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北京慢慢看看6:皇家园林

 tgydt 2015-08-17

昨天在市中心活动,今天稍微跑远一点,去颐和园、圆明园看看。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角,四环五环之间,从东昌利华到那里,正好从东到西穿越北京市区,将近30公里。

颐和园是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建造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屡遭破坏。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入选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我们在西苑桥附近下车,走过颐和园路一片高档餐饮区,左拐上了直通颐和园正门的同庆街。也许是我们来得太早,崭新而又长长的同庆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冷冷清清,两边规划整齐五彩斑斓的餐饮店面,都没有开门,显得无比萧条。看来即使是就餐高峰时刻,怕也不会有多少人跑到这里来吃饭。同庆街走到头就是颐和园了,迎面一个三间四柱七楼斜坡卷栅式大牌坊,正面刻题为“涵虚”,背面题字为“罨秀”,据说石刻牌额为乾隆皇帝之意,由大臣汪由敦所书,旁边石碑记示此牌坊称“涵虚牌楼”。“涵虚”意为清幽、恬淡、宁静;“罨(音园)秀”二字,‘罨’为彩色,‘秀’为风景,意为颐和园景色五彩纷呈。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是清漪园建筑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中山水的‘序曲’,也点出了此园的山水主题。 清时涵虚牌楼是颐和园的大门,有禁军把守,来往官员要经过这里,都要出示腰牌来证明身份。现在这座牌楼坐落在大路正中,背后是颐和园的东宫大门和停车场,周围有保护围栏,同庆街在这里分叉,从两边绕过,足见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

入园后,老伴和我跟在一个旅行团后面蹭导。首先进入仁寿殿,这里是乾隆与光绪皇帝办公的地方,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大同小异。 然后依次看了宜芸馆、玉澜堂和乐寿堂。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清漪园时为乾隆皇帝的书库,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现在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导游说慈禧小名叫兰儿,所以她特别喜欢玉兰花,是真是假我也没有去考究,姑且一听吧。

随后就是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共有图画一万四千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长廊正中是隔开的,期间是万寿山自下而上以佛阁为中心的一组古建筑。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从昆明湖码头和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开始,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老伴进入排云门,一路向上游览,我则沿着长廊继续向西,细细看了清华轩、听鹂馆、画中游、清晏坊等景致。以前来都是走马观花,这次算是小补了一把。

老伴下山后,我们本想继续蹭导,但导游忽悠那帮游客,说是其他地方没什么好玩的,原路返回出东宫门了。于是我们自己沿湖去往文昌阁和十七孔桥,沿湖观赏昆明湖的景色,真的是美不胜收!抚摸了溜光锃亮的铜牛后,我在十七孔桥头的廓如亭里坐等,老伴去大桥和湖心岛上游玩。十七孔桥宽 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联结东堤和南湖岛,是园中最大的石桥。远远望去,大桥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气势磅礴。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乾隆皇帝所撰。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东矗立的廓如亭,建于乾隆时期,俗称八方亭。占地140余平方米,内外三圈有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稳重。当年的颐和园没有东墙,亭北是烟波浩渺的湖水,亭南是干顷稻田,登亭远眺,一望无际,廓如亭由此得名。廓如亭建造如此壮观,是为了与十七孔桥以西龙王庙岛上高台的楼阁亭台遥相呼应。此亭是北京所有亭中最大者,同时也居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之冠。现在亭子里有休憩的游客,也有娱乐的老北京,我也忍不住跟着拉京胡的腔调,快活地吼了一嗓子。

颐和园很大,我们也没有精力和时间游览全部。还是从东宫门出去,走到同庆街上,在一家门店吃了一顿老北京的饺子,就上车奔圆明园而去。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5200余亩,150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我们在清华西路下车,这里是圆明园南门。从题有圆明园遗址公园匾额的迎晖门进入,眼前一片葱绿,各种树木植物生长旺盛,也看不出个所以然。继续前行,看到一个院落,门前有圆明园研究院的牌子,还有一个圆明园文物展览的指示牌。我们兴冲冲地跑进去,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所谓文物展,倒是有一所破房子里在展出字画珠宝,还有人在可劲推销。立马对这里的管理心生反感,没想到圆明园里竟然也有类似于路边摊和杂货市场的勾当。

郁闷地出得院子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一汪湖水,水中央有一座红亭。刚好现在是下午一二点钟,太阳火辣辣地顶在头上,热得人喘不过气来。老伴提出休息休息,等太阳下山再走,我们便拐到左边的湖心亭里,老伴在宽大的亭廊围栏上躺下来休息,我坐在旁边打开笔记本,上网浏览信息。这个鉴碧亭位于绮春园宫门内西侧,是一座重檐方亭,四周有廊,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碧湖之中,方亭高敞,为观景佳处,嘉庆皇帝很喜欢这个亭子,曾多次写诗赞美。现在的亭子是1993年修复的,建筑面积256平方米,是遗址公园重要景观。我不时抬头看看熟睡中的老伴,再看看周围的景色,随手拍了几幅图片,配上打油诗一首:鉴碧亭上柱如炬,圆明园里暑当头。佳人暂眠红栏侧,微风清莲扰情愁。发到微信朋友圈,还有不少人点赞捧场。

随后我们就沿着这条由南向北的道路走着,经过残桥、湘秋馆和浩然亭,参观了十二生肖兽首展,在福海景区转了一圈。来到西洋楼景区时,发现这里被围栏圈了起来,要再买票才能进入,我们没有进去,在外面远远看看,就拐向东边,从宝相寺、泽兰堂和蓬岛瑶台旁,直接出东门,上了中关村北大街。本来想去北大清华参观一下,就沿着中关村北大街南行,在清华附中门前拍了张照片,就来到清华大学西门。可远远就看到门口的告示: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学校寒暑假(具体日期见学校通告)期间的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校园对外开放参观。可今天不是双休日,我们自然进不了北大清华了,于是坐车回家。

这一天的行程,虽然有一些不如意,但还是收获很大的,老伴也很满意,我们总体上觉得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