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萍整理 初诊:2013.12.18。范某,26岁。孕足月顺利产下一名活婴母乳喂养,产后41天B超示宫腔分离条索在当地就诊给予安坤颗粒治疗,现是产后46天,阴道仍有少量出血,色鲜红,无腹痛。产后汗出如雨,头痛,流涕,目痛,牙龈肿痛及全身关节疼痛不利,休息能缓解。手指关节受风后疼痛,畏寒气短。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则:补血益气,通络止痛。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g 桂枝6g 麸白芍10g 生姜5片 大枣5个)加桑枝15g、忍冬藤10g、威灵仙10g,3剂。 珠儿参20g 地骨皮20g 细辛5g,3剂水煎漱口。 二诊:2013.12.21。症同上,无其它不适。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羌活9g 独活9g,5剂。 三诊:2013.12.26。汗出,身痛及关节痛明显好转,仍有腰酸痛,夜间小腹冷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大便软。头痛,流涕,龈肿,目痛均除。舌脉如上。 妇检示:外阴(-),阴道畅,分泌物见出血,量中,宫颈光,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好,压痛(-),双附件(-)。 方药:中药守上方去桑枝加鹿角霜10g,5剂。 四诊:阴道出血增多2天今稍减,色红,腰痛。 方药:胶艾汤(川芎6g 阿胶10g 艾叶6g 蜜甘草6g 当归6g 麸白芍10g 熟地黄15g)加仙鹤草30g、荆芥炭10g、侧柏10g,3剂。 五诊:2014.1.3。阴道出血净已3天,腰痛。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杜仲10g,3剂。 六诊:双眼痛不适3天,咽痛,胃脘不适,短气。 方药:羊乳15g 桔梗5g 生甘草5g 木蝴蝶5g 北沙参10g 佛手10g 金果榄5g,5剂。 按语:《内经》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产后百脉空虚,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气血不足,血脉失其荣养“不荣则痛”黄芪甘温补气,补在表之卫气使理闭,桂枝散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络,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麸白芍养血和营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和表里。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芪芍之功,与生姜为伍和营卫,调诸药。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忍冬藤《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痛,祛风通络;羌活性较燥烈,偏于发散,风湿在上者为宜;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不及羌活,而善于治下部之痹痛;鹿角霜能补肾强腰又能祛风。共服用13剂后产后身痛均除。 产后多虚,使阴液亏少,阴不制阳,虚火上炎而引起牙龈肿。马老用珠儿参清热养阴,消肿止痛;地骨皮又能清虚火;细辛能止痛;使上三味药水煎漱口不拘次数,3剂症状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