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蒿,苗寨深山“候鸟”的乡恋

 负鹏载舟 2015-08-16

芒蒿,苗寨深山 候鸟 的乡恋- 地域文化- 柳州新闻网


芒蒿,苗寨深山“候鸟”的乡恋

2013-02-24 21:42:23   来源:柳州晚报   

 
    姑娘被摸手,一年吉祥运
 
    “芒蒿”打滚嬉戏乐
 
    芒蒿送礼,众人争抢
核心提示
    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说来话长,可谓上下五千年。不过,故事虽古老,至今却仍在上演。这是一个关于“神灵鬼怪”的故事。我打小就爱听这类故事……
    泥上行车突遇“仙境”2013年2月18日(大年初九)清晨,
我们开着一辆五菱微型车前往桂北融安深山,寻找一座苗寨。早前听说,这座苗寨里一逢大年初九,必有“神灵鬼怪”出没。我非常渴望能见识一下。
    寨子虽离县城不过30多公里,不过途中有不少“魔鬼”路段。几天的春雨连绵,让这条山路泥泞不堪,车子开快了就在泥上打漂,旁边就是坡崖;慢了呢,很容易深陷泥淖,泥巴直接顶到底盘,使车子动弹不得。一行7人,进出都数次下车推行,受尽泥泞之苦。有人开玩笑说,若是唐僧师徒当年至此,即便没有妖魔鬼怪的加害,光是在这样的路上行走也可算是一难了。
    不过闲话少说,先说我们进山面见那些“神灵鬼怪”的事吧!大家相信有仙境吗?我不信,却相信有像文人笔下描绘的仙境一样的地方。当路旁出现河流的时候,我们的车开始在云雾中穿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些云雾在河谷中生成,汇聚,飘荡,让群山树林时隐时现。
    一个多时辰后,车子艰难地爬上了一处坡顶,眼前突然豁然开朗。坡下是一处宽阔的河谷,江流如带,云雾蒸腾,依山而建的苗寨楼台亭阁仿佛被云雾托起,又倒映在水中。江上有小船往来,也不时被云雾笼罩,竟像划行在云端。
    这座苗寨叫大袍,位于融安县北部,为该县长安镇安宁村所辖。不过,美如仙境的大袍给村民带来的并不是神仙日子。大袍屯有100多户人家,共有420口人。平时,在此常住的多是一些空巢老人,村中田地严重不足,人均不够一分田,生计艰难,青壮年每年都外出打工以养家糊口。不过,在每年的大年初九,他们就像一群候鸟,不论身在北方还是南方,都会不辞辛苦地回到家里,与亲友们欢聚一堂。
    大年初九这一天,是大袍最重要的节日,除夕都没这么热闹。一大早,苗寨的男女老幼都已穿戴着节日的盛装集结在芦笙坪上,又激动又紧张地等待着“神灵鬼怪”的降临。他们等来的到底是神灵还是鬼怪?只有耐心等待才能见分晓。
    
