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不调

 学中医书馆 2015-08-17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期延长或缩短,出血量增多或减少,甚至月经闭止。卵巢功能失调、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内分泌腺体疾病影响卵巢功能者,都可能诱发此病。此外,生殖器官的局部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结核等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应注意二者的区分。
 
1.藕节散治月经不调
[配 方] 藕节500克,白酒适量。
[制用法] 将藕节焙干研末。每日3次,1次3克,用白酒送服。
[功 效] 用治月经不调。
 
2.黑豆苏木汤养阴调经
[配 方] 黑豆50克,苏木20克,红糖少许。
[制用法] 黑豆炒熟研末,与苏木加水共煎。加红糖调服。
[功 效] 行血祛瘀,利水消肿。用治月经不调。
 
3.豆腐羊肉汤治月经不调
[配 方] 豆腐2块,羊肉50克,生姜25克,盐少许。
[制用法.1煮熟加盐。饮汤食肉及豆腐。
[功 效] 益气血,补脾胃。用治体虚及妇女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4.米醋豆腐治月经不调
[配 方] 米醋200克,豆腐250克。
[制用法] 将豆腐切成小块用醋煮,以文火煨炖为好,煮熟。饭前吃,—次吃完。
[功 效] 活血调经。用治身体尚壮妇女的月经不调如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
 
5.山楂红糖水治月经期错后
[配 方] 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制用法] 山楂水煎去渣,冲人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
[功 效] 活血调经。用治月经错后。
 
6.鸡蛋红糖治月经不调
[配 方] 鸡蛋2个,红糖100克。
[制用法] 红糖加水少许,水开后打人鸡蛋至半熟即成。应在月经干净后服用,连用2或3次,每天1次。
[功 效] 滋阴养血,调经止痛。用治妇女月经不调、血虚。
 
7.雄鸡冠煮食调经养血
[配 方] 雄鸡(未经阉割)冠2个,食盐少许。
[制用法] 将鸡冠煮熟(不宜过烂),蘸盐吃。每月吃3-5次。
[功 效] 养血调经。用治月经不调。
 
8.西瓜秧治月经不调
[配 方] 西瓜秧30克,红糖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 效] 治月经不调。
 
9.菱角赤小豆治月经不调
[配 方] 菱角100克,荷叶10克,赤小豆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 效] 治月经不调。
 
10.棉花籽治月经不调
[配 方] 棉花籽炒香研成细末。
[制用法] 饭前用酒送服,每次服10克。
[功 效] 治月经不调。
 
11.干芹菜金针菜治月经不调
[配 方] 干芹菜50克,金针菜(黄花菜)25克。
[制用法] 用水1碗,煮成半碗服。
[功 效] 治月经不调。
 
12.玫瑰花蕊治月经不调
[配 方] 玫瑰花蕊300朵,初开,去心蒂。
[制用法] 在锅内煎成浓汁,去渣后加入红糖500克,熬成膏服 用o
[功 效] 治月经不调。
 
13.荔枝核香附治经前腹痛
[配 方] 荔枝核、香附等份。
[制用法] 将两味捣碎,研末。黄酒调服,每次6克,每日早、晚各1次。
[功 效] 散寒祛湿,理气散结,调经止痛。用治行经前小腹疼 痛。
 
14.猪肉益母草治经血不调
[配 方] 瘦猪肉50克,益母草10克。
[制用法] 水煎煲汤。日饮2次。
[功 效]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治月经不调如经血过多、经期不准。
 
15.艾叶母鸡治月经不净
[配 方] 艾叶25克,老母鸡1只,白酒125克。
[制用法] 先将鸡开膛去肠及杂物,切块,锅内加水1大碗,下鸡、艾叶和酒共炖,烧开后改用文火煨熟。食肉饮汤,日用2次。
[功 效] 补中益气,温经散寒,止痛止血。用治月经来时点滴 不断,日久身体虚弱。
 
16.补骨脂菟丝子治月经不调
[配 方] 补骨脂、菟丝子、蛇床子、吴萸、肉桂、香附、乌药、仙 灵脾、巴戟天各等量,研粉。
[制用法] 取少量拌以麻油敷于肚脐,外盖薄塑膜片和胶布固 定,每日调换。
[功 效] 治月经不调。
 
