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干货:如何才能深入的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精准投资股票!

 whx虚竹 2015-08-16


怎样才能深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

第一,研究公司所属的行业。要知道行业的大致发展方向、脉络、增速、未来空间及最新进展情况,要知道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处于什么位置,了解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劣势。我选择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或细分行业的优势性企业。因为只有行业龙头或优势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如果一个行业连龙头企业都生存困难,赚不了钱,那么该行业基本是不值得投资的行业。

第二,研究公司的主营业务。必须明确知道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有几块业务,上市以来的增速如何,利润主要是哪块业务贡献的,哪块业务未来可能潜力十足。这都必须要做到心里清楚。

第三,研究公司的募投项目。尤其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小公司刚刚上市,业务不成型,竞争优势不稳固,融资渠道刚刚打通,利润几乎很少。此时,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募投项目。看看公司上市融了多少资本,准备投向哪些项目,这些项目未来的潜力如何,何时投产贡献利润。这都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研究清楚了这些项目未来可能的产出和收益,我们的投资才能做到心里有底。

第四,研究企业的成长性。成长性的研究重点是营收和利润的增速研究。股价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的成长,成长才是股价的发动机和驱动力。在研究增速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同比,环比,更要看年均复合增长的数据,这样才能看到成长增速的真正变化趋势,看到企业何时业绩加速,何时业绩减速。

第五,企业盈利能力研究。盈利能力研究的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1、看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变化趋势,唯有毛利率、净利率不断提升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优势的企业;2、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这些指标。一般来说,这些指标低于15%,基本是不值得研究的企业,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还没有形成,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和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但是这里有一个区别,那就是这些指标针对的是高价值高竞争优势企业。而对于刚上市的小企业,这类指标不适合评估,对于这些小企业,另有一套评估标准。

第六,企业的营运能力研究。企业营运能力研究的核心,其实就是通过对企业营运过程关键指标的分析,识别企业的管理运营水平。我个人通常是一方面比较企业多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通过发展趋势的变化,透视企业的营运管理水平和管理层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把这些指标放在同类板块中进行比较,看看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运营效率和水平如何。

第七,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研究。其实就是阅读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看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项如何,资产是否优良,是否存在很大的负债风险。重点是看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长短期借款、预收账款等大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占比分析,我们基本能确定企业的营运模式,究竟是先款后货的模式还是先货后款的模式,可以确定企业的资产是轻资产模式还是重资产模式,因为资产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资产在二级市场是该享有折价还是溢价,决定了资产的定价。

第八,企业的现金流分析。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和血液,不能创造现金流的企业,是严重失血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虽然可能有资产,但也只能是苟延残喘。在现金流分析中,我重点看经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即在经营现金流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性支出)和净利润现金含量、销售收入现金含量四项指标。

第九,估值分析。估值就是对企业估价,也就是确定企业值多少钱,你只有明确知道企业值多少钱,你才能与当下的股价对比,确认是低估还是高估,决定买不买,否则就无从下手。对于估值,最权威的估值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即DCF模型法),但这个方法变量太多,变量稍微偏离一刻度,计算的结果就千差万别,事实上很不好用。在实践中,我多采用历史估值法和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估值法。有时候也参考PE、PB或市值估值法。

第十,企业的看点分析。也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看点有哪些,这些看点也是股价爆发的驱动力和导火索。光是好企业没有引爆点,没有催化剂,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比较漫长,所以在立足企业的同时,我也侧重研究股价的驱动因素和催化剂,这样做可能让投资更加锦上添花。

通过以上10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大致能搞清一个公司的基本信息,能识别出这个企业的质地如何,是不是值得投资。但投资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企业的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跟踪研究、不断的评估和聚焦,才可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企业。

如何识别好企业、好生意,是投资的第一课,如何识别好价格,好时机,是投资的第二课。两者都重要,都不容易做到。识别好企业好生意,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研究;识别好价格、好时机需要长期的跟踪和耐心的等待,是对心性、耐心、自控能力的考验。真的不容易!

投资,知易行难,这个市场根本没有老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修行的路上。

上市公司的财务真相及破解

招数一: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

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因无须合并报表,因而不必以对外的销售作为最终的销售实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销售 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亦增加;而对于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来说,则是应付账款和存货的增加。总体而言,并未对外实现销售,但上市公司自身 已合法地实现了销售。这种制造利润的手段很难持续,而且应收账款的潜在坏账损失风险较大。

招数二:在不同控股程度子公司间的安排销售

在同时拥有几家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且均经营同一业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之间分配订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 的。如果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润,可将订单全部或大部分交由本部工厂或控股程度高的子公司生产,降低少数股东损益;反之,则是将订单大部分交由控股程度低的子 公司生产,提高少数股东收益,如少数股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控股股东所获收益因此增加。该手段也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规避税收。

招数三: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

上市公司如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用于再销售,则其溢价需合并抵消,因而对合并报表的盈利无贡献。但如果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 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则一方面,该类交易无须披露,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采购后形成固定资产,则子公司的销售可确认实现。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 合并报表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虽定价过高,但因其折旧分多年提取,因而当期利润增加因素远高于因折旧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因素。