芒蒿来袭苗寨狂欢
    苗人称他们等待的神灵或鬼怪名叫芒蒿。他们最盛大的节日也叫芒蒿节。芒蒿是神灵还是鬼怪,他们也说不清楚。
    “芒蒿们现在正集结在山那边的河滩。”寨中的文化人—— — 退休老师凤民珍说,前几天,村中有十几名青年突然集体“失踪”。今天,芒蒿将“附体”在他们身上,从山上下来给人们除灾祛病。芒蒿“附体”(装扮)的地点是十分隐秘的,也不给人窥视,否则就不灵验。
    这听起来,芒蒿似乎应该是一种能带来福佑的神灵。不过,随着芒蒿 降临时刻的逼迫,我看到芦笙坪上的人们却紧张了起来。男人们围成一堆,吹响了芦笙。隔壁村吉兴苗寨的寨民也扛着芦笙前来助阵。“呜呜哔哔”……芦笙坪上一时笛声大作,鞭炮声也开始响个不停。
    “来了来了!”山坳处果然传来了锣鼓声,一群身披绿色芒草,头戴各种或丑陋或狰狞面具的“怪物”突然向寨中袭来。老人们手持果品或鞭炮严阵以待,孩子们战战兢兢举足欲逃,姑娘们忐忑不安骚动不已。
    芒蒿们冲进芦笙坪时,人们开始向“它们”投掷果品,有外出打工得钱回来的也突然不时向天上抛洒一把钞票,让芒蒿们去争抢。围观的人们     也乐得观赏“它们”为食物或钞票争得人仰马翻,丑态百出。不过,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向“它们”投掷鞭炮进行驱赶。又欢迎,又害怕,看得出来,苗人对芒蒿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复杂。
    而“吃饱”“拿够”了的芒蒿,此时却开始体现出“它们”的本性来。
    “它们”开始举着沾满锅灰的手走村串巷,追逐着抹在人们的脸上。人们通常还是很欢迎被芒蒿抹黑脸的,因为传说中,被芒蒿摸一摸脸,可除灾祛病,老人可得长寿,孩子可得健康成长,青年更加健壮,姑娘更加漂亮。
    但芒蒿也会搞恶作剧,或在孩子面前张牙舞爪,吓唬他们,如果有哪个孩子胆小逃跑,“它们”就紧追不放,撵着满寨子跑;或遇着漂亮姑娘,“它们”也会爱慕,甚至动手动脚,若哪个姑娘不幸被逮住了,必被涂黑脸,还被“非礼”一番才能脱身。
    这些芒蒿有些很爱水,一见到水坑就会在里面翻滚一番,让全身沾满了泥水,然后恶作剧般地到人多的地方抖动,将泥水溅到人们身上,弄得人群四散。
    凤民珍说,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或追求姑娘,芒蒿还会进屋里去“抢”。正门有神灵护卫,芒蒿不能从正门进屋。为达目的,“它们”就会爬楼,从窗户进去。为了阻止“它们”,人们只好送“它们”一些钱物,“它们”才肯罢休。追求姑娘的,姑娘则只好在窗口用木棍将“它们”打下去。这时,芒蒿往往窘态百出,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环节今年没有上演。
    吃饱了,闹够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开始一起拿着竹鞭呐喊着去抽打“它们”,把“它们”赶回山里。
    由此可见,芒蒿应该是诞生于山泽的鬼怪,是不祥之物,是不能留它们过夜的。凤民珍说,赶走它们,便是赶走灾祸和疾病,保得寨子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这其实跟汉族为主的其他民族除夕夜守夜活动是一样的。传说中,“年”也是一种怪物,每年春节一到便出来祸害百姓。为了赶走“年”这只怪兽,除夕夜,新“年”一到,人们就鸣放鞭炮驱赶它。
    不同的是,汉族人直接驱赶    “年”,而苗族人却先赠给芒蒿一定的食物礼品,然后才赶走它们。这是为何?据说,这是因为这里的苗族人欠着芒蒿一份人情。
    
溯流寻源“芒蒿”家世
    流经大袍的河流叫泗潍河,发源于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元宝山。在离源头不远的山中有一个苗寨叫吉曼。相传,吉曼便是芒蒿的发祥地,创始人叫梁德佬。2010年3月3日,在融水安陲芒蒿节结束后一天,我曾前往吉曼探寻芒蒿的秘密。
    在吉曼屯,梁德佬的第13代孙,时年79岁的寨民梁朝兴告诉我,梁德佬是最早定居泗维河源头的苗族先祖,后来子孙不断繁衍,沿着泗维河往下,吉曼 、小平沟 、吉兴 、朝口 、洋岭 、乌吉 、乌勇及融安县的大袍等苗寨中梁姓苗民都是梁德佬的后代。他们代代相传,都有跳芒蒿的习俗。
    梁朝兴说:“据以前的老人讲,芒蒿最开始是用来吓唬盗贼的。”梁德佬在吉曼安家后,因独门独户,那些在深山中伐木的人一没有东西吃,就跑到梁家偷。梁家的山林也经常被偷砍。当时,一直盛传元宝山中有山魈,经常袭击人。这是进山的人最害怕的事。梁德佬灵机一动,就让几个儿子扮成传说中山魈野人的样子,从山上持木棒呼啸而下,吓走了盗贼。
    融安大袍屯中,梁 、凤 、董三姓是大姓,其中梁 、凤寨民说自己祖先都是从吉曼迁来的,也由此带来了祖先的“鬼怪”——  芒蒿。
    这也就是苗人对芒蒿又礼遇又驱逐的原因。不过,苗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这样的民间传说非常有局限性,我怀疑在梁德佬之前,这种可归类为傩文化的驱鬼除疫活动,在苗族先民中早就存在。在史书典籍里,关于苗族和与芒蒿相似的鬼怪密切关
系比比皆是。