17.母鸡胶艾汤治崩漏
[配 方] 母鸡(去头爪)半只,艾叶15克,阿胶15克。
[制用法] 母鸡去内杂,洗净,加水煮熟。取鸡汤一碗另煎煮艾叶,5分钟后下阿胶,待阿胶溶化后立即饮服,每日1次。
[功 效l补血止血,滋阴安神。用治月经淋漓不断、下腹痛,崩漏。
 
18.红糖木耳治血崩
[配 方l黑木耳120克,红糖60克。
[制用法] 将木耳洗净,用水煮熟,加红糖拌食。一次吃完,血渐止,再以木耳、红糖各60克拌食即愈。
[功 效] 益气,凉血,止血。用治崩中漏下、血崩不止。
 
19.活鲫鱼当归治血崩
[配 方] 活鲫鱼1尾(约200克),当归15克,血蝎、乳香各 5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 鲫鱼去肠留鳞,腹内纳入当归、血蝎及乳香,泥封烧存性,研成细末。温黄酒送服,每服5克,每日2次。
[功 效] 补脾,益气,行瘀,止痛,止血。用治血崩。
 
20.丹参治月经不调
[配 方] 丹参不拘多少。
[制用法] 为末每服6克,酒调下。
[功 效] 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

1毓麟珠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毓麟珠中参术苓,川芎芍甘熟地黄,

当归杜仲菟丝子,川椒再配鹿角霜。

【组成】人参60克,白术(土炒)60克,茯苓60克,芍药(酒炒)6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蒸捣)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酒炒)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解】方用八珍丸补益气血,配以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温养肝肾。综观全方,既补先天以益肾精,又补后天以生气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调摄。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2益母丸

【来源】清·程国彭《集验良方》

【歌诀】益母丸中益母草,当归芍药与木香,

活血调经兼止痛,月经病时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40克,当归5克,赤芍药10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粒4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方解】方用益母草活血散瘀,配以当归、赤芍活血调经;木香理气止痛,助归芍以调经。合而用之,共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产后瘀滞腹痛、经色黯红夹有血块、舌暗红有瘀点,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现、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腹痛等病症。

 

3四物益母丸

【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歌诀】四物益母熟地黄,白芍川芎益母膏,

补血调经祛瘀血,药少力专效称佳。

【组成】熟地20克,白芍药5克,川芎5克,益母草膏40克。

【用法】上药制成丸剂。每服6克,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补血调经,祛瘀生新。

【方解】方用熟地、白芍、川芎滋阴活血,补血调经;配以益母草活血调经。合而用之,共奏补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药仅4味,其效不凡。

【主治】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或经行腹痛、经量少而色淡、产后恶露淋漓、小腹疼痛、舌淡苔溥、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恶露淋漓、腹痛等病症。

【加减】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心悸、头晕、眠差等血虚明显者,加鸡血藤、大枣、酸枣仁;肾虚腰腿酸软,加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经行胁痛乳胀、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乌药。

 

4益母胜金丹

【来源】清·吴谦《医学心悟》

【歌诀】益母胜金用当归,熟地川芎与白芍,

丹参术附茺蔚子,活血调经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12克,茺蔚子9克,当归9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白术9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益母草、茺蔚子、丹参活血调经;配以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白术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经行不畅、闭经、小腹隐痛、胸胁胀痛。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者,加丹皮、生地;血寒者,加厚朴、肉桂;潮热盗汗心烦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脾运不健、食少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砂仁;心悸不寐者,加远志、五味子等。

 

5荆芩四物汤

【来源】清·《医宗金鉴》

【歌诀】荆芩四物用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随,

再加荆芥与黄芩,养血清热止血良。

【组成】生地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荆芥9克,黄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止血,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养血调经,配以荆芥祛风,黄芩清热,合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止血,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红、量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可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肌炎以及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加黄连、犀角、紫草、丹皮;风热,加桑叶、钩藤、白蒺藜;虚热,加麦冬、玄参、阿胶;出血量多,加旱莲草、地榆、茜草、三七、血余炭;血瘀,加大黄、蒲黄、赤芍、桃仁、红花。

【附记】凡虚寒证者慎用本方。

 

6清经散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清经散中牡丹皮,青蒿白芍与地骨,

茯苓黄柏熟地黄,清热凉血疗效殊。

【组成】牡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药9克,熟地黄6克,青蒿6克,茯苓3克,黄柏(盐水炒)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

