把育种材料或品种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种植,对其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等进行的鉴定。一般需连续数年。参见“异地鉴定”。

异地鉴定

异地鉴定[Nonlocal evaluationD 把育种材料或品种置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的异地进行的鉴定。如在寒冷或干旱区,鉴定抗寒性或抗旱性。异地鉴定还可了解品种或品系的适应范围或变异情况。典型方法是品种区域性试验。参见“本地鉴定”。

生育期鉴定

生育期鉴定[Evaluation of growing periodD 对茶树生育特性进行的鉴定。生育期的长短和发芽迟早与茶叶产量和品质有关,如全年生育期长,采摘批次多,则增产潜力大;春梢生育早,有利于采制名优茶。

物候期鉴定

物候期鉴定(Phenophase evaluation] 对茶树营养芽或花芽生育特性的鉴定。主要内容有越冬芽萌发、生育休止日期观察和相应温度记录,花芽生育开放日程与温度的关系。观察项目有:①新梢生长起点温度。于越冬芽萌动前选择20~30个顶芽挂牌定期观测,当30%芽色转绿、芽体膨大或伸长时的温度即为新梢生长起点温度(又称新梢生物学最低温度)。早芽种低于迟芽种,如“黄叶早”为8.5℃,“福鼎大白茶”为9.4℃,“毛蟹”为10.8℃,“政和大白茶”为11.7℃。②生育期活动积温。高于生长起点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为活动温度,某发育期(如一芽二叶期、盛花期)各天活动温度之和则为该发育期的活动积温。③各生育期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长起点温度之差为有效温度,某发育期(如一芽三叶期)各天有效温度之和为该发育期的有效积温。

萌展值鉴定

萌展值鉴定[Sprouting index evaluation] 用数值表示茶树新梢生育特性的鉴定。每份供鉴材料选取3~5个900平方厘米的树冠面为观测点,定期统计新梢中各个展叶期的数量,按公式计算各品种各次测定的萌展值。萌展值愈大,新梢生长发育愈早愈快。

品质鉴定

品质鉴定EQuality evaluationD 对育种材料或供试品种的品质的鉴定。主要方法有四种:①根据芽叶形态、大小、色泽、茸毛状况判定适制茶类。例如一般大叶茶适制红茶,中、小叶茶适制绿茶,黄绿或紫绿色芽叶适制红茶,绿或淡绿色适制绿茶,茸毛多者适制毛峰、毛尖类名茶,少或无毛者宜制龙并、大方等一类扁形茶。②发酵性测定。用氯仿鉴定芽叶发酵性,凡芽叶变棕红色快、均匀且明亮者,发酵性强,适制红茶。③化学成分分析。测定芽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含量,凡酚/氨比大者(>8)适制红茶,反之适制绿茶,酯型儿茶素(EGCG及ECG)含量高适制红茶。④直接制样鉴评。用微型制茶机具制成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上述各项测定要有3年以上的重复。

生化成分鉴定

生化成分鉴定(Evaluation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D通过茶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鉴定,鉴定育种材料或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点的过程。主要内容有: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组成,氨基酸总量及组成,咖啡碱、茶黄素、糖类、水浸出物量等。测定项目因品种适制性和育种目标不同而有侧重。绿茶品种要求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较小;红茶品种要求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较大。一般,氨基酸含量高,香气、滋味高爽,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滋味浓强。

 

抗性鉴定

抗性鉴定[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对茶树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和抗虫性的鉴定。依鉴定方法和地点,分直接鉴定、间接鉴定、自然鉴定、诱发鉴定等。直接鉴定是直接评定茶树抗性,用级别或指数表示抗性强弱。间接鉴定是测定与茶树抗逆力相关的性状,估测抗逆性。如用叶片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表示抗寒性,用根系深度反映茶树抗旱性等。自然鉴定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鉴别评定。如在越冬期观察冻害程度。诱发鉴定是人为诱发逆境条件,观察危害程度,并表示出抗性强弱。如接种病原菌、放养昆虫等。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ID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的鉴定。茶树苗期与成龄期的主要经济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测定苗期的相关性状,便可预测成龄后的产量、品质和抗性,为苗期正确选拔优良个体或类型,提供依据。早期鉴定可以加快育种速度。

产量早期鉴定

产量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yielding]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与产量相关性状所进行的鉴定。主要方法有①根据扦插苗性状:扦插苗的侧芽萌发率、抽梢率、单株叶面积、单叶面积、扦插苗根干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②根据叶片解剖结构: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⑧根据生产力指数:生产力指数为叶片栅栏组织厚度400微米范围内栅栏组织细胞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值越大,产量越高。④根据型修剪枝叶重:剪枝叶重与产量呈正相关。

