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现代古琴家、古琴流派及海内外的古琴琴社之三

 九嶷琴社 2015-08-15

中国古琴艺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各大流派源远流长

海内外古琴流派、古琴家以及古琴学社概况如下

                             、中国古琴的琴社简介分别如下:(二)

 

 “刘少椿琴馆”成立侧记

   

    冬日的扬州,老城中心的一条小巷内,一家以名琴家为名的琴馆一一“刘少椿琴馆”诞生了。前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书记冯光钰教授为琴馆题写了匾额。2001年l2月9日这天,刘少椿先生的女儿刘蓉珍老人兴致勃勃地和琴馆主人刘扬先生在这里热情欢迎前来祝贺的外地及本地琴友,他们是天津张子盛,长沙邹留莎,杭州陈成勃,唐守珍,镇江刘善教,南京桂世民及学生数人。客居扬州的广陵派琴家刘少椿先生的传人梅曰强先生,苏州书画鉴赏家张建敏,扬州画家叶玉松,琴友丁永贵,小琴生丁君,刘樵及其他友人也参加了今天的开馆仪式及古琴雅集。扬州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专题节目。

    在简短的开馆仪式上,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先生代表外地琴友向琴馆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追忆了刘少椿先生和刘景韶先生的琴事交往及深厚友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位先生分别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专职教授古琴,并共同培养了如林友仁,龚一等当今琴坛著名琴家,同时他们亲如兄弟的友谊也让后人敬佩不已。今明两年将是两位先生诞辰l00年纪念,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镇江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欢迎来自各地的琴家琴友。

    雅集上,琴馆主人、中国琴会理事刘扬先生演奏了刘少椿先生的代表曲目一一《樵歌》,这首当今仅少数琴人能演奏的高难度曲目引起了到场琴友的浓厚兴趣,在众人的掌声中,主人又演奏了《忆故人》和《平沙落雁》。名琴家梅曰强先生高兴地演奏了《梅花三弄》,《山居吟》,《秋塞吟》三首琴曲,并回忆了随老师学琴的经历,特别是学琴先学做人的谆谆教诲。各位琴友演奏了自己喜爱的琴曲,最后由刘蓉珍老师演奏了琴歌《阳关三叠》,这首由刘少椿先生传授的琴歌在女儿的演绎下字正腔圆,情深意切,赢得到场同行的阵阵掌声。刘老师为人宽厚,热情,是琴界公认的慈祥老人,相信新成立的琴馆在刘老师的指导关心下,在刘扬先生的努力下一定会为古琴事业作出无可估量的贡献。

 

 

岭南古琴家区君虹和他的古木琴

   

     岭南古琴大师杨新伦(1898—1990)传人,广东省古琴研究会顾问,古琴制作家、演奏家区君虹先生潜心研制古琴近卅载,探索出古琴如何才能发出特有古音之原理。近年研制了一批精美古琴,其中一张“古木形”琴最引人注目;此琴为历代传世的古琴中从未见有的一种制式,琴身用逾百年之古旧杉木斫成。通长:l23公分、隐间:110公分、肩宽17公分、尾宽15公分、厚5公分。琴形方朴古拙,其特点是琴侧舍弃人为的对称线条,匠心独运、顺应材形、尽留旧迹,木纹结节如龙鳞、如彩霞、气度非凡,展现了古木斑驳苍古的形貌.琴面弦位用传统方法髹纯鹿角灰胎,深、中、浅多曾次的棕色调自由混和,宛如一幅大写意泼墨山水画。岳山、承露用原条实木壤嵌雕鑿而成,粗犷的刀斧塑痕与琴体斑纹融和统一。又与琴面十三个精巧细致的蚌徽形成强烈的对比。琴底不规则长方形的龙池、凤沼及方形雁足与琴形十分协调,底部的头,尾部不上灰漆,保留了原古木百年风霜剥蚀之迹,反璞归真感觉十分强烈。琴主用章法跌宕,笔法洒脱散逸的行草书刻记文于底部,熔丰富的中华文化艺术于一体。在造琴史上,如此古朴独特的琴形和难以重复的制式与古琴本身清净自然之琴义更相得益彰,其意义是深远的。

   “高、洁、清、虚、幽,奇、古、淡”是琴音的最高境界,更是历代造琴者苦思登临之境。而此琴除了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外,更难得的是它的发音令琴界人士为之倾倒。广东古琴研究会顾问袁建城先生慨言:“此琴音苍古清淡,形制超凡脱俗,前无古人……”余以为:没有较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为根基,难成此大器,所以说,此“古木形”古木琴堪称是当今难得的高雅艺术珍品。

    岭南天虹琴馆是区先生琴斋雅号,区先生虽生性闲逸,但雅好却像天虹一样色彩斑斓,早在青少年时对中医、武术、书法、篆刻等已刻励陶冶,而且造诣颇深。自三十岁始,追随杨先生专注古琴、太极后其所学更是日益昭彰,他的琴艺、书法、篆刻正如他的古木琴一样古朴自然,无半点俗气。这可能是他平素只顾醉心所好、不尚虚名有关吧。

    他的师兄广东省古琴研究会会长谢导秀先生对他的师弟如此认为:“区君虹是我仅存不多的师弟之一。早在文革后期,区君虹便师从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学习古琴弹奏和制作,为杨先生抢修了不少旧藏珍琴,近年来又制作出教高水平的新琴,填补了岭南琴史上斫琴的空白。近年来也招收门生传习琴艺,为使岭南古琴后继有人作出了一份努力。区君虹作为杨新伦先生入室弟子之一,三十年来,尽管默默无闻,但他还是把当年所学知识坚持了下来,确实难能可贵。”

                                                                     2002年9月

 

娄江琴社简介

   

    太仓为人文荟萃之文化古城,在其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精通古琴音乐的著名人物。元代大德年间宋尹文以擅弹奏《胡笳十八拍》而著称于当时,尤为特别的是明未清初的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艺术巨著《青山琴谱》中,对古琴的各个重要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及其珍贵的记载和论述。其后,因战乱等诸多原因,虽非名家辈出,亦余绪未绝,爱好者不断。

    近年来,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培训班,将一批古琴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并聘请了虞山琴社副社长加以指导,大力提倡民族音乐的复兴,为琴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广大学员亦勤学苦练、虚心请教,以琴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艺术水平,致力于太仓琴学的发展。

    琴社目前有琴人十余名,其他的民族音乐工作者、爱好者近十人。总共成员二十余人。我们琴社的组织目前虽然还很小,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下,经过努力,一定能够逐步地发展起来。

 

 

               福建省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禹贤介绍

   

