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理先生,与分裂者的宗教

 昵称7536781 2015-08-16


锡克教徒的典型装束。头巾、佩刀、短裙、手镯。摄于占西堡。

政府的打击
被他们当作受难的新证据
写进史书

郭建龙 | 文图


1984年6月3日,时任印度总理的甘地夫人发动了一场小型的战争,这场战争针对的是“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却对印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的20年,印度进入了一个宗教冲突和暗杀不断的时期,卷入的宗教包括锡克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而被暗杀者包括了甘地夫人本人,以及他的儿子、也担任过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

甘地夫人做出的决定,也许是一出无解的悲剧,不管她选择硬币的哪一面,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只是当她选择A面时,承担后果的是她本人,如果她选择B面,承担后果的可能是别人。

甚至对于那些分裂者而言,也没有对或错,他们是一些质朴的人,拥有着极高的道德标准和宗教忠诚,然而,谁也没有办法避免悲剧的发生。这些分裂者是一群锡克教徒。

锡克教

男性姓名,是以辛格(狮子)来做结尾的。

阿姆利则的金庙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地方,这座覆盖着金子的建筑坐落在一片方形的水域之中,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庙内。在水域四周还有着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锡克教的元老们在建筑里开会决定着锡克教的未来。拿着梭镖的守卫穿着最传统的锡克教服装,守卫着他们心中的圣殿。这座圣殿在锡克教第五代宗师就已开始建造,并在第六代宗师时建成。



守护者,及排队朝圣的人们。

锡克教是一个较年轻的宗教,它创始于公元15世纪末。我们可以从锡克教身上找到西方宗教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是:1,它都有一个明确的创始人。2,创始人之所以创立新宗教,是因为他看到了旧有社会中的黑暗面。3,创始人往往都有一个悟道的过程。4,新宗教往往强调平等。5,新宗教出现后,会进入一个生命力顽强的组织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对其他人不宽容、同时把自己从社会其他组织中隔离出来为基础的。

当我们把这些特征套用到基督教时,就会发现,创始人耶稣恰好是因为人们对于罗马统治的反抗,以及对犹太教的严苛和教条的不满,才创立了新的宗教,耶稣悟道的过程被神话成为魔鬼的诱惑,并以他抵御了诱惑为结束。在新的基督教中,提倡的是宽容和平等,但很快,耶稣的后人就将这个宗教组织化了,并利用十字架、受苦等特征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

在新教和伊斯兰教中,也都有类似的特征。

锡克教也是如此。锡克教的首位宗师叫拿那克,原本是国家粮仓管理员。与默罕穆德在耶路撒冷的石头悟道不同,拿那克的悟道,则是以失踪了三天为特征的,当他回来时,已经成了锡克教的宗师。

锡克教提倡平等,既反对印度教也不同意伊斯兰教,它认为人是平等的,不要分种姓,甚至男女也是平等的。它反对偶像崇拜,主张简化礼仪。这些方面几乎是所有新创始宗教的共同特征(也许印度教例外)。

拿那克死后,锡克教又出现了十代宗师,并逐渐形成了锡克教经典《阿底格兰特》,即“元初盛典”。然而,从第六任宗师开始,锡克教也过渡到了下一个阶段,即组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锡克教徒为了反抗莫卧儿王权,逐渐形成了半军事化组织,到了第十代宗师戈宾德·辛格时期,这样的组织已经趋于完善。同时,如同基督教耶路撒冷的圣殿一样,锡克教的圣殿——旁遮普阿姆利则的金庙也在第六代宗师时完工。

第十代宗师戈宾德·辛格于是将所有的这一切组织和仪式固定下来,一方面,他宣称不再有新的人格化的宗师,而是指定《阿底格兰特》这本书为第十一代宗师,这样,前十代宗师成为绝响,也逐渐被神化了。其次,他把锡克教徒的形象固定了下来,在印度的大街上,锡克教徒极其容易辨认,因为他们要遵循终生蓄长须发、戴发梳、穿短裤、佩短剑、戴手镯的锡克教礼仪,同时,他们的男性姓名是以辛格(狮子)来做结尾的(见题图)。


锡克教寺庙。进入者须脱鞋、洗脚、布包头。摄于瓜廖尔城堡。

锡克教徒还表现出对头发和鞋的憎恨,每个人进入锡克教寺庙,都必须把头包住,把鞋脱掉,并在门前的水池中洗脚。一次我坐火车时恰好碰到了一个锡克老人,印度的火车统票车厢作为分上下两层,对空间利用率极高,当我上车后,下层已经没了座位,我往上层爬的时候,老人一把拉下了我,示意我把鞋脱掉再上去,他不能容忍一双鞋在他的头顶上。我只好低头脱鞋,另一个印度教的人看到这里有空,趁我低头时嗖地穿着鞋窜了上去,锡克老人一把没拉住,大声地抱怨着,连忙把外套一脱放在了包头巾上,仿佛这件外套能把上层的不洁之物与自己隔开,他顶着外套顶了好大一会儿,一直闷闷不乐。

当一个宗教利用仪表特征把自己和其余人群区别开的时候,就会形成强烈的内部向心力,加上反抗当初统治者(开始是莫卧儿王朝,后来是英国人)所建立的军事化组织,就形成了锡克人孔武有力、善于武装的特质。这种特质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拥有豁免权的金庙