 
“芒蒿”奔放起舞。
 
许多游客被芒蒿节所吸引前来采风
 
几名后生在抹脸装扮“芒蒿”同伴。
 
一名装扮好的“芒蒿”在休息。
 
山野上的“芒蒿”。
山泽之民鬼怪传说
苗族过去崇巫术,信仰万物有灵,认为山泽中木 、石 、鸟 、兽等皆可日久成精怪。远古时期,便多有苗民与鬼魅共舞的记录。
众所周知,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在湖南 、贵州和广西一带。不过,可能很少人知道,“黎民百姓”这四个字里,“黎民”二字就源自苗族的先人。
四五千年前,有一个叫九黎的部落联盟,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今湖北 、湖南及江西一带。或说大抵上古之时,江汉之区皆为黎境。据考证,苗族的祖先出自九黎。九黎的首领便是上古时期著名的战神蚩尤。
蚩尤本是炎帝部属,约在4600多年前,黄帝击败炎帝,炎 、黄始合二为一。蚩尤不甘心失败,曾率九黎之众进攻炎帝,后败于炎 、黄两帝联军。
在唐代杜佑编撰《通典·乐典》中有载:“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以御之,余惊慌而退也。”逐鹿中原的典故便出自此战。也就是说,苗族先祖曾经与炎 、黄二帝争天下。相传,蚩尤所率的“魑魅之师”曾经战无不胜。所谓“魑魅”即山灵水怪,据说能呼风唤雨,飞沙走石。蚩尤崇巫术,善布毒雾阵。黄帝之师曾陷阵中,后有人发明了指南车,才得以突围,最后击败蚩尤。
实际上,揭开神话的面纱,蚩尤的“魑魅之师”不过借鬼魅附体之说,以怪异的装扮虚张声势,吓唬人罢了。他没想到的是,4600多年后,他在大苗山的子孙梁德佬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吓跑盗贼。这或许只是历史的巧合,又或许是冥冥中血脉相承的因子在起作用。
蚩尤死后,九黎之众多数归附了黄帝,被称为黎民,汉族则自称百姓,这就是“黎民百姓”的来历。
九黎之族的骁勇和凝聚力,让历代统治者都深以为患,不断地进行剿灭,苗族人因此四处迁徙,最后又回到祖宗之地,定居于南方深山水泽之地,与魑魅魍魉为伍,以逃避战乱。
魑魅魍魉芒蒿原型?
从古今对照来看,上古时代的魑魅魍魉跟现在的芒蒿实际上是同源之物。有趣的是,我在对照中发现,两者不仅形似,都有面具和怪异装扮,在性情上也多有吻合。
芒蒿贪吃好色。我市民俗专家黄晓平说,原来公芒蒿的装扮有用金猫蔸(一种植物根部)或甘蔗 、竹蔸等做成的生殖器。
“它们”在吊脚楼下遇见漂亮姑娘,就想跟姑娘“赖手”(苗族习俗,男女两手相触,以示爱慕),如姑娘不理睬,甚至关门,他就手执金猫蔸对着姑娘滑动。
他在路上遇到姑娘也想“赖手”,如姑娘不给,甚至跑开,他就追赶,抓住后,抱住姑娘,就“轻薄”一番。
巧的是,据说上古时代的魑魅魍魉也专爱吃美女。
此外,芒蒿好水。在跳芒蒿表演中,我发现,芒蒿逢水必喜,经常在水坑中打滚嬉戏。芒蒿在表演中还喜欢张牙舞爪,惊吓小孩,并以此为乐。这两种喜好我们也在典籍里找到相应的记录。
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后为黄帝之孙颛顼管辖。因此,人们认为颛顼也是苗族的先祖。《山海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也说:“颛顼有子曰黎,为苗民。”而在汉代蔡邕的《独断》里则有:“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弱水(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由此可见,魍魉之流与芒蒿一样,都喜水,并喜欢惊吓小孩。
形似 、好色 、喜水 、喜欢惊吓小孩,魍魉之流与芒蒿性情上诸多吻合,让人不得不怀疑,两者之间或有“血缘关系”。汉族等其他民族也常在春节以各种形式驱瘟鬼 、魍魉之流,与苗族人的驱赶芒蒿是相类似的。
不过,在跳芒蒿表演里,也有让我迷惑不解的仪式。比如,2010年春天,在吉曼寻访的时候,寨民梁朝兴告诉我,以前跳芒蒿之前,还有一个背狗上山请芒蒿的仪式。
