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母亲

 未来决定现在 2015-08-16

文:头妈

相识

父亲33岁才娶了母亲,那年母亲21岁,他俩都属兔,却是差了一轮的两只兔子。没想到,最后真的是差了一个轮回。

父亲无数次地同我们讲过他初见母亲的情形,以及母亲是如何喜欢上他要嫁给他的。他说他挑了一担米线在母亲的村庄叫卖,路过母亲家门口时停了下来,母亲过来买米线。母亲见他有米线可卖,觉得家里肯定不缺吃的,就中意父亲了。怎么听着都像是一见钟情的故事,我表示怀疑,父亲就说:“那你去问你妈。”母亲却也并不反驳。许多年后,我将信将疑地问母亲到底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母亲才戳穿了父亲的“谎言”。

他们的相识就像那个年代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是经媒人介绍认识的。父亲在朋友家里玩,朋友拉二胡,他吹笛子。母亲和朋友也被叫去玩,这就算第一次见面了。第一次约会时,父亲给了母亲5元钱买零食,结果母亲把5元钱都拿走了,并没把剩下的钱还给父亲。多年后,父亲对此事还“耿耿于怀”。其实那时候父亲家里很穷,根本没有钱能让他娶媳妇,甚至要等我姑姑出嫁了拿到聘礼才有钱让他娶媳妇。所以父亲到33岁时才娶了母亲。我一直想不明白,正当妙龄的母亲那时怎么就嫁给了父亲这样一个年纪大,不帅,也没钱没房的人呢。也许母亲当时是看中了父亲是个老实人,好歹是住镇上的,还做了点小买卖,觉得总比自己家强点,于是就嫁了。

结婚的新房是借用的,他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家里就是一层小平房,住了三兄弟及各自的一大家子人。结婚前,父亲摆书摊卖过小人书,也挑米线走村串巷卖,并没有稳定的收入。结婚后,父亲学培菌技术,种过蘑菇;开过小饭馆,卖点酒菜面饭;也去异地学做糕点,卖过糕饼麻花;但是这些生意并不顺利,最后父亲向姑丈借了50元开起一家杂货铺,卖日常油盐酱醋和干货。没想到,这个杂货铺一开就是三十多年,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成了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这也成为父亲一生引以为傲的事,他总说自己是借50元白手起家的。白手起家

之前生意亏损欠了不少外债,所以自从有了杂货铺,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货架的摆放,货物的数量以及店铺的选址等都要反复考虑。为了杂货铺的事,他们也曾吵过架,但这个过程总是苦并快乐充实着。因为日子有盼头,想着能把外债还了,攒点积蓄加一层楼,然后家里每人都有自己的卧室,有单独的卫生间。这些愿望后来真的都慢慢实现了,但是前后一共花了十五年的时间。

杂货铺的收入只够日常开销,想盖一座自已的房子还远远不够。后来在全镇如火如荼的养殖业中,父亲和朋友也一起尝试培育黄花鱼鱼苗。第一年,血本无归。父亲不甘心,第二年重头再来。果然第二年父亲赚了不少,终于用这笔钱盖起了两层楼房。第三年,父亲果断收手,而那一年养殖户们又血本无归。人们纷纷说父亲聪明,预料到形势不好。父亲说是自已胆小,赚到就行了。知足才能常乐。

母亲这辈子除了家里,就是店里,她的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因为要趁早市多卖点货,她每天和父亲凌晨三四点起床开铺子,傍晚五点收摊后回家做家务。我从没见她去邻居家串过门,从没见她和三姑六婆在一起嚼舌根。她所有的心思都在杂货铺上,在赚钱改善生活上。从前她说这辈子要是能有5000元的积蓄就知足了。后来日子好了,再问她时,她就说5000元已经不够了,50万也不够,要有500万才行。当然,这辈子,她和父亲再怎么辛苦也攒不了500万。但是,为了日子能过得好一点,让她吃什么样的苦都行。

她坚持早饭一定要自己做,在家吃。曾经,我为了不在家里吃早饭,为了能从她那儿要一两块钱到小吃店吃,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然后跟母亲说要去上学,等不及吃早饭。大部分情况下,她第二天总会更早起,然后继续让我在家吃。难得有一两次会给我一块钱到街上吃,这时我就跟过节似得高兴。至今在我的印象中,那时我总是等着泡在冷水中的高压锅降压,然后吃完滚烫的粥去上学。后来母亲说起我小时候读书很用功,总是天刚亮就要去上学。其实她哪里知道,我到了学校总是在门口等着,学校大门进不去,教室小门也进不去。同甘共苦

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过年过节过生日,母亲从来不含糊。这一点,至今想来,我都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教会我日子再苦,也要苦中作乐,再困难也要把日子过精致。母亲手巧,粽子饺子汤圆样样都会包。过节,她就给我们烧好吃的。过年,除了新衣还会给我们崭新的压岁钱。即使是给2块钱的压岁钱,她也会换成10张2毛钱的新钱给我们。家里每一个人的生日她都记得,通常她都会煮一碗蜜枣鸡蛋羹,年年如此。即便后来我和妹妹到外地求学或工作,她和父亲也会提前一天打电话告知我们生日要到了。正因为有他们的榜样,父母的生日我也都记得,每年都会打个电话或买点礼物送给他们。苦日子不怕,整天愁眉苦脸地过日子才可怕。正因为父母亲的乐观与坦然,虽然从小知道自己家里不富裕,但也从未觉得贫穷。整个夏天,2毛钱的棒冰,我和妹妹一人凑一毛也能每人每天吃半根。直到有一天,母亲对我们说,家里的欠债全部还光了,我们才知道原来家里欠了别人不少钱,但他们从来没有将这种压力转嫁给我们,而他们的金钱观也是让我受用匪浅。