招数四:变更销售收入确认方式

有一类上市公司,它们并非销售单一产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 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类比率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当期盈利。如果当年接获 的订单很多,而公司如提高开始阶段收入实现比率,则当期利润增加。成本造假三招

招数五: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变化

虽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以及各项费用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有一定的弹性。比如销售折扣,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单列 为一项目,而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销售费用,作为给分销或零售商的销售佣金。该种归类的变化会导致费用比率的非经常性的波动。此外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 间,也有一些归类上的差异,如对销售办事处的租金及折旧支出,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管理费用,有的将其归入销售费用。如果上市公司的归类发生变化,则费用 比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招数六:变通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

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 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该类政策的变化对广告费用支出较大的消费品类公司影响很大。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广告费 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东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情 况高估了当期利润,后一种情况则是低估了当期利润。

招数七:利息费用资本化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 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 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此外利息费用的资本化也常被用来作为降低费用和提高利润的手段。税收造假两招

招数八:所得税返还款的确认期间作弊

目前一部分上市公司执行地方财政返还18%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返还的所得税款,有的上市公司采用权责发生制来确认,有的上市公司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亦即于实际收到所得税返还款时确认收益。如确认政策有变动,或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则不同期间的所得税返还款确认金额存在较大弹性。

招数九

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规避增值税对于实行垂直一体化的上市公司,如果上游环节免交增值税,但其免交的增值税额仍可作为下游环节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则上市公司可通 过提高上游环节的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进项税额,从而达到规避增值税的目的,而且对于免交增值税的企业,其被抵扣的进项税额将直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资产造假五招

招数十: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收益

资产转让是上市公司提高当期收益的最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对于控股股东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其支持的主要手段便是溢价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投资以及固定资产等,这通常是资产重组的第一步。

招数十一:以不良实物资产对外投资

上市公司以不良实物资产与控股股东合资成立公司,由此来降低该不良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

招数十二:调节股权投资比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对于持有股权比率20%以下的子公司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持有股权比率20%以 上的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子公司的收益必须在分红时才能体现为母公司的收益,而同样子公司的亏损也不会反映在当期的母公司的报表中。而 采用收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收益,一般在当期按母公司持有的股权比率确认为当期的损益。因此对于连年亏损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将其股权减持至19%,以暂时隐藏该项亏损;而对于盈利状况较好的子公司,如股权比率在20%以下,上市公司一般会寻求提高股权比率至20%以上。

招数十三:折旧和摊销年限自我“调节”

对于某些上市公司而言,固定资产折旧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大,因而固定资产折旧金额的变化对最终利润的影响也较大。上市公司一般通过将折旧比率确定为一个区间,从而在每年折旧金额确定上拥有较大弹性。

上市公司在收购股权过程中会形成股权投资差额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对于借方余额,一般是溢价收购所形成,会计准则要求在10年内摊销完;对于贷方余额,一般是折价收购所形成,要求在10年以上期间内摊销完。由此在确定摊销年限方面,上市公司拥有一定的调节余地。此外,溢价收购的资产可产生回报的时间可能仅在五年以内或是更短,而溢价的成本摊销则可长达10年,因而该项投资短期收益被人为提高,而长期收益会大幅下降,甚至亏损。

招数十四: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

目前要求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有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存货跌价损失准备)、长短期投资(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另外固定资产也可望要求提取减值准备。以上各项准备的提取在实施当年因允许追溯调整,从而给上市公司机会将各类损失在以前各年度体现,因而只影响到当期股东权益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而对当期利润没有太大影响。此外在准备提取和冲回方面,上市公司有很大的自我调节余地。

如何化解造假“招数”

在做上市公司分析时,要首先了解公司的控股股东的情况以及公司所属子公司的情况,了解控股股东的控股比率、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重 要性、控股股东所拥有的其他资产以及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等。对于子公司,要了解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权比率、子公司销售与母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的相关性、子 公司销售额和盈利对母公司的贡献度以及各子公司的所得税率和执行优惠税率的阶段。除了解了有关的关联方之外,还需对关联方之间的各类交易做详细的了解和深入分析。对其中交易量大、交易所产生收益大的交易行为,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及支付手段予以特别关注。该类关联交易主要包括资产转让、组建合资公司、销售、采购、商标使用以及资金占用等。 要对财政部出台的各项新会计政策,对新的税收及税收优惠政策予以跟踪,从而对政策变化有及时的反应和分析。此外还需对企业自身会计 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调节予以关注,一般上市公司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而可能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包括: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固定资产折旧和投资差额摊销年 限的变化;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收回等,所得税率及流转税率的变化,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变化以及广告费的摊销与否等。

另外,考虑到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安排的主要动因,对有明确筹资计划的以及有现金缺口的上市公司一般应给予特别的关注。有的财务安排并 不能从会计报表附注以及关联方和关联交易分析中发现,因而需要对财务报表自身进行详细分析,因为财务安排的结果必然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对于财务报表中各项 目的异常变化,亦即与行业的发展轨迹、公司的竞争地位以及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管理要素相背离的报表项目的变化,一般应从以上分析的各项财务“陷阱”中去寻找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