    李禹贤,号劲草,l937年出生,山东桓台人,古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港宏韵文化艺术中心顾问、闽南佛学院古琴客座教授。福建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付主任。十六岁学琴,启蒙于国画家、古琴教育家张正吟先生,后授业于著名琴家夏一峰先生。

    1956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古琴大师刘景韶先生、张子谦先生,并私塾管平湖大师,现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琴历四十余年,由金陵派入门,打梅庵派功底,走广陵派路向,博采众长而形成苍劲老辣、潇洒自如,音韵幽长耐人寻味的风格。其学琴心得:慢中取韵、韵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

    1985年获福建省《武夷之春》音乐节古琴打谱类、演奏奖。《流水》曲被选入中国音乐大系。撰有论文《闽派古琴考察报告》、《打谱与研究》、《八闽琴史略》等。打谱有《风云际会》、《雉朝飞》、《高山》等琴曲。移谱有《满江红》等十多首通俗歌曲与佛曲。多次出席全团和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获聘艺术委具、琴赛评委。1986年创立《劲草琴堂》育琴界新秀,其中有获全国少儿录音赛金牌奖、银牌奖。1992年杭州琴赛二等奖。李氏在琴界享有声望,成为当今中国古琴界的东南重镇。先后被辑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并擅长国画,尤精花鸟,荣有琴画齐名之誉。

    近年来多次出访,深受海外各界人士喜爱和赞誉,从学者甚众。l999年又创立厦门古琴学会。

 

 

长沙市琴会方面的情况

熊开华

   

    民国年间,长沙市曾经有过南薰琴社,琴社组织的人是顾梅羹、周吉荪、查阜西、彭祉卿先生等。1956年查阜西先生呼吁“挽救民族音乐”到全过各地采访琴人,促进古琴活动。长沙市文化馆成立了古琴组,主要成员是顾梅羹、周吉荪、陈维斌(故宫的唐琴”玉玲珑”就是陈老先生在五十年代初捐献的)余述虞先生等,熊开华是学生。当时周吉荪先生曾经参加文化馆民族乐队的演出,独奏古琴,还曾经根据周先生的演奏,记录整理出《平沙落雁》、《潇湘水雪》等多首古琴曲简谱。1957年左右古琴组停止活动,直到l990年熊开华组织成立“潇湘琴社”,潇湘琴社主要成员还有叶汉声、刘镇钰等。

怀念前辈二三事

熊开华

    查阜西先生1956年采访全国各地古琴家。到长沙时,长沙市文化馆组织了一个报告会,由查先生主讲。事过多年我还依稀记得当时查先生讲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查先生讲到文艺的作用时,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补短移化助流政教”。会前我听说查先生下午要去古琴家家中访问,所以报告会一完,我马上回家吃午饭,然后赶到文华馆。谁知就是这一回家吃饭,错过了向查先生当面请教的机会。查先生是在报告会一完,就到陈维斌先生家去的。听说查先生还问起我这个听报告的少年,当时我已学会《醉渔唱晚》等曲,这次与大师失之交臂使我终生遗憾!

    顾梅羹先生去北京前参加过长沙市文化馆组织的古琴组活动,我曾去学宫厅顾先生临时住所下访问顾先生。二十多年后,l984年顾先生因拍电视记录片到长沙。我到顾先生下榻的招待所访问顾先生,并请教古谱《高山》的指法。顾先生作了详细的解释,为我1985年出席第三次全国古琴打谱会解决了疑难。我又请教查先生《醉渔唱晚》的指法,顾先生也作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然后,我请顾先生为我的古琴题字,顾先生欣然应允。不久,我就收到顾先生从沈阳寄来的题字。当时,顾先生已是八十多岁高龄,可是从顾先生秀丽端庄的字体上,一点也看不出这是八十多岁的人写的字,书法非常出色。

    谢孝苹先生1984年到长沙市出席韵文学会,我到宾馆见谢先生。谢先生教我吟、猱,并示范了《平沙落雁》的指法。谢先生回北京不久,又给我寄来专为我用毛笔抄录的《平沙落雁》的指法谱。

    九十年代我到北京演出时,到谢先生住所访问。在谢先生书房,看到谢先生书房桌上放的“中国乐舞诗”,谢先生正在为该书勘误。我当时为谢先生摄了一张弹琴照,谢先生收到后非常满意,在来信中称赞拍摄的角度和取景并索取底片,我立即寄送给了谢先生。

    我与前辈交往中,前辈封后辈教诲孜孜不倦,不辞辛劳的优良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橡,也是激发我们在继承发扬古琴艺术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古冈遗谱与岭南琴派

谢明强

   

    古琴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古代出现的许多乐器都已失传、古琴却以其完整、丰富的琴谱和理论资料流传不衰。在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古琴这个千年古乐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向往。在广州,琴人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琴人甚至要赶一百多公里路程前来广州学琴。

    古琴在千百年的流行中,由于受不同地区的土风人情、民间音乐、语言影响及师承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流派,如虞山派、九嶷派、诸城派、川派、浙派、莆城派、岭南派等。各流派的渊源,都可追溯到明、清甚至更古时代。

    岭南琴派主要流行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据说云南一带也有岭南派的支流)。岭南派的创始人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字煟南?一1842),琴艺学自其父及其兄黄观瘔(1761 1814),由于官考屡次失败,生活贫困,只得寓琴为乐。晚年客居广州,并与陈绮石等人组织琴社,切磋琴艺。黄景星在1836年编辑的《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说:“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冈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于手,不能相应也,已末岁得晤香山(今广东中山县)何琴斋洛书并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与手和,音与意合之旨,拜受十余曲并前所习者,详加瘄订……”《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古冈遗谱》。

    《古冈遗谱》中的古冈,即今广东新会县,古时称“冈州”,清初改今名。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迁至冈州崖山,改号祥兴。祥兴三年,金兵追至,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身背少帝赵呙在崖门投水殉国,从而结束了宋朝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