警方也不能进去抓人,领袖将这里变成指挥部。

对于锡克教徒,统治者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他们的反抗让人头疼,但同时他们又很有利用价值。只能通过招募的形式为我所用,因此,印度的各种军队中,锡克人的比例一直很高。人口比例不足2%的锡克人在印度军队中占据了15%的比例。而当初英国人的军队中也有大量的锡克人。

锡克人,甚至影响了中国人对于印度的认知,当询问一个中国人,印度人长得什么样子时,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闪过包着红头巾、留着长胡子的“印度阿三”形象。这个形象就是锡克教徒特有的。这主要是因为在1949年之前上海、广东的英租界中有大量的印度士兵,而这些印度士兵中锡克教徒比例很高,他们特有的装束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锡克人虽在历史中养成了坚毅、简捷、勇敢的性格,但这种性格的另一面有时候又表现出教条。

在1857年的印度反英大起义时,一位英国记者记录下了锡克教徒的残酷。10年前,英国人刚刚打败了锡克人,然而10年后已经有大批的锡克人加入了英国人的军队,并参与了对于印度教徒的镇压。一位英国记者描述了勒克瑙围城期间,锡克教徒对于印度教徒的杀害:印度教军人表现英勇,他们应该受到歌颂,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怜悯,被攻陷后,那些没有死去的人被锡克军人刺死,只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被锡克人刺伤后放到了火上活活烤死,几天后,英国记者发现了一堆焦骨......

大部分锡克教徒分布在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在这里,锡克人曾经在19世纪建立起了独立的小王国,然而很快就被英国人消灭了。1947年印巴分治,旁遮普被瓜分成了印属和巴属两部分,将锡克人的家园分裂了。

当这些生活简单规律的教徒遇到高速变化的生活时,就会产生出两类倾向,一部分人迅速地融入了新的生活,并在商业社会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甚至成为了全印度最富庶的人群,而印度的政治制度也对锡克人是开放的,印度现在的总理曼莫汉·辛格就是锡克人。而另一部分人则会渐渐滑入原教旨主义的泥潭中,试图利用暴力来对抗社会的变化。

1980年代,这种原教旨主义的倾向恰好进入了爆发周期,并由于一个人的出现而激化了。这个人就是宾德兰瓦里(Jarnail Singh Bhindranwale)。

宾德兰瓦里作为锡克教激进派的领袖,成名于宗教内部的辩论,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由锡克人统治的国家,就像印度人属于印度,伊斯兰人属于巴基斯坦一样,锡克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国家。从这个理想出发,形成了许许多多激进的小派别,而宾德兰瓦里逐渐成为了领袖,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新的宗师。

当宾德兰瓦里获得越来越的声誉时,民间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1981年,宾德兰瓦里由于牵涉到杀害敌对派别的人员被捕,但因为证据不足被释放。之后他干脆住进了锡克教神圣的金庙之中。

金庙一直是锡克人最神圣的建筑,拥有豁免权,警方不得进入抓人。这样的豁免权使得宾德兰瓦里得以避开一切的法律审判。



金庙大门,与朝圣者。

而此时印度,在总理“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手中运行的却并不顺利,由于甘地政府实行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政策,印度的经济增长缓慢,长期维持在3%左右,人们的生活改善有限。这种情况下,旁遮普邦的离心倾向加剧,甚至甘地不得不宣布解散了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这种政治上的冲突增加了宾德兰瓦里的威信,同时也加剧了种族之间的恐怖主义行为。

围绕着如何对付这些分裂主义分子,印度政府也颇感头疼,他们无法容忍旁遮普地区出现一个“卡利斯坦”(分裂主义者心中新国家的名字),在宪法的框架内,又很难对宾德兰瓦里进行有效的审判,甚至对他实行抓捕都很困难。

宾德兰瓦里的活动仍然持续不断,他迅速将金庙变成了他的指挥部,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并开始训练武装人员。与此同时,旁遮普教派之间的恐怖活动也越来越多,种种迹象表明,这都与金庙中的新宗师有关。

1984年6月3日,印度政府断然下令,对宾德兰瓦里实行了军事打击。这个命名为蓝星行动的军事打击持续了3天,直到6日才结束。金庙的建筑遭到了大面积的毁损,83名士兵和492名平民伤亡,其中包括宾德兰瓦里本人。


阿卡·塔克哈殿。锡克元老们开会的地方,在1984年蓝星行动中毁损严重。

甘地夫人在军事上胜利了,然而并不足以掩饰印度政府的尴尬之处,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付分裂主义者都是困难的,不管在西班牙,还是在英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存在分裂主义倾向的地区。

当分裂主义遭遇宗教时,事情会更加难办。印度作为宗教构成最复杂的国家,想要消化掉宗教产生的离心力、维持统一,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这个任务至今仍然没有最后完成。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一个统一的印度虽然存在着离心的倾向和混乱,但把印度分开的想法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绩。


拥挤的阿姆利则街头。远处就是覆盖着金子的金庙。

宾德兰瓦里死后,仍然被人们当做英雄,他的名字被当做殉教者刻在了神圣的建筑上,在金庙的展览馆里,锡克教的史书把甘地夫人的军事打击当做锡克教受难的新证据。在一个民主的国家,这些言论都是允许的。甚至在国外,宾德兰瓦里的同情者也不在少数,有的政府认为印度政府贸然发动蓝星行动,是一种不明智。但是,谁又能提供更加明智的举动呢?更何况,最终要承担代价的还是她本人。

接下来,到了甘地夫人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