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 张瑞图 行草书《张九龄诗》

 阴山工作室 2015-08-17
 

 

 明 张瑞图 行书五言诗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明 张瑞图 行书五言诗 水墨绫本 瀚海2011春拍 成交价1035万元


作品鉴赏

张瑞图 ,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行草书气魄宏大,笔势雄伟。
此幅行草书《张九龄诗》,署有天启丁卯的年款,是张瑞图成熟的风格,体现了其用笔凌厉迅疾,结字奇崛方峭的典型特征。技法熟练果断,气势淋漓,点画、字形之间的呼应及笔势协调,章法上字距紧密,行距疏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张瑞图书法传世作品较多,但如该幅字数之多,风格之强的真迹,则为少见。
张瑞图的书法,行草多采用三竖行的“流行样式”,此作因字数较多,故一改而为四行书写,并另起落款,使整幅字在其乱头粗服、凌厉劲峭的大风格之中更带有密集的特征。整幅字数较多却一气呵成,用他独特的方折用笔。急如旋风,尖笔直入,轻扫急斫,如风樯阵马。此幅具纵向奔流气势,特别强调横势的笔法和结构;在以中锋使转为传统技法的草书中,特别强调直入平出的侧锋和锐利方便的折笔。整幅作品大小错杂,奇姿百出,粗头乱服,一任自然。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确属奇而逸,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体现出他于书法上大胆创造的精神,也表现出鲜明、奇逸的个人面目。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评述:“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为黄石斋(黄道周),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一为张二水(张瑞图),解散北碑以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此皆得天独厚之人。” 
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于柔媚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以此幅为例,可明显的看出,张瑞图不满足于传统而“常规”的写法,却是以一种生拗的意趣作导向,使笔只在露尖的侧锋上作横截翻折的动作,从而造成一种激荡跳跃的声势和剑走偏锋的感觉。拓展了用锋的新变化,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曰:“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客观的道出了张氏的独特书法特点。
此幅字还可以从中看出他从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劲峻厚的笔法。起笔处或露锋直接切入,或尖笔发势起笔,而行笔则以挫为主,顿挫结合;以撑为主,起伏跳跃,撑中有转,笔画伸展。写来斜倾出险,险中求正。整幅作品气势宏大、逼人,紧峭中求险峻,跳荡处不失浑厚,空间的分布在飞扬的笔锋中有着音乐般的律动,令人百看不厌。结构上以方整的横势为主,便于左右作势,而兼有长竖笔放纵的结构,因此具有纵横捭阖、无拘无束、随意所如的特点。这种结构上的参差错落使得整幅字具有变化不居的生动面貌,一字书写完毕,下字随即应势而发,牵扯映带也不拘常法,时常具有新意和个性化的特征。章法上以直式纵贯为主,在直线式的大章法中,以上下字的或大或小或纵或敛,或横展或方整为呼应,有时笔断意连有时牵丝萦带,均能操纵自如,而又极具变化。同他或古朴或纵肆的结构一起,使整幅字具有独特的韵律。
张瑞图于这幅字中,表现出他天才的书法悟性和深厚的笔墨功夫,更可贵的是他独特的书法面貌具有不同时流的创新精神。他不屑于技术层面的扭捏作态,书作能显示出凝重而又方劲的品位来。在他浓墨淋漓的挥洒中,同时又显现出一种流动的冷艳、静寂的冷漠。这种革新的精神颇有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特征,他在自己的艺术王国中孤独、果敢的行进。正是这种孤独的艺术独创精神使他与历史上各大书家面目不同,而独立于书坛,因此在他身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的这种以怪诞、狂狷为美的书风,在明末清初风行一时。张瑞图在“晚明四家”中独标风范,堪称创新派中的佼佼者。书论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明确指出:“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又说:“王觉斯、张二水字是必传的。其所以必传者,以其实有一段苍老气骨在耳。”这对张瑞图来说,是比较冷静和公允的评价。
书法界一般以天启丙寅年以后为张氏书风成熟时期,而此幅署有天启丁卯年款的张氏书法,便是其变法而成自己面目的代表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