    由于宋室的南迁,也把中原文化带来广东,特别对广东的琴学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影响较大的有:陈白沙、陈秋涛、郑海雪、何洛书、何文祥、黄观洞、黄景星、陈绮石、莫南桥、赵古弄、何耀琨、杨锡泉、李宝光、黄炳裈、何斌襄、董百庆、梁启运、释闻一、陈予壮、陈子升、张可园、张二乔、邓而雅、陈澧、朱启连、陈昙、汪少庸、李仙根、陈恭尹、张西铭、曾卓如、何增佑、容庆瑞、梁于渭、梁觉住、梁月槎、朱子宜、潘宝璜、黄咏雨、居廉、冯燧川、陈叔举、容心言、程竹韵、谈少撫、郑夫人、郑健候、梁老太、孙慕唐、卢家炳、招鉴芬、周桂菁、杨新伦、莫尚德、莫仲予、麦汉兴、谢澧、胡旆阳等人。藏琴方面:有《绿绮台》、《春雷》、《都梁》、《天瘆》、《松雪》、《振玉》、《水仙》、《韵馨》、《松皇戛玉》、《松风》、《中和》、《谷响》、《流泉》、《蕙兰》等名琴。琴学论著方面,有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1836),何斌襄的《琴学汇成)(1869年),朱启连的《鄂公祠说琴録》,容庆瑞的《琴瑟合谱》(1870)。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古冈遗谱》琴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双鹤听泉》、《神化引》、《平沙落雁》、《乌夜啼》等。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与其他流派的传谱有很大的区别,象《鸥鹭忘机》与其他版本和流派的《鸥》曲简直是同名异曲,《渔樵问答》、《碧涧流泉》等曲的演奏风格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的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岭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郑健候和杨新伦先生。杨新伦师从郑健候,而郑健候琴学于其祖母郑夫人。郑健候,广东中山县人,生卒年不祥,郑先生身材矮小,但指力过人,郑家祖传名琴“松雪”一张,连当时已闻名全圆的琴家杨时伯都弹弄无声,唯郑先生弹奏此琴铮铮作响。l929年,杨新伦为得到岭南琴艺真传,好不容易才找到郑健候先生。由于郑先生孤身一人,杨新伦便把郑先生供养在家中达二十年之久,后由于战事爆发而失去联络。

    杨新论(1898—— 1990),广东省番禺县鸦湖乡人,早在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江苏镇江闵城中学、上海精武体育会等任武术教师。一次听了著名琴家吴纯白演奏古琴后,被古琴的高雅清逸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先后师从王绍贞(广西人),卢家炳(广东中山人)、郑健候等人。杨新伦先生为了生计,先后在广东、上海、天津、沈阳等地任过保险公司职员等职务。1953年,杨新伦先生回到广东,被吸收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从而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l960年9月,南国最高音乐学府——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今星海音乐学院)开设古琴专业,杨新论先生被聘任为古琴教师,学生有谢导秀,关庆耀等人。

    1964年后杨新伦先生又在家中设帐传授岭南琴学,主要门生有袁建城、罗巧灵、区君虹、王怀志,林仲伟等人。当代岭南琴派重要的代表人之一谢导秀,l963年毕业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民乐系古琴专业,师承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三十多年来,谢导秀致力于岭南派古琴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重新记录整理和打谱《古冈遗谱》琴曲,在家设坛传授岭南琴学。曾先后赴北京、成都、苏州、镇江及香港等地演出交流,其演奏琴曲多次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无锡电台等播出。至目前为止,谢导秀已收徒50余人,学有所成者如高欲生,伍翠群、陈磊、陈瑞明、黄振成、谢明强、方锦龙、沈继承等,他们广泛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岭南琴坛正日益壮大,岭南琴韵将永远在南国大地和一切热爱她的人们中回响,古冈遗音定将绽放新蕾,永吐芬芳。

 

 

《松风琴社》成立记

    邹德铨

   

   古城金州位于辽南,现隶属大连。东濒黄海、西临渤海。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民风淳正。人誉为“黄渤两海明珠”。汉武帝元封四年,金州地区建立政区沓氏繇。金州山深林茂,景色幽美。历来为兵家所重。古有“兜率晨钟”、“鲸台览古”“龙岛归帆”、“佛洞洞滴泉”“响泉消夏”、“朝阳齐雪”、“南阁飞云”、“山城夕照”为金州八景。

    “道院净无烟,潺潺听响泉。这东山,异境天然。最是游人消夏处,琴洞外、书桥边。人耳俗声湔,浑忘六月天。倦游时、石鼎茶煎。除却洗心轩上话,眠一觉,且听蝉。此阙唐多令《响泉消夏》乃清未金州人郑友仁所作。词中之琴洞,即金州大黑山道观响水观中之瑶琴洞。洞深四十余米,有泉自洞中石罅出,飞泉作响,泉水甘甜,乡人饮之,身健年高。

    传说古时此地缺水。某年大旱。一日,有白衣女携黑色古琴,于洞口抚之。琴声悠扬,宛似仙乐。琴响处,有泉自洞中汩汨而出。此女告日:“此琴乃伏羲所制,名日瑶琴。藏此洞中,留福民同”。旋即不见。乡人感其恩德,于洞旁建庙一座,供奉后土、女娲、观音。此庙即响水观。至今观内尚存五棵合抱古桐,枝繁叶茂。瑶琴洞内亦泉声不绝、佳音悦耳。

金州之古琴活动,古时已不可详考。清末民初,城内有一老者名王庭杰,善古琴。远近闻名。惜未授徒。后在文革被难,有人将其二琴肩挑求售。二琴皆断纹密布、题识累累。此二琴流落何处,已无迹可寻矣。

    九十年代,金州有几位青年,钟情书画、又不约而同,喜爱古琴。常雅集小聚;写字作画,抚琴品箫,斫桐弄梓。先后聚至十五人:于亚平、于樵、王长伟、王碧吟、李东方、贺玲、曲高圣、韩雨桐、周士刚、陈晔、马丽娟、姜维、田茹、闫峻、邵德铨。皆公人画家、羽客隐者。诸君众意成立“松风琴社”,旨在以琴会友、弘扬琴艺。无论琴、棋、书、画、诗、印、医、卜,皆可入社,来去自由。求大自在、弃小清闲。当代古琴大师吴文光先生亦十分支持,亲题“松风琴社”四字相赠。

    公元二000年七月一日,众聚于响水观,在“洗心轩”中抚琴品茗,宣告“松风琴社”成立。余曾有一阙凤凰台上忆吹箫《闲居》,略述琴趣:“抚正瑶琴,麝香如篆,心头止水轻澜,数断纹蛇腹、岁月般般。玉轸钧徽最旧,谁忆起、哪个曾弹?池中字,深深浅浅,鹤迹真传。

    涓涓。仄平仄仄,听任小溪儿,渐汇成川。有跣足樵者,意在高山。我却同游太古,无计处,指上参禅。何须证,金州小齐,一日千年。

    勉为斯记。

    千禧庚辰立秋第二日,琴道人邵德铨识于金州城外求已楼深虚。

 

 

安徽合肥《逍遥琴社》成立

   刘承华

   