【方解】热伏冲任,月经先期。故方用丹皮清经凉血;配以地骨皮、青蒿、黄柏泻虚火;白芍、熟地养血敛营;茯苓淡渗宁心。综观全方,使火平则血静,不致妄行,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色红或有块、舌质红、脉细数。可用于月经先期、倒经、月经过多、行经期浮肿、下利等病症。

【加减】若经末腹痛,加制香附、合乌药;经来量多,加生熟蒲黄、茜草根;热甚,加知母。

【附记】若属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的月经先期等,不宜应用。

 

7先期汤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歌诀】先期汤中生地归,白芍黄柏知母随,

黄芩黄连川芎配,艾叶甘附阿胶烊。

【组成】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各6克,黄柏、知母、黄芩、黄连、川芎、阿胶(烊冲)各3克,艾叶、香附、炙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固经。

【方解】阴虚血热,月经先期。方用胶艾四物汤养血止血;配以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香附理气解郁;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防苦寒伤阴之弊,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固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量多、或经行血多如崩、经水色紫而稠。可用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痛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经量多,加仙鹤草、生侧柏、生地榆;阴血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

【附记】凡阳虚寒盛、舌淡、苔白者,忌用。

 

8正气天香散

【来源】《绀珠经》

【歌诀】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自经匀。

【组成】香附240克,乌药60克,陈皮、紫苏叶各30克,干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5~18克,水煎服,日服2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顺气调经。

【方解】妇女多忧郁,忧郁则气滞,气滞则血涩不行,故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方中乌药、陈皮专入气分以行气舒郁;香附、紫苏兼能入血而行气和血;干姜温中散寒,以增通经活血之力。五药相合,使气畅血和,月经自调,余症亦除。

【主治】女子气郁不舒、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

 

9坤顺丹

【来源】清·《集验良方》

【歌诀】坤顺丹益木紫阿,琥砂甘附术苓乌,

归芎二地川牛膝,芩橘人参与沉香。

【组成】益母草(带子)90克,木香75克,紫苏(茎、子)75克,阿胶珠75克,琥珀75克,砂仁45克,甘草45克,香附15克,茯苓15克,乌药15克,炒白术15克,白芍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黄芩15克,橘红15克,人参6克,川牛膝6克,沉香 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75克,日服2次。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行气。

【方解】方用人参、白术、白芍、生熟地、阿胶益气补血;配以益母草、当归、川芎、琥珀活血调经;紫苏、砂仁、橘红、木香、香附、乌药、沉香调理气机;黄芩清热;甘草、茯苓渗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活血行气之功。

【主治】妇女胎前产后诸疾,兼见疲乏无力、头目眩晕、面色萎黄、脉细弱。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先兆流产、产后腹痛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喘嗽,杏仁、桑白皮煎汤送下;呕吐,淡姜汤送下;气喘,苏子煎汤送下;咳嗽,款冬花、贝母煎汤送下;泄泻,米汤送下;不思饮食、身体羸瘦、手足厥冷、骨节酸软,开水送下;遍身虚肿、赤小豆煎汤送下;气血虚衰、月经不调,当归、地黄煎汤送下;赤白痢疾,连翘煎汤送下;大便秘结,陈皮煎汤送下;小便不利,木通、灯心煎汤送下;赤白带下,阿胶、艾叶煎汤送下;月经闭止,桃仁、红花、当归尾煎汤送下;行经时身疼腰痛,防风、羌活煎汤送下;胎动下血,阿胶汤送下;胎前脐腹刺痛、胎动不安、下血不止,糯米煎汤送下;横逆难产,葵子煎汤送下;胞衣不下及产后恶血不尽,脐腹刺痛,童便送下;产后不能饮食,山楂、麦芽煎汤送下;产后便秘、郁李仁煎汤送下;产后恶血上冲、心胸疼闷、结瘀血块、脐腹刺痛、发寒热,紫苏煎汤合童便、陈酒送下;产后中风、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童便、酒送下;产后血崩漏下,糯米煎汤或荆芥、蒲黄煎汤送下;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当归煎汤合童便送下”。

治月经不调秘方

1.1 柴芍调经汤

【来源】朱南孙,《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各10克,白茅根12克,香附、地榆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1次。

【功用】清热养阴,调气理血。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一升散一收敛,可奏舒肝解郁、清热养阴、协理阴阳之功。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培元;麦冬、地骨皮、白茅根、地榆等清热凉血;在大队养阴凉血药中加入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既能制其香燥之偏,且收相得益彰之妙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经血量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加减】本方适于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因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肝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

本症因血热所致,易发展成崩漏,其治应以防微杜渐着眼,故可随证加入丹参、牡蛎、槐花、樗根皮诸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1.2 理血补肾调经汤

【来源】梁剑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6克,白芍、赤芍、泽兰、益母草、鸡血藤、怀牛膝、刘寄奴、苏木、生蒲黄、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

【用法】月经期服药:月经第1天开始连服3~4剂。中期服药:月经第13天开始连服3~4剂,若月经错后或稀发,则采用服药3剂,停药7天,再服3剂,以后停药7天再服。同时配合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服3天就停药。若月经来潮后,再按第1种方法服药。如果不来月经,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则应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

【功用】舒肝理血,补肾益精。

【方解】本方以柴胡、白芍舒肝解郁,敛阴调经;赤芍、鸡血藤、益母草和血调经;刘寄奴除新旧之瘀血;泽兰入厥阴经,能行血利水;怀牛膝为肝肾引经药,以泻恶血、引药下行,使瘀结消散,气血得以畅行,且能益肝肾而强筋骨;女贞子、覆盆子滋补肝肾,疗肾水亏虚;枸杞子滋补肝肾,填精补血;菟丝子温补三阴经以益精髓,其性柔润,故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益阴精,又助肾阳,使阳生阴长,有促进性腺功能的作用。以上诸药意在舒肝肾之郁、补肝肾之精,使气舒精足血畅,则月经自调。

【主治】月经不调,月经错后或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者。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服1~2个周期可愈。

 

1.3 补血通经汤

【来源】李岛三,《中医必读》

【组成】熟地、白芍(酒炒)、当归各6克,川芎(酒炒)、香附(醋炒)各4.5克,杜仲(姜炙)6克,桃仁(去尖)4.5克,红花3克,木通4.5克,甘草1.5克,苏木、莪术(醋炙)、元胡索(醋炒)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补血通经。

【方解】方中以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补血活血,为妇人调经总司之要药;桃仁、红花、苏木、莪术破血行气、软坚化瘀;元胡、香附理气止痛,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矣;杜仲、甘草补肾调中,以固根本。此方配制得法,攻补兼施,行气与理血并举,治血虚而致经闭,经量少涩痛者,服之屡见效验。

【主治】血虚所致之月经过期不行,或时来时止,结块疼痛,眩晕食少;或血虚经断太早者;或月经数月不来,腹中瘀血不散,时常攻心作痛;或过期而至,量少色紫而痛等证。

【加减】月经过期而至量少色紫者,去桃仁、苏木、莪术。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佳效。

 

1.4 调经凉血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地12~30克,丹皮10克,丹参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益母草12克,泽兰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清热、活血调经。

【方解】月经血热先期而至,治宜清热凉血为要。此方用生地、丹皮清热凉血;知母、黄柏滋阴泻火。但此四味药性寒凉非经期所宜,张景岳说:“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等药,饮食亦然。”但既属血热妄行,又非此清热凉血之味不可。再加丹参、益母草、泽兰等活血调经,以免寒则瘀滞之弊。

【主治】月经先期(血热),量多而色紫稠黏、舌质红、脉数。尤以青年女子为多。

【加减】血量多,加珍珠母、白茅根各30克,杭白芍12克,甚者加莲房炭20克,芙蓉叶12克;胸胁及乳房胀痛者,加橘叶、柴胡各5克;腹痛,加元胡10克,川楝子6克。

【疗效】屡用屡验,奏效甚捷。

 

1.5 三黄忍冬藤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黄连4.5克,黄芩、黄柏各9克,忍冬藤15克,贯众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方解】血得热则行,遇寒则止。阳热过亢、迫血妄行,引起月经先期、量多、甚或崩漏,宜于清热以止血。故方用三黄清泻三焦之火,使阳热得泄,血不受迫,自不妄行;辅以忍冬藤、贯众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止血之效。用治因“血热妄行”而致的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之实证,效果颇佳。

【主治】血热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

【加减】头晕胀加煅牡蛎30克;小腹胀