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行口渴、经间期腹泻案

 寂寞在繁衍 2015-08-16

颜晓钏整理

 

初诊:2012年9月27日。黄某某,38岁。经前口渴欲饮4年,经间期大便偏稀,日解1~2次。平素月经周期28天,经期8~9天,末次月经9月1日,量适中,色偏暗,偶有血块,偶有痛经,9月18 ~19日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纳可,平素大便无殊,泛酸。1-0-1-1。妇检: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少量白色糊状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平稳,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可,无压痛,左附件压痛(+),右附件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左附件炎、经行口渴、经间期腹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石斛15g、天花粉12g、牡蛎30g,7剂。

二诊:2012年10月19日。末次月经10月1日,经前口渴、经间期腹泻消失,泛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

方药:茯苓12g、薏苡仁20g、左金丸6g(吞)、瓦楞子50g、海螵蛸30g、半夏10g、槟榔10g,7贴。

按:马老认为本病是由脾阴不足所致。脾属阴中之至阴,为气血津液之源,主运化,经行时气血下注血海,脾阴益虚,脾虚失运,纳运乏力,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湿浊下泄,阴液无以上承,而故见经行口渴、经间期腹泻。治宜滋养脾阴。主方参苓白术散。加石斛以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石斛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治疗腹泻的记载。天花粉清热生津。天花粉与石斛配合使用,以达到生津的标本兼治作用。牡蛎味咸,为制酸剂,养阴生津,有治疗口渴的作用。另患者脾阴虚湿热盛致阳气动而扰动血海,故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暗,滋养脾阴则血止。二诊经行口渴,经间期腹泻消失,仍存泛酸,马老认为该患者存在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故仍有泛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乃肝经火郁之候。治宜左金丸清泻肝火,海螵蛸、瓦楞子大剂量使用收湿制酸。患者脾虚日久,湿盛,故进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因槟榔在炮制过程中经过石灰,石灰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碳酸钙为碱性物质,可中和胃酸,故用于此制酸。服上方后,泛酸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