    安徽省第一家琴人团体——《逍遥琴社》已于1999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成立庆典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书记、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冯光钰先生寄来贺信和贺词:安微省音乐家协会副厅长王成瑞先生,省音乐家协会组联部主任谢琳义先生,著名美学家.安徽省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郭因先生及各位副会长等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琴联谊中心.安微省音乐家协会以及上海《今虞琴社》.福建《劲草琴堂》.扬州《广陵琴社》.镇江《梦溪琴社》.湖南《潇湘琴社》等发来贺信贺电。

    该社的宗旨和任务是:研习.传授和传播古琴音乐,弘扬中国的琴乐文化,复兴琴乐的审美和修身功能,创造健康、文明、和谐的人生。该社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雅集,编辑琴刊,交流琴艺,研讨琴学,推广琴乐。

    该社现有社员20余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副教授刘承华先生任社长。我国著名琴家.上海《今虞琴社》社长龚一先生和《梅庵琴派》著名代表琴家刘赤城先生分别应请担任名誉社长和顾问。

    琴社取名《逍遥》,一因《庄子》的首篇名为“逍遥游”,而庄子正是安徽籍的大思想家;二因合肥有一著名的“逍遥津”,那是三国时安徽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训练水军之处。

庆典中还举行了小型演出,顾问刘赤城先生.社长刘承华先生.副社长彭韬先生及诸同仁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醉渔唱晚》、《关山月》、《渔樵问答》、《捣衣》、《秋夜长》、《阳关三叠》等琴曲以及著名古筝传统琴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

 

“播州古琴研究会”概况

   

    古琴是我国几千年来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风格特色成为我中华民族的骄傲!虽经若干年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可它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法取代的优势辗转千载流传至今。为我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谱写了宝贵而动人的诗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作为一件乐器,古琴具备的优点是很多的,它的造型是那样的庄重,而萧穆优美而雅致。音色也非常特别,浑厚而雄伟,清越而灵透,明亮而纯净。在一件乐器上有三种不同的音色(散音:如高山之巍巍、明亮铿锵   按音:如诗人吟哦诵读,悲怨者之泣诉  泛音:如雪夜之钟声、清泉之叮咚。)这在全世界的各类乐器中也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风琴、电子琴类除外,因这类乐器是电子科技手段来改变音色的)。就其演奏姿势来说则是端庄宁静、典雅消灑。独具我中华民族之风采!为了继承和发扬前辈祖先为我们后辈子孙留下的如此美妙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继l983年全国第二次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和1985年全国第三次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的影响鼓舞下,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激励下,我们播州古琴研究会于1986年ll月29日在贵州遵义正式成立。这在贵州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第一个琴会)对现在和今后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继承并研究古琴的作曲:打谱、演奏、斫琴及琴的美学等。培养新兴力量,使“古琴”这一伟大的民族文化遗产能世代相传,永不绝灭!

    琴会成立以来,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先后教授和培养了一批演奏、制琴人才,共十三人,他们原对古琴一点不了解,通过集体讲课和个别教授,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演奏三至五首一般琴曲,他(她)们中有:医生、文艺工作者、记者、金融、个体、学生、工程师、画师等,琴会实行义务教学不收学费。

    2、琴会每月“月集”一次,研讨琴学,互相切磋琴艺,或商讨处理会,“月集”中交流琴曲计有:《潇湘水云》、《流水》、《酒狂》、《醉渔唱晚》、《梅花三弄》、《秋风词》、《良霄引》、《普庵咒》、《忆故人》、《凤求凰》、《春江花月夜》(陈长林移植)、《四月八》(卫家理创作)、《知音》(卫家理移植电影插曲)……等。

    3、演出方面成立大会当天对外演奏一台古琴专题音乐会。有古琴独奏、古琴合奏、琴歌等。(详见节目单)有些会员在不同场合进行演出宣传。计有为外国友人联欢,民主党派联欢晚会:外地来遵义与文艺家联欢会;老干部春节联欢会;各单位文艺晚会等。参加演出人员有:卫家理、许立黔、唐莉、李德全。卫家理同志去外地专区毕芤境地协助民乐改革时曾演出古琴专题音乐会、文艺界内部观摩。到会五十余人,反映很好,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又在遵义市广播电台录古琴音乐专题对外播放。在市电视台录古琴专题演奏。

    4、与外地各兄弟琴友、琴会、前辈琴家经常联系,互通信息,计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汉口、南通、沈阳、杭州、云南、四川、西安、山东等地。

    5、外地琴家来遵指导有云南琴家李瑞先生、北京琴家杨景涵先生等。

    6、琴会成立以后,因非“官办”,既资金短缺,又无会址,琴会开展活动,无法解决只好常以会员家为活动地点,也曾借用民主党派“民盟”遵义地区文工团办公室、遵义市文联会议室等作活动地址。这对琴会的活动很是不利。

    7、本会会员李光宇专业造琴出售,开创贵州先例,解决了会员购琴较难问题。他所制之古琴,曾远销沪、杭、宁等地。会员许立黔同志克服各种困难,自制古琴四张音韵颇佳,曾获遵义市人民政府,名城文化奖。

    8、打谱方面,除按85年扬州会议拟订之曲目外,已着手改编一些通俗歌曲如:《月亮走、我也走》,《一无所有》等。这除了适应形势有利于将古琴艺术介绍给更多的群众外,也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9、在“遵义晚报”卫家理同志曾撰写“明月清风话古琴”一文,讲述了古琴艺术,晚报还报道了会员许立黔同志制琴情况。

  这是“播州古琴研究会”成立近三年来的一些情况,仅供参考。请批评指正。

播州古琴研究会会长:卫家理

            副会长: 许立黔

 

山东德音琴社成立

   

    本报讯  (记者一凡)山东德音琴社于2003年11月16日在济南宣告成立。中国琴会秘书长杨青专程赴泉城。对于承传山东诸城派德音琴社的成立,向社长王笑天及琴社成员表示了热烈、诚挚地祝贺!

