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析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绿色森林8888 2015-08-15
简析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被阅览数: 633 次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文字 〖 〗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 1715~约1763),名г,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 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据史料记载,雪芹高祖曹振彦,顺治年间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后升浙江盐法道。曾祖曹玺,因“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成为顺治的亲 信侍臣。(康熙《江宁府志》未刊稿卷十七《宦迹》)曹氏不仅因武功起家,而且同康熙还有一种特殊关系。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的乳母,雪芹祖父曹寅则少年时作过 康熙的“伴读”。康熙继位后,就派曹玺为江宁织造。这是内务府的“肥缺”,它除了为宫廷置办各种御用物品外,还充当皇帝的耳目,访察江南吏治民情。继曹玺 之后,曹寅及曹、曹ぽ,祖孙三代四人担任过这一要职,其间又曾兼两淮巡盐御史,共约六十年。因此,曹家成为当时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康熙六次南 巡,其中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驻跸于织造府。曹家也是“诗礼之家”。曹玺“少好学,深沉有大志”。曹寅则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兼藏书家。他曾奉旨在扬州主 持刊刻《全唐诗》和编纂《佩文韵府》。 
  曹家既然是康熙的亲信近臣,那么它的兴衰际遇,就势必同皇室内部的矛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雍正皇帝继位后,曹家开始失势。雍正五年(1727),曹ぽ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织造款项亏空”的罪名被革职抄家。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在他十三四岁时,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 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 作与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年除夕,终因贫病交加而离开人世,遗留下来的只有一部未完成的 《红楼梦》。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 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 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里。
  《红楼梦》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这些传抄本,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 本”或“脂本”。属于这个系统的本子,历年来不断有所发现,至今已有十多种。主要有甲戌本(1754),残存16回;己卯本(1759),残存41回又两 个半回;庚辰本(1760),残存78回;甲辰本(1784),存80回,书名第一次正式题为《红楼梦》。此外还有列藏本、戚蓼生序本(又称“有正本”, 即有正书局于1912年石印的戚寥生序本)等。
  《红楼梦》全书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高鹗(1738~1815),字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 (1795)进土,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高兰墅集》、《兰墅诗抄》、《小月山房遗稿》、《吏治辑要》等。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 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第二年,程高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 “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
  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40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首先,由于有了后40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 文学作品;其次,它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第 三,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 局,违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上也较前80回逊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