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黎城(九)

 大海810 2015-08-15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块风景怡人、历史悠久、富有灵性的土地。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做出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这块土地,了解养育我们的上党大地曾经怎样地辉煌过。我们将每天向大家介绍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从中可见一斑。

黎城县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太行山腹心地段。晋冀豫三省交界。介于北纬36度23分—36度53分和位于东经113度15分—113度35分之间。全县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1公里,县境面积1101平方公里,有157591人。


名称来历:

黎城古为黎国,始于商朝。黎城命县,始于隋开皇十八年(598)。黎城这一名称,据《史记.周本记》载:文王“败耆国”。《正义》:耆,即黎国也。《路史.国名记》:“昔文王伐饥,本作 ,音祈,即耆黎也。”黎,《路史》作“ ”、“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古字黎与耆通。”《地理今释》:“ ,则其专字,古同声字多能假。国都字多从邑,非有数名也”。由此可知,今之黎城:商代方国,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又封为侯国,称黎侯国。黎侯受封建城,即黎侯城,故址在今黎城县。这就是黎城的来历和含义。




香炉山交村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32,4个村民小组,353口人,3.2平方公里,随朝时,始有耕农居。地当出入温泉寺之必经之路,相传古时香客云集,继踪往来,称香路村。后人误解,并以山岭环抱而易名为香炉交。


②杨家地,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32,因此地原系子镇杨氏押地之所在,故名杨家地。


枣镇

位于东经3632,北纬11328,5个村民小组,291口人,4.7平方公里,相传,古时此地以产枣驰名,每年秋冬季节,枣商云集,故名枣镇,汉朝时,始为郑姓居。


①北枣镇,Beizaozhen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27,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枣镇村,位于枣镇北。因方位得名


枣畔村

位于东经3631,北纬11327,4个村民小组,410口人,3.3平方公里,因田界间枣林从生,故到名为枣畔。清康熙二十一年《黎城县志》载:枣畔。明洪武年间,王氏西来于陕西凤翔府在此定居,因田界间枣林从生,故到名为枣畔。


东黄须村

位于东经3632,北纬11326,7个村民小组相传,1260口人,11.7平方公里,西进标明西有漳水名须,混浊而色黄,俗称(黄)须水。该村居其东,故名东黄须。


②正北峪,Zhenbeiyu

位于东经3634,北纬11326,以在东黄须正北,山阴之谷故名


西长垣村

位于东经3632,北纬11326,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1至第3村民小组垣,围墙也,相传系古代所筑。后因水患,分成两村。该村居西,为西长垣。


东长垣村

位于东经3632,北纬11326,4个村民小组,301口人,2.4平方公里,垣,围墙也,相传系古代所筑。后因水患,分成两村。该村居东,为东长垣。垣,围墙也,相传系古代所筑。后因水患,分成两村。该村居东,为东长垣。


前、后山交村

位于东经3633,北纬11334,3个村民小组,198口人,1.6平方公里。,清康熙二十一年《黎城县志》载:狄子峪。因谷后有狄子峪一村,故称前狄子峪。建国后,为了书写求简,更名为前山交。


②小门上,Xiaomenshang

位于东经3632,北纬11332,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后交村,地处通往河北涉县的要塞,形如门,故名小门上。



岭西村

位于东经3633,北纬11333,5个村民小组,457口人,2.8平方公里,村东有山名庙岭,北宋未年耕农定居于庙岭之西巅,故名岭西。

②马家洼,Majiawa

位于东经3633,北纬11333,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岭西村,地处山谷之低洼处,马姓居此,故名马家洼。


苏家山交村

位于东经3635,北纬11331,4个村民小组,503口人,4.4平方公里,相传,因村居山沟,苏姓居于此而得名。


②四桥沟,Siqiaogou

位于东经3636,北纬11330,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苏家交村,以地形得名,民国七年,为河北省磁县人索氏在此定居。原名老鼠窟,以地形得名,后感不雅,遂以沟前有桥为辛村至龙王庙之第四座桥,故改名为四桥沟。


东石铺村

位于东经3636,北纬11332,2个村民小组,158口人,1.2平方公里,清朝未,始为李氏首居。以石为墙,方位在龙王庙之东,故名东石铺。



龙王庙村

位于东经3637,北纬11331,4个村民小组,432口人,3.7平方公里,因庙得名,明代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秋树园碑记载为昭泽龙神庙,为得首江玉福与庙主生员张可立同议修饰之。原址在村北二百多米的老槐庄。明嘉靖间,连年大旱,民有惧公,聚而修起一座龙王庙,以解其危。后渐迁至庙前,村以庙名。民国二年(1913龙王庙重修碑记昔明天启二年,庙属秋树垣。尔时秋树垣在槐庄居住,距庙百余步。后缘地方狭小,迁徙于北。经离村遥远,祷祭不便,于其村(秋树垣)重建庙宇,而庙遗焉。张可立以德报德,遥(邀)请村人各捐已赀,助彼成功,以通秦晋之好。创修日久,四方行人趁荫歇息,就馆启箸者南来北往,共知龙王庙之所在,遂即以名村焉。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龙王庙。今沿用之。


②月槐树,Yuehuaishu相传,古有槐树,其形宛若月中桂,故名月槐树


秋树垣村

位于东经3637,北纬11331,4个村民小组,919口人,7.8平方公里,以树得名,原名秋树园。明代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秋树园碑记载:秋树园。因周围多秋树,故名秋树垣。园,园圊。据当地人说,范围小,有碍该村的发展。民国间,更。公元1913龙王庙重修碑记刻有秋树垣字样。今仍沿用。

②山仓沟,Shancanggou

位于东经3638,北纬11330分,因地处山幽之处,故名山藏沟。同音,且书写求简,俗称山仓沟。


上、下马峪村

位于东经3637,北纬11329,3个村民小组,260口人,2.1平方公里,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马家峪,因马姓居于此得名。后因山洪暴发,村中冲开两沟,沟东为前,沟西为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分为下马家峪、上马家峪两村。该村居于沟前,故名下马家峪。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马家峪,因马姓居于此得名。后因山洪暴发,村中冲开两沟,沟东为前,沟西为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分为下马家峪、上马家峪两村。



高石河村

位于东经3636,北纬11327,5个村民小组,195口人,1.6平方公里,明朝未,为王姓始居,村东临河沟,河中有巨石突起,故名高石河。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高石河。明朝未,为王姓始居。村东临河沟,河中有巨石突起,故名高石河。革命烈士李交台同志的家乡。


前贾岭村

位于东经3637,北纬11327,3个村民小组,231口人,1.9平方公里,因独处岭谷之沃壤,故名嘉陵。皆为同音,俗为贾岭。前对后而言,因有后贾岭。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前贾岭。明朝未,始为崔、郭、王三姓首居。




摘自:《长治市地名志》

特别鸣谢:长治市民政局地名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