    王笑天讲:“我的母亲袁明珠是山东诸城派古琴家第四代传人詹静秋的孙女,詹静秋之兄詹澂秋是第四代卓越传人,与其师王心葵于1915年在济南大明湖共创了德音琴社。王笑天表示,此次德音琴社的承传,要着眼培育古琴艺术人才.使古琴艺术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成立大会后,又举行了“纪念山东诸城派古琴家詹澂秋、詹静秋华鲁之韵琴筝音乐会”,百余名青少年演奏了《酒狂》、《关山月》、《山居吟》、《樵歌》、《捣衣》、《战台风》、《包楞调》等琴、筝曲目。                                              (山东《德音琴社》供稿)

 

欢迎订购《七弦琴音乐艺术》一至十三辑   

 订购电话:1352—1970—789    1352—098—9522  联系人:窦小姐

中国古琴艺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各大流派源远流长

海内外古琴流派、古琴家以及古琴学社概况如下

                             、中国古琴的琴社简介分别如下:(二)

 

 “刘少椿琴馆”成立侧记

   

    冬日的扬州,老城中心的一条小巷内,一家以名琴家为名的琴馆一一“刘少椿琴馆”诞生了。前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书记冯光钰教授为琴馆题写了匾额。2001年l2月9日这天,刘少椿先生的女儿刘蓉珍老人兴致勃勃地和琴馆主人刘扬先生在这里热情欢迎前来祝贺的外地及本地琴友,他们是天津张子盛,长沙邹留莎,杭州陈成勃,唐守珍,镇江刘善教,南京桂世民及学生数人。客居扬州的广陵派琴家刘少椿先生的传人梅曰强先生,苏州书画鉴赏家张建敏,扬州画家叶玉松,琴友丁永贵,小琴生丁君,刘樵及其他友人也参加了今天的开馆仪式及古琴雅集。扬州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专题节目。

    在简短的开馆仪式上,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先生代表外地琴友向琴馆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追忆了刘少椿先生和刘景韶先生的琴事交往及深厚友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位先生分别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专职教授古琴,并共同培养了如林友仁,龚一等当今琴坛著名琴家,同时他们亲如兄弟的友谊也让后人敬佩不已。今明两年将是两位先生诞辰l00年纪念,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镇江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欢迎来自各地的琴家琴友。

    雅集上,琴馆主人、中国琴会理事刘扬先生演奏了刘少椿先生的代表曲目一一《樵歌》,这首当今仅少数琴人能演奏的高难度曲目引起了到场琴友的浓厚兴趣,在众人的掌声中,主人又演奏了《忆故人》和《平沙落雁》。名琴家梅曰强先生高兴地演奏了《梅花三弄》,《山居吟》,《秋塞吟》三首琴曲,并回忆了随老师学琴的经历,特别是学琴先学做人的谆谆教诲。各位琴友演奏了自己喜爱的琴曲,最后由刘蓉珍老师演奏了琴歌《阳关三叠》,这首由刘少椿先生传授的琴歌在女儿的演绎下字正腔圆,情深意切,赢得到场同行的阵阵掌声。刘老师为人宽厚,热情,是琴界公认的慈祥老人,相信新成立的琴馆在刘老师的指导关心下,在刘扬先生的努力下一定会为古琴事业作出无可估量的贡献。

 

 

岭南古琴家区君虹和他的古木琴

   

     岭南古琴大师杨新伦(1898—1990)传人,广东省古琴研究会顾问,古琴制作家、演奏家区君虹先生潜心研制古琴近卅载,探索出古琴如何才能发出特有古音之原理。近年研制了一批精美古琴,其中一张“古木形”琴最引人注目;此琴为历代传世的古琴中从未见有的一种制式,琴身用逾百年之古旧杉木斫成。通长:l23公分、隐间:110公分、肩宽17公分、尾宽15公分、厚5公分。琴形方朴古拙,其特点是琴侧舍弃人为的对称线条,匠心独运、顺应材形、尽留旧迹,木纹结节如龙鳞、如彩霞、气度非凡,展现了古木斑驳苍古的形貌.琴面弦位用传统方法髹纯鹿角灰胎,深、中、浅多曾次的棕色调自由混和,宛如一幅大写意泼墨山水画。岳山、承露用原条实木壤嵌雕鑿而成,粗犷的刀斧塑痕与琴体斑纹融和统一。又与琴面十三个精巧细致的蚌徽形成强烈的对比。琴底不规则长方形的龙池、凤沼及方形雁足与琴形十分协调,底部的头,尾部不上灰漆,保留了原古木百年风霜剥蚀之迹,反璞归真感觉十分强烈。琴主用章法跌宕,笔法洒脱散逸的行草书刻记文于底部,熔丰富的中华文化艺术于一体。在造琴史上,如此古朴独特的琴形和难以重复的制式与古琴本身清净自然之琴义更相得益彰,其意义是深远的。

   “高、洁、清、虚、幽,奇、古、淡”是琴音的最高境界,更是历代造琴者苦思登临之境。而此琴除了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外,更难得的是它的发音令琴界人士为之倾倒。广东古琴研究会顾问袁建城先生慨言:“此琴音苍古清淡,形制超凡脱俗,前无古人……”余以为:没有较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为根基,难成此大器,所以说,此“古木形”古木琴堪称是当今难得的高雅艺术珍品。

    岭南天虹琴馆是区先生琴斋雅号,区先生虽生性闲逸,但雅好却像天虹一样色彩斑斓,早在青少年时对中医、武术、书法、篆刻等已刻励陶冶,而且造诣颇深。自三十岁始,追随杨先生专注古琴、太极后其所学更是日益昭彰,他的琴艺、书法、篆刻正如他的古木琴一样古朴自然,无半点俗气。这可能是他平素只顾醉心所好、不尚虚名有关吧。

    他的师兄广东省古琴研究会会长谢导秀先生对他的师弟如此认为:“区君虹是我仅存不多的师弟之一。早在文革后期,区君虹便师从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学习古琴弹奏和制作,为杨先生抢修了不少旧藏珍琴,近年来又制作出教高水平的新琴,填补了岭南琴史上斫琴的空白。近年来也招收门生传习琴艺,为使岭南古琴后继有人作出了一份努力。区君虹作为杨新伦先生入室弟子之一,三十年来,尽管默默无闻,但他还是把当年所学知识坚持了下来,确实难能可贵。”

                                                                     2002年9月

 

娄江琴社简介

   

    太仓为人文荟萃之文化古城,在其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精通古琴音乐的著名人物。元代大德年间宋尹文以擅弹奏《胡笳十八拍》而著称于当时,尤为特别的是明未清初的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艺术巨著《青山琴谱》中,对古琴的各个重要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及其珍贵的记载和论述。其后,因战乱等诸多原因,虽非名家辈出,亦余绪未绝,爱好者不断。

    近年来,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培训班,将一批古琴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并聘请了虞山琴社副社长加以指导,大力提倡民族音乐的复兴,为琴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广大学员亦勤学苦练、虚心请教,以琴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艺术水平,致力于太仓琴学的发展。

    琴社目前有琴人十余名,其他的民族音乐工作者、爱好者近十人。总共成员二十余人。我们琴社的组织目前虽然还很小,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下,经过努力,一定能够逐步地发展起来。

 

 

               福建省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禹贤介绍

   