品质早期鉴定

品质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quality]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与品质相关性状所进行的鉴定。主要方法有①发酵性观察:采同等嫩度的顶芽第一叶2~3片,放人密闭的充满饱和氯仿蒸气的容器中,1~2小时后观察叶色,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红茶。②小量制茶:用小型制茶机具,将0.5千克左右鲜叶制样审评。③生化成分测定:测定一芽二叶中生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主要有,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及其组分等。

抗寒性早期鉴定

抗寒性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resistance)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与抗寒性相关性状所进行的鉴定。主要方法有①叶片解剖结构观测:上表皮厚度、栅状组织厚度、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栅状组织与叶片厚度比值均同抗寒性呈高度正相关。②酶活性测定:抗寒性强者过氧化氢酶活性峰出现较早,在严寒期活性较高,同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谱带增加较多。③还原糖含量测定:凡秋季还原糖含量高,且春夏秋逐渐增高的,抗寒性最强;秋季还原糖含量低,春夏秋三季含量变化不大的,抗寒性次之,秋季还原糖含量低,从夏到秋含量又下降的,抗寒性最弱。

抗旱性早期鉴定

抗旱性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drought resis-tance]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与抗旱性相关性状所进行的鉴定。主要方法有①萎蔫系数测定:在自然条件下人为造成土壤干燥,当约5%茶树叶片出现萎蔫时,测定根际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愈小者抗旱性愈强。②气孔密度测定:叶片气孔密度小的抗旱性强,反之则弱。③酶活性测定:抗旱性强的在正常环境下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且在干旱胁迫环境中能维持或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抗病性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disease resis-tance]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与抗病性相关性状所进行的鉴定。茶树抗病性早期鉴定的方法还较少。对两种病鉴定的方法是①茸毛性状观察:如茶炭疽发生程度和茸毛的数量、侧壁厚度相关,抗病性强的,茸毛数量少,侧壁增厚速度快。②叶片解剖结构观察:角质层厚,栅状组织层次多,且排列紧密的抗茶轮斑病强,反之则较易感染。

抗虫性早期鉴定

抗虫性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pest resistanceD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与抗虫性相关性状进行的鉴定。茶树抗虫性早期鉴定的方法还不全面。对某些害虫鉴定的方法有①叶片形态特征观察:叶片角质层厚,叶质厚硬者,抗长白蚧较强,叶片下表面茸毛密度大、气孔密度小者对茶橙瘿螨抗性强。②生化成分测定: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和低还原糖对茶橙瘿螨抗性强;茶多酚含量高者对假眼小绿叶蝉有一定抗性,但与茶橙瘿螨抗性无关。

繁殖力早期鉴定

繁殖力早期鉴定[Early appraisal of propagatingcapacityD  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无性繁殖力相关性状所进行的鉴定。主要方法有①叶片含水量测定:扦插成活率与插穗母叶自由水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母叶束缚水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母叶自由水同束缚水之比呈极显着负相关。②插穗生化成分测定:插穗内原有淀粉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母茎碳氢比与插后2个月扦插苗最大根长呈显着正相关。③光合能力测定:光合力强者,扦插成活率高。

 

资源圃

 资源圃[Field gene bank]  亦称“种质圃”、“田间基因库”。保存活体种质资源的园地。用于活体保存野生茶树、栽培品种、引进品种、单株和近缘植物等。田间分自然生长和修剪采摘两区块,分别供观察、鉴定用。一般自然生长区行株距1.8米×1.5米,采摘区为1.5~1.8米×0.4米。单株种植,自然生长区无性系每份种5~10株,有性系种15~20株。1990年国家在浙江杭州和云南勐海建成了占地4公顷的2个国家种质茶树圃,共保存资源2700余份。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地也建有省区资源圃。

种质圃

 种质圃[Germplasm gardenD  即“资源圃”。田间基因库[Field gene bankD  即“资源圃”。选种圃[Selection gardenD  育种初期保存入选单株的圃地。按行株距1.5米×1.5米的规格,单株种植。

杂交圃

杂交圃[Crossing gardenD  有性杂交时种植母本的圃地。种植规格:行距1.8~2.O米,株距1.0-1.5米,单株种植。需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处建圃,以利母树生长健壮,提高杂交结实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