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中医“治未病”就是生活小常识-今日头条

 昵称23101190 2015-08-15

谈中医“治未病”就是生活小常识

作者介绍:名人微博认证,周裕人,中华健康学习网CEO,中国中医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中华国医联盟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专家委员,荣获华夏久康李时珍杯优秀论文奖,2012荣获世界中医针灸养生大会科技进步奖特技传承人奖。

中医“治未病”的重点是养生,又称为养性、摄生、治未病。预防的目的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防病延年。养生的内容很多,如饮食、起居、情志、练功等。但都必须要“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使人体生理节律彼此协调,并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四时调摄笺》说:“人能顺此调摄,神药频餐,助以导引之功,慎以宜忌之要,无竟无营,与时消息,则疾病可远,寿命可延。”说明了养生应四时的重要性。

我来南方不久遇到一位朋友,有幸拜访这位贵友,他是广东梅州市名中医,原二级医院退休的主任医师钟剑锋。他擅长中医临床各科,也精通中医养生方面,代表中医馆参加社区健康讲座,钟主任研究养生的基础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的道理论证。钟主任说:“人要符合四时自然规律才能掌握养生的真正意义。”就是四季养生的自然因素,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二谈到“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各有各样的身材衣服,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应四时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变化,大诗人陆游都知道顺应四时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有讲究的。

我根据以下文章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

起居应四时

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就能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神采飞扬。

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起居无常,身体比较健康。一日的起居经常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思是安排每天的生活作息时间。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经络的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有活力。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休息,可以帮助人体的健康;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每个季节气候变化不同,大家不要深究这个问题只要有个初步的认识就行了。《养老奉亲书》也指出:“夏月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以上文章充分强调了人们对起居养生顺应四时的重要性。

饮食应四时

不仅一日中饮食要定时、定量,还要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配饮食。《内经》要求要“饮食有节”,改变不良生活的习惯,如果长期以往不改变便会导致“半百而衰”到来中年时期就会提早的老了。

四时饮食不节还会导致很多疾病,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梁厚味,足生大丁”、“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等论述。《灵枢·师传》又说,饮食要:“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古代医家张仲景也说:“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说明饮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四时气候的变化情况,食物的性味等加以选择调配,才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一日中饮食有一定的要求,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说:“春省酸增甘养脾气,夏省苦增辛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那么,四时的人体经络变化与四时食物的选择有关系吗?其实,有密切的关系,还要注意食物寒、热、温、凉四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四时食物的选择除了注意食物的性味外,还要根据身体状况,调节经络阴阳的偏盛调配食物则更为合理。

情志应四时

人体经络与四时情志有一定关系。通过四时经络的调养,可以使人的情志表现不生气,不怨恨别人,也可以防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说到情志应四时的思想理念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圣人治身之法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说明圣人治身,首先重精神上的恬惔虚无,清静无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四时的节律变化密切相关,要使情志应四时,必须主动地按季节进行调摄。

春天的三个月是生发季节,天地气生,万物荣茂,情志要内守,不能动怒,要有“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精神状态,思想形体要舒坦自然、放松、活泼、充满生机,以“使志生”;夏三月是繁荣季节,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情志要喜悦,切勿急躁发怒,“若所爱在外”,这样才能让朋友们体会愉快心情,舒畅的思想感情。

练功应四时

气功是经络养生的好方法,增强人体经络的一种自我锻练方法,练功的功法,意念和呼吸都必须应从早晚的时间、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按早晚的阴阳变化施动,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从子时至巳时为六阳时,从午时至亥时为六阴时。

名老中医陈礼华就是原武汉气功推拿协会会长,他擅长用气功养生调节自己的身体,每天早晚锻炼一次,他认为:“气功养生人体经络是一种灵丹妙药”甚至比灵丹妙药都要灵。

气功经络的“清气”为阳时所主,浊气为阴时所主,所以行服气法,宜在六阳时为之。《服气经·秘要口廖》云“凡服气皆取阳时。”阳时服气颇有道理,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运用服气以平旦之时最合适不过,因为此时空气中的氧气较为充足无污染。

一年四季当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练气功应当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本道理,使人体经络阴阳无伤,元气充足的说法养生。具体说,春夏季节多练静功,并行“搅海吞津法”或“存思冰雪法”,以滋阴养阳,使肝气不在体内变化,心气不在体破坏;秋冬季节宜炼动功,并行“闭气发热法”或“存思火热法”,以生阳养阴,使肺气不致焦满,肾气不致浊沉。这种锻炼方法调节人体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养生观念,而且是人体的能量有增强好几倍。选自《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签约网络电子版书籍

中华健康学习网基本内容

中华健康学习网(简称中健网)为全球人类提供最可靠最实用的中医健康资讯,把中医文化发扬广大。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集合医药品牌、医疗保健、中医馆、养生会所等作为为全球人类健康学习网站,中国中医健康教育中心运营,深圳市裕仁健康文化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电子网站新媒体商务平台。

品牌栏目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涉及中医健康文化方面的新闻媒体内容。有的涉及党政机关最新动态,一切围绕人们健康文化话题为出发点,发掘整理基层中医文化建设总体目标。

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