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孩子心田种下“万物皆数”的种子

 弟朱三千 2015-08-17
 
 
 

在孩子心田种下“万物皆数”的种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来源:《当代教育家》杂志2015年第6期“非常课堂”

  作者:雷皓(山东璎轩实验学校“全课程”教师)

  让孩子

  与数学拥有不一样的相遇

  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一个幼小衔接班,我作为这个班级的三位主班老师之一,主要负责孩子们的数学学习。

  “老师,这真的是数学课吗?”这是孩子们第一次上我的数学课时发出的疑问,因为我的PPT上显示的是一个数学绘本故事《双胞胎兄弟》。我笑眯眯地说:“是的。”然后开始讲述这个关于双胞胎兄弟的故事:

  我叫小亮,他叫小明。我们是兄弟俩,年龄也是一样大。因为我们是双胞胎!……小明他动不动就非说自己是哥哥。不就是比我早出生五分钟嘛!“年龄一样大,个子也一样高,凭什么他就是哥哥?”我们俩每天都要这么争来争去,可我们俩谁也没赢过。别说输赢了。每次都要被爸爸妈妈教训一顿……

  孩子们对于听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一旦故事开始讲述,他们的双眼总是会闪烁着动人的神色。就是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帮助这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解决各种难题:用一样的杯子去比较两杯牛奶的多少,捏成一样的形状去比较两个面团的多少,用一样的酸奶瓶去比较两堆沙子的多少。

  在课的最后,我问孩子们:“这样的数学课,你们喜欢吗?”回答我的是孩子们响亮的声音:“喜~欢~”我又问孩子们:“光喜欢可不行,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吗?”

  

  一番讨论之后,孩子们总结说:“我们可以用一样的东西(标准)去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说得真好!我相信在将来,这些孩子学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时,他们的脑中一定会浮现起这一节课的内容:用一样的标准去测量。

  就在第一节数学课后,孩子们回家做了一次写绘作业,将他们第一天上学碰到的最有意思的内容画下来,其中一个孩子画的就是他上数学课的情景:顶着奇形怪状发型的雷老师手里拿着两杯装在不一样杯子里的果汁,正和大家一起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而同样顶着奇形怪状发型的他正坐在椅子上,旁边是一行他妈妈帮他记录的文字:“我正在认真听课。我很开心。”看到这幅画我也很开心,让孩子们在一开始就与数学有着这样美好的相遇,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由此,我也萌生了一个想法: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经历有趣、刺激的数学绘本课程。

  数学绘本

  用故事为教材“添肉”

  如果说,教材上展现的精密的数学知识体系是“骨”,那么,利用好优秀的数学绘本,就能给“骨”添上“肉”。数学绘本的引入可以使数学显得更加丰满,更加有魅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始着手打造我们的数学绘本课程。我们发现,现在大量优秀的数学绘本被引入国内市场,比如,台湾的《汉声数学》,韩国的《从小爱数学》,美国的《我是数学迷》等。这些数学绘本都具备强烈的故事味和数学味,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对于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与不安。因此,我为他们准备了为期一个月的数学始业课程,让孩子们与数学的第一次相遇,化成美好的记忆:原来学习数学是这么有趣的事情。而这个数学始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绘本故事加游戏。整整一个月的浪漫感受,让孩子在故事与游戏中学习数学。

  数学始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版块:数与计算、图形与空间、分类与顺序、测量。每个版块都选择三个相关绘本,整合成一个小单元,让孩子每天都在故事与游戏中与数学相遇,在游戏中玩转数学。

  以《我们一起来数数(数与计算)》单元为例,我们选择了以下三个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10以内数的认识)、《真正的魔法师》(序数)、《鼓鼓与蛋蛋的梦想》(10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这三个趣味十足的绘本故事,让孩子在情境中认识数字。

  而在每一个小单元结束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个单元庆典课。在我们完整地经历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数与计算)》单元后,孩子们分头制作一本他们自己专属的数字书,他们会准备一本10页的小画册,第一页写上数字“1”,第2页写上数字“2”,以此类推一直写到数字“10”,然后他们会在他们的生活中找数字,把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能用数字“1”表示的东西,画在第1页:1粒扣子、1把雨伞、1张桌子、1支铅笔……

  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加游戏的方式,孩子们打通了抽象的数与具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抽象的数字的魅力。

  当然,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并不是所有的优秀绘本都适合代替教材进入课堂。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与教材具有高度吻合性的绘本,进行二次加工,让它们将数学知识以相当趣味或者相当具象的形式进入孩子们的数学生活,让孩子的数学学习生活充满趣味性、实践性和思辨性。

  以一年级下学期的新人教版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单元为例,为了让孩子们切实地体会到“面在体上”,以及对这些平面图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选择了两个数学绘本进行改编,将整个单元整合成一个名为《图形变变变》的单元。

  我将《谁偷走了西瓜》作为单元起始课,孩子们通过寻找立体图形的“脚印”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将《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作为单元的结束课,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天马行空的图形拼组创作。最后,孩子们运用手中的各种平面图形,创作了一幅又一幅令人赞叹的图形画。

  这样,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低段将有极大的空间,它既可以大量地改编重组,单独成为一个别致的数学教材;也可以依托传统教材,进行二次改编,成为传统教材中一颗亮眼的“珍珠”;更可以作为孩子们的课后读物,大量进入学校与家庭生活,给孩子以广阔丰富的数学智力背景。

  数学写绘

  让孩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孩子们在大量接触数学绘本之后,对于数学的感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数学不再是枯燥、抽象令人畏惧的东西,孩子们经常在课后拉着我,跟我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有意思的数学信息,比如:去超市经常用到数字算账,不同的花儿有不同形状的花瓣,校园里有各种有规律的建筑等。

  

  是呀,孩子们的感觉是敏锐的,他们已经知道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常常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呀!数学从课堂上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但是低段的孩子们限于文字表达的能力,他们无法很好地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数学看法。于是我想,何不借鉴语文中常用的写绘方式进行一个数学的写绘创作呢?

  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平时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也画出来呢?孩子们都觉得有点不可能。我就自己“下水”,以我女儿的游玩经历为蓝本,做了一个数学绘本。我在课上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我的这个数学绘本,当我讲到女儿去游乐园如何选择一个最省钱的方案,讲到我去超市买东西如何付钱和如何找钱,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原来数学写绘这么简单!

  我们班的数学写绘之旅就这样开始了。孩子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有的孩子开始大量地关注身边发生的计算,超市里付钱、商品的数量等;有的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图形,将身边一个个事物的面都抽象成平面图形;有的孩子开始关注时间,并用钟表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还有些孩子则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规律的图形、数字、建筑等。所有的这一切,孩子们都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了下来,并通过口述的方式,请爸爸妈妈将他们想表达的东西记录下来。

  自此,孩子们通过写绘的方式,将生活和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他们小小的心中,种下了这么一个浅浅的念头:万物皆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