    李禹贤,号劲草,l937年出生,山东桓台人,古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港宏韵文化艺术中心顾问、闽南佛学院古琴客座教授。福建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付主任。十六岁学琴,启蒙于国画家、古琴教育家张正吟先生,后授业于著名琴家夏一峰先生。

    1956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古琴大师刘景韶先生、张子谦先生,并私塾管平湖大师,现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琴历四十余年,由金陵派入门,打梅庵派功底,走广陵派路向,博采众长而形成苍劲老辣、潇洒自如,音韵幽长耐人寻味的风格。其学琴心得:慢中取韵、韵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

    1985年获福建省《武夷之春》音乐节古琴打谱类、演奏奖。《流水》曲被选入中国音乐大系。撰有论文《闽派古琴考察报告》、《打谱与研究》、《八闽琴史略》等。打谱有《风云际会》、《雉朝飞》、《高山》等琴曲。移谱有《满江红》等十多首通俗歌曲与佛曲。多次出席全团和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获聘艺术委具、琴赛评委。1986年创立《劲草琴堂》育琴界新秀,其中有获全国少儿录音赛金牌奖、银牌奖。1992年杭州琴赛二等奖。李氏在琴界享有声望,成为当今中国古琴界的东南重镇。先后被辑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并擅长国画,尤精花鸟,荣有琴画齐名之誉。

    近年来多次出访,深受海外各界人士喜爱和赞誉,从学者甚众。l999年又创立厦门古琴学会。

 

 

长沙市琴会方面的情况

熊开华

   

    民国年间,长沙市曾经有过南薰琴社,琴社组织的人是顾梅羹、周吉荪、查阜西、彭祉卿先生等。1956年查阜西先生呼吁“挽救民族音乐”到全过各地采访琴人,促进古琴活动。长沙市文化馆成立了古琴组,主要成员是顾梅羹、周吉荪、陈维斌(故宫的唐琴”玉玲珑”就是陈老先生在五十年代初捐献的)余述虞先生等,熊开华是学生。当时周吉荪先生曾经参加文化馆民族乐队的演出,独奏古琴,还曾经根据周先生的演奏,记录整理出《平沙落雁》、《潇湘水雪》等多首古琴曲简谱。1957年左右古琴组停止活动,直到l990年熊开华组织成立“潇湘琴社”,潇湘琴社主要成员还有叶汉声、刘镇钰等。

怀念前辈二三事

熊开华

    查阜西先生1956年采访全国各地古琴家。到长沙时,长沙市文化馆组织了一个报告会,由查先生主讲。事过多年我还依稀记得当时查先生讲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查先生讲到文艺的作用时,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补短移化助流政教”。会前我听说查先生下午要去古琴家家中访问,所以报告会一完,我马上回家吃午饭,然后赶到文华馆。谁知就是这一回家吃饭,错过了向查先生当面请教的机会。查先生是在报告会一完,就到陈维斌先生家去的。听说查先生还问起我这个听报告的少年,当时我已学会《醉渔唱晚》等曲,这次与大师失之交臂使我终生遗憾!

    顾梅羹先生去北京前参加过长沙市文化馆组织的古琴组活动,我曾去学宫厅顾先生临时住所下访问顾先生。二十多年后,l984年顾先生因拍电视记录片到长沙。我到顾先生下榻的招待所访问顾先生,并请教古谱《高山》的指法。顾先生作了详细的解释,为我1985年出席第三次全国古琴打谱会解决了疑难。我又请教查先生《醉渔唱晚》的指法,顾先生也作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然后,我请顾先生为我的古琴题字,顾先生欣然应允。不久,我就收到顾先生从沈阳寄来的题字。当时,顾先生已是八十多岁高龄,可是从顾先生秀丽端庄的字体上,一点也看不出这是八十多岁的人写的字,书法非常出色。

    谢孝苹先生1984年到长沙市出席韵文学会,我到宾馆见谢先生。谢先生教我吟、猱,并示范了《平沙落雁》的指法。谢先生回北京不久,又给我寄来专为我用毛笔抄录的《平沙落雁》的指法谱。

    九十年代我到北京演出时,到谢先生住所访问。在谢先生书房,看到谢先生书房桌上放的“中国乐舞诗”,谢先生正在为该书勘误。我当时为谢先生摄了一张弹琴照,谢先生收到后非常满意,在来信中称赞拍摄的角度和取景并索取底片,我立即寄送给了谢先生。

    我与前辈交往中,前辈封后辈教诲孜孜不倦,不辞辛劳的优良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橡,也是激发我们在继承发扬古琴艺术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古冈遗谱与岭南琴派

谢明强

   

    古琴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古代出现的许多乐器都已失传、古琴却以其完整、丰富的琴谱和理论资料流传不衰。在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古琴这个千年古乐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向往。在广州,琴人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琴人甚至要赶一百多公里路程前来广州学琴。

    古琴在千百年的流行中,由于受不同地区的土风人情、民间音乐、语言影响及师承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流派,如虞山派、九嶷派、诸城派、川派、浙派、莆城派、岭南派等。各流派的渊源,都可追溯到明、清甚至更古时代。

    岭南琴派主要流行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据说云南一带也有岭南派的支流)。岭南派的创始人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字煟南?一1842),琴艺学自其父及其兄黄观瘔(1761 1814),由于官考屡次失败,生活贫困,只得寓琴为乐。晚年客居广州,并与陈绮石等人组织琴社,切磋琴艺。黄景星在1836年编辑的《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说:“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冈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于手,不能相应也,已末岁得晤香山(今广东中山县)何琴斋洛书并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与手和,音与意合之旨,拜受十余曲并前所习者,详加瘄订……”《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古冈遗谱》。

    《古冈遗谱》中的古冈,即今广东新会县,古时称“冈州”,清初改今名。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迁至冈州崖山,改号祥兴。祥兴三年,金兵追至,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身背少帝赵呙在崖门投水殉国,从而结束了宋朝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