父亲少年时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饿极的时候野草野菜吃到吐。因此他这辈子在吃的方面从来不亏待自己,而母亲则在穿的方面比较讲究。一个好吃,一个好穿。家里条件好了以后,父亲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说现在想吃的时候不吃,等老了牙齿咬不动就吃不了了。母亲喜欢穿与别人不同的漂亮衣服,总是把自己打扮地干净利索体面,也从来不允许我们穿着睡衣上大街。我参加工作后,经常买专卖店的衣服给她穿,她也乐意我给她买,穿起来的效果一点也不输城里的阿姨们。我有时候想,如果母亲识点字,有点文化的话,她会成为一位更出色的女性。父母亲该省时省,但该花时也不吝啬。钱是省出来的,更是赚出来的。父亲甚至说钱不花出去就不是自己的,那是银行的。在吃穿用行上,父亲一直认为能用钱解决就会更方便的事,就没必要让自己受苦。这点,他跟很多传统的节俭父母不同,中国要是多几个像我父亲这样的人,还愁内需不足?

父亲老来迷上了乒乓球,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买了个乒乓球桌放家里,午饭后就找朋友来切磋,店里的事也少管了,天天研究他的乒乓秘诀。母亲因为这事没少说他,就像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自已老公打游戏一样,母亲扬言要把他的乒乓球扔到灶里给烧了。后来父亲想了一个办法让母亲不再唠叨。他竟然教母亲学起打乒乓球,母亲还真的去学了,打得还有模有样。

父亲与母亲的性格其实相差蛮大的。一个脾气急躁,一个性情温和,典型的严父慈母;一个好面子,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得罪人, 另一个却一点也不会让外人占着便宜。尤其是在借钱这个问题上。有点积蓄后,亲朋好友就找上门来借钱了。父亲每次都抹不开面子,即使自己的钱是有用场的,他也不好意思拒绝。每当这个时候,就需要母亲出面来挡。不是不借,而是量力而行。父亲性子急,有时候面对客户也不耐心。母亲就很会招揽生意,嘴也甜,手脚麻利,如果没有母亲,杂货铺的生意是要大打折扣的。母亲生病住院后,父亲就经常说生意大不如前。离别

母亲是在2010年初查出得了宫颈癌。之前身体虽有不适,但她放不下铺子的生意,也从未当回事。拖了半年之后,母亲终于愿意去医院检查,结果就是癌了。住院、手术、放化疗,妹妹一直在旁照顾。父亲平时医院和家两头跑,我是杭州和福州两头跑,弟弟在家看店。我们从未告诉母亲她的真实病情,一直瞒着她。随着母亲病情的加重恶化,父亲的压力越来越大,几次跟我谈起母亲的病情都潸然泪下。母亲说人这辈子要当两次小孩,父亲说人这辈子要当两次单身汉。他最怕的就是母亲先他而去,留他一个人在世上孤苦伶仃。

虽然从未告诉母亲她的病情,但放化疗几个疗程做下来,以及身上越来越剧烈的癌痛,她自己心里其实是清楚的。化疗结束后,有半年的时间母亲的状态很好,人人都说她生病后反而比以前更好看了。但她依然闲不下来,店里的事仍然在操心。没过多久,病情复发。原以为是肾结石,还一边忍着疼痛一边烧饭,床上躺一会儿再去厨房烧一会儿。老天只给了她一个肾,肾结石演变成尿毒症,然后就是长期的透析和癌痛。夜里总被痛醒,然后我们就给她揉,要求医生给她打止痛针。在病痛的折磨下,一百二十多斤的她最后瘦到了八十多斤,身体内部不断出血。最后她自己都不再坚持治疗了,2012年初主动要求出院回家过年。出院时她不希望坐救护车,说是怕村里人知道。于是,傍晚找了一辆车载她悄悄回家。

母亲回家时是农历十二月份,天气已经很冷了。她虚弱得起不来,只能躺在床上,即使这样还是不忘嘱咐父亲天冷多穿条裤子。她说哪怕以后让她一直趟在床上起不来,但能听到我们回家叫一声“妈”,她也知足了。但是,老天连这个愿望也没能满足她。那天晚上,我和妹妹守夜。凌晨两点给她换尿不湿时,她喘不过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她努力想对我们说话,我从她的口型中知道她想说的是“死”。母亲直到死前,意识一直是清楚的,最后她还是离我们而去了。那几天特别冷,还下起了米粒大小的雪。我们跪在冰冷的地上给她送行,父亲哭得声嘶力竭,无法自已。他说奶奶去世时他也没这么哭过。

母亲50岁不到就早早地离开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两年是极其痛苦的两年。她曾经问我:“这辈子这样是不是足够了?”这个问题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她。那时我的工作正走上正轨,杂货铺的生意也不错,正是父母亲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她就得了重病。她永远看不到我们结婚生子了。

母亲走了以后,妹妹继续照顾父亲。去年妹妹出嫁,父亲虽然和弟弟一起住,但恶劣的父子关系并未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有所改善,父亲相当于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洗衣,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睡觉,所有的事情他都得重新习惯自已做。他说他不会再找一个伴的。而我知道,母亲把他照顾得太好了,再也没人能像母亲那样温柔地对他,照顾他的起居,忍受他的脾气。他再也找不到母亲了。

一辈子

我的父亲母亲生了三个儿女,这辈子就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忙活着,永远怀抱着希望面对生活,过着平凡的日子。坦然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不过分担忧,只向前看一米,把眼前的日子过踏实过精致。现在他们一个走了,一个老了,由我们继续延续他们的生命,这就是他们的一辈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