为什么要背狗去请芒蒿?有人推测,这是因为狗对苗人有恩。传说中,大洪水时期,是狗为被洪水围困的苗人找来了谷种,让苗人得以继续生存繁衍。苗人从此把狗当成家人,因此,请芒蒿也要让狗出面。
然而,这样的说法没有太强的说服力。或许秘密还应该到远古时代去寻找。
实际上,苗族在历史上有以犬为图腾的记载。祖颛顼死后,姬俊(号高辛氏,黄帝的曾孙)即位,时有犬戎入侵,高辛氏答应谁能斩下敌尊吴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
结果高辛氏的神犬盘瓠做到了,高辛氏只好将公主嫁给了盘瓠。
盘瓠背着公主进入深山,成为山中之王,繁衍了六男六女。盘瓠就是现在瑶族 、苗族和畲族共同的始祖。
盘瓠曾管理山林水泽,此中鬼怪都要听其号令,这或许才是此处苗族人为什么背狗请芒蒿的历史文化渊源。
难维生计难舍芒蒿元宝山曾经是柳州最后的净土,交通的闭塞让那里的苗族同胞以及他们的芒蒿文化鲜为人知。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交通状况才有所改善。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芒蒿文化甫一露面就无比惊艳,吸引了许多人的猎奇目光。融水安陲和融安大袍因此闻名。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系列坡会群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 ,“十七坡”安陲芒蒿节因其神秘的芒蒿文化而成为最受瞩目的坡会之一。
不过 ,长期以来 ,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 ,芒蒿的表演没有形成规范 ,缺乏水准 ,有太多的随意性。而表演程序的不断简化 ,也让芒蒿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和文化内涵。比如说 ,背狗请芒蒿的仪式很有可能与其族源传说密切相关 ,现在却往往被舍弃。生殖崇拜的因素也被摒弃。仪式和内容的简化让跳芒蒿逐渐失去个性 ,徒有其表 ,文化内涵和魅力大减。
此外 ,由于经济原因使芒蒿文化难于传承的现象也引发了许多当地有识之士的忧虑。
山居的困苦 ,让他们的族群逐渐支离破碎。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过度开发,深山苗族的生存环境日渐窘迫,他们不得不像候鸟一样,走出深山,长期漂泊在城市,打工糊口。
“这并非长久之计。”大袍屯屯长凤万荣说,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搞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固然好,但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比如说那条烂路不修好,谁又愿意进来呢?现在,大袍屯的苗民仍像祖先一样将芒蒿节定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孩子们每年大年初九仍被大人们召回故里。
他们仍然喜欢跳芒蒿,是因为这些“鬼怪”是他们祖先的保护神,也是他们的保护神。不过,现在要想留下来学习跳芒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生计都难以维持,谁还有这份闲情?他们只能任由这种沿袭自祖先的神怪之舞在山中自生自灭。
走出去,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只是他们担心离开大山进入城镇会是一个去“鬼怪”化的过程。更先进的文明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只是心中没有了芒蒿的泗潍河苗族后人会不会从此变成无根之木?这是民族生存发展里一个两难的选择。
救救芒蒿,已经迫在眉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