    由于宋室的南迁,也把中原文化带来广东,特别对广东的琴学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影响较大的有:陈白沙、陈秋涛、郑海雪、何洛书、何文祥、黄观洞、黄景星、陈绮石、莫南桥、赵古弄、何耀琨、杨锡泉、李宝光、黄炳裈、何斌襄、董百庆、梁启运、释闻一、陈予壮、陈子升、张可园、张二乔、邓而雅、陈澧、朱启连、陈昙、汪少庸、李仙根、陈恭尹、张西铭、曾卓如、何增佑、容庆瑞、梁于渭、梁觉住、梁月槎、朱子宜、潘宝璜、黄咏雨、居廉、冯燧川、陈叔举、容心言、程竹韵、谈少撫、郑夫人、郑健候、梁老太、孙慕唐、卢家炳、招鉴芬、周桂菁、杨新伦、莫尚德、莫仲予、麦汉兴、谢澧、胡旆阳等人。藏琴方面:有《绿绮台》、《春雷》、《都梁》、《天瘆》、《松雪》、《振玉》、《水仙》、《韵馨》、《松皇戛玉》、《松风》、《中和》、《谷响》、《流泉》、《蕙兰》等名琴。琴学论著方面,有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1836),何斌襄的《琴学汇成)(1869年),朱启连的《鄂公祠说琴録》,容庆瑞的《琴瑟合谱》(1870)。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古冈遗谱》琴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双鹤听泉》、《神化引》、《平沙落雁》、《乌夜啼》等。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与其他流派的传谱有很大的区别,象《鸥鹭忘机》与其他版本和流派的《鸥》曲简直是同名异曲,《渔樵问答》、《碧涧流泉》等曲的演奏风格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的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岭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郑健候和杨新伦先生。杨新伦师从郑健候,而郑健候琴学于其祖母郑夫人。郑健候,广东中山县人,生卒年不祥,郑先生身材矮小,但指力过人,郑家祖传名琴“松雪”一张,连当时已闻名全圆的琴家杨时伯都弹弄无声,唯郑先生弹奏此琴铮铮作响。l929年,杨新伦为得到岭南琴艺真传,好不容易才找到郑健候先生。由于郑先生孤身一人,杨新伦便把郑先生供养在家中达二十年之久,后由于战事爆发而失去联络。

    杨新论(1898—— 1990),广东省番禺县鸦湖乡人,早在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江苏镇江闵城中学、上海精武体育会等任武术教师。一次听了著名琴家吴纯白演奏古琴后,被古琴的高雅清逸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先后师从王绍贞(广西人),卢家炳(广东中山人)、郑健候等人。杨新伦先生为了生计,先后在广东、上海、天津、沈阳等地任过保险公司职员等职务。1953年,杨新伦先生回到广东,被吸收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从而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l960年9月,南国最高音乐学府——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今星海音乐学院)开设古琴专业,杨新论先生被聘任为古琴教师,学生有谢导秀,关庆耀等人。

    1964年后杨新伦先生又在家中设帐传授岭南琴学,主要门生有袁建城、罗巧灵、区君虹、王怀志,林仲伟等人。当代岭南琴派重要的代表人之一谢导秀,l963年毕业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民乐系古琴专业,师承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三十多年来,谢导秀致力于岭南派古琴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重新记录整理和打谱《古冈遗谱》琴曲,在家设坛传授岭南琴学。曾先后赴北京、成都、苏州、镇江及香港等地演出交流,其演奏琴曲多次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无锡电台等播出。至目前为止,谢导秀已收徒50余人,学有所成者如高欲生,伍翠群、陈磊、陈瑞明、黄振成、谢明强、方锦龙、沈继承等,他们广泛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岭南琴坛正日益壮大,岭南琴韵将永远在南国大地和一切热爱她的人们中回响,古冈遗音定将绽放新蕾,永吐芬芳。

 

 

《松风琴社》成立记

    邹德铨

   

   古城金州位于辽南,现隶属大连。东濒黄海、西临渤海。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民风淳正。人誉为“黄渤两海明珠”。汉武帝元封四年,金州地区建立政区沓氏繇。金州山深林茂,景色幽美。历来为兵家所重。古有“兜率晨钟”、“鲸台览古”“龙岛归帆”、“佛洞洞滴泉”“响泉消夏”、“朝阳齐雪”、“南阁飞云”、“山城夕照”为金州八景。

    “道院净无烟,潺潺听响泉。这东山,异境天然。最是游人消夏处,琴洞外、书桥边。人耳俗声湔,浑忘六月天。倦游时、石鼎茶煎。除却洗心轩上话,眠一觉,且听蝉。此阙唐多令《响泉消夏》乃清未金州人郑友仁所作。词中之琴洞,即金州大黑山道观响水观中之瑶琴洞。洞深四十余米,有泉自洞中石罅出,飞泉作响,泉水甘甜,乡人饮之,身健年高。

    传说古时此地缺水。某年大旱。一日,有白衣女携黑色古琴,于洞口抚之。琴声悠扬,宛似仙乐。琴响处,有泉自洞中汩汨而出。此女告日:“此琴乃伏羲所制,名日瑶琴。藏此洞中,留福民同”。旋即不见。乡人感其恩德,于洞旁建庙一座,供奉后土、女娲、观音。此庙即响水观。至今观内尚存五棵合抱古桐,枝繁叶茂。瑶琴洞内亦泉声不绝、佳音悦耳。

金州之古琴活动,古时已不可详考。清末民初,城内有一老者名王庭杰,善古琴。远近闻名。惜未授徒。后在文革被难,有人将其二琴肩挑求售。二琴皆断纹密布、题识累累。此二琴流落何处,已无迹可寻矣。

    九十年代,金州有几位青年,钟情书画、又不约而同,喜爱古琴。常雅集小聚;写字作画,抚琴品箫,斫桐弄梓。先后聚至十五人:于亚平、于樵、王长伟、王碧吟、李东方、贺玲、曲高圣、韩雨桐、周士刚、陈晔、马丽娟、姜维、田茹、闫峻、邵德铨。皆公人画家、羽客隐者。诸君众意成立“松风琴社”,旨在以琴会友、弘扬琴艺。无论琴、棋、书、画、诗、印、医、卜,皆可入社,来去自由。求大自在、弃小清闲。当代古琴大师吴文光先生亦十分支持,亲题“松风琴社”四字相赠。

    公元二000年七月一日,众聚于响水观,在“洗心轩”中抚琴品茗,宣告“松风琴社”成立。余曾有一阙凤凰台上忆吹箫《闲居》,略述琴趣:“抚正瑶琴,麝香如篆,心头止水轻澜,数断纹蛇腹、岁月般般。玉轸钧徽最旧,谁忆起、哪个曾弹?池中字,深深浅浅,鹤迹真传。

    涓涓。仄平仄仄,听任小溪儿,渐汇成川。有跣足樵者,意在高山。我却同游太古,无计处,指上参禅。何须证,金州小齐,一日千年。

    勉为斯记。

    千禧庚辰立秋第二日,琴道人邵德铨识于金州城外求已楼深虚。

 

 

安徽合肥《逍遥琴社》成立

   刘承华

   

    安徽省第一家琴人团体——《逍遥琴社》已于1999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成立庆典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书记、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冯光钰先生寄来贺信和贺词:安微省音乐家协会副厅长王成瑞先生,省音乐家协会组联部主任谢琳义先生,著名美学家.安徽省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郭因先生及各位副会长等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琴联谊中心.安微省音乐家协会以及上海《今虞琴社》.福建《劲草琴堂》.扬州《广陵琴社》.镇江《梦溪琴社》.湖南《潇湘琴社》等发来贺信贺电。

    该社的宗旨和任务是:研习.传授和传播古琴音乐,弘扬中国的琴乐文化,复兴琴乐的审美和修身功能,创造健康、文明、和谐的人生。该社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雅集,编辑琴刊,交流琴艺,研讨琴学,推广琴乐。

    该社现有社员20余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副教授刘承华先生任社长。我国著名琴家.上海《今虞琴社》社长龚一先生和《梅庵琴派》著名代表琴家刘赤城先生分别应请担任名誉社长和顾问。

    琴社取名《逍遥》,一因《庄子》的首篇名为“逍遥游”,而庄子正是安徽籍的大思想家;二因合肥有一著名的“逍遥津”,那是三国时安徽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训练水军之处。

庆典中还举行了小型演出,顾问刘赤城先生.社长刘承华先生.副社长彭韬先生及诸同仁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醉渔唱晚》、《关山月》、《渔樵问答》、《捣衣》、《秋夜长》、《阳关三叠》等琴曲以及著名古筝传统琴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

 

“播州古琴研究会”概况

   

    古琴是我国几千年来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风格特色成为我中华民族的骄傲!虽经若干年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可它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法取代的优势辗转千载流传至今。为我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谱写了宝贵而动人的诗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作为一件乐器,古琴具备的优点是很多的,它的造型是那样的庄重,而萧穆优美而雅致。音色也非常特别,浑厚而雄伟,清越而灵透,明亮而纯净。在一件乐器上有三种不同的音色(散音:如高山之巍巍、明亮铿锵   按音:如诗人吟哦诵读,悲怨者之泣诉  泛音:如雪夜之钟声、清泉之叮咚。)这在全世界的各类乐器中也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风琴、电子琴类除外,因这类乐器是电子科技手段来改变音色的)。就其演奏姿势来说则是端庄宁静、典雅消灑。独具我中华民族之风采!为了继承和发扬前辈祖先为我们后辈子孙留下的如此美妙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继l983年全国第二次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和1985年全国第三次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的影响鼓舞下,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激励下,我们播州古琴研究会于1986年ll月29日在贵州遵义正式成立。这在贵州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第一个琴会)对现在和今后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继承并研究古琴的作曲:打谱、演奏、斫琴及琴的美学等。培养新兴力量,使“古琴”这一伟大的民族文化遗产能世代相传,永不绝灭!

    琴会成立以来,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先后教授和培养了一批演奏、制琴人才,共十三人,他们原对古琴一点不了解,通过集体讲课和个别教授,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演奏三至五首一般琴曲,他(她)们中有:医生、文艺工作者、记者、金融、个体、学生、工程师、画师等,琴会实行义务教学不收学费。

    2、琴会每月“月集”一次,研讨琴学,互相切磋琴艺,或商讨处理会,“月集”中交流琴曲计有:《潇湘水云》、《流水》、《酒狂》、《醉渔唱晚》、《梅花三弄》、《秋风词》、《良霄引》、《普庵咒》、《忆故人》、《凤求凰》、《春江花月夜》(陈长林移植)、《四月八》(卫家理创作)、《知音》(卫家理移植电影插曲)……等。

    3、演出方面成立大会当天对外演奏一台古琴专题音乐会。有古琴独奏、古琴合奏、琴歌等。(详见节目单)有些会员在不同场合进行演出宣传。计有为外国友人联欢,民主党派联欢晚会:外地来遵义与文艺家联欢会;老干部春节联欢会;各单位文艺晚会等。参加演出人员有:卫家理、许立黔、唐莉、李德全。卫家理同志去外地专区毕芤境地协助民乐改革时曾演出古琴专题音乐会、文艺界内部观摩。到会五十余人,反映很好,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又在遵义市广播电台录古琴音乐专题对外播放。在市电视台录古琴专题演奏。

    4、与外地各兄弟琴友、琴会、前辈琴家经常联系,互通信息,计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汉口、南通、沈阳、杭州、云南、四川、西安、山东等地。

    5、外地琴家来遵指导有云南琴家李瑞先生、北京琴家杨景涵先生等。

    6、琴会成立以后,因非“官办”,既资金短缺,又无会址,琴会开展活动,无法解决只好常以会员家为活动地点,也曾借用民主党派“民盟”遵义地区文工团办公室、遵义市文联会议室等作活动地址。这对琴会的活动很是不利。

    7、本会会员李光宇专业造琴出售,开创贵州先例,解决了会员购琴较难问题。他所制之古琴,曾远销沪、杭、宁等地。会员许立黔同志克服各种困难,自制古琴四张音韵颇佳,曾获遵义市人民政府,名城文化奖。

    8、打谱方面,除按85年扬州会议拟订之曲目外,已着手改编一些通俗歌曲如:《月亮走、我也走》,《一无所有》等。这除了适应形势有利于将古琴艺术介绍给更多的群众外,也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9、在“遵义晚报”卫家理同志曾撰写“明月清风话古琴”一文,讲述了古琴艺术,晚报还报道了会员许立黔同志制琴情况。

  这是“播州古琴研究会”成立近三年来的一些情况,仅供参考。请批评指正。

播州古琴研究会会长:卫家理

            副会长: 许立黔

 

山东德音琴社成立

   

    本报讯  (记者一凡)山东德音琴社于2003年11月16日在济南宣告成立。中国琴会秘书长杨青专程赴泉城。对于承传山东诸城派德音琴社的成立,向社长王笑天及琴社成员表示了热烈、诚挚地祝贺!

    王笑天讲:“我的母亲袁明珠是山东诸城派古琴家第四代传人詹静秋的孙女,詹静秋之兄詹澂秋是第四代卓越传人,与其师王心葵于1915年在济南大明湖共创了德音琴社。王笑天表示,此次德音琴社的承传,要着眼培育古琴艺术人才.使古琴艺术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成立大会后,又举行了“纪念山东诸城派古琴家詹澂秋、詹静秋华鲁之韵琴筝音乐会”,百余名青少年演奏了《酒狂》、《关山月》、《山居吟》、《樵歌》、《捣衣》、《战台风》、《包楞调》等琴、筝曲目。                                              (山东《德音琴社》供稿)

 

欢迎订购《七弦琴音乐艺术》一至十三辑   

 订购电话:1352—1970—789    1352—098—9522  联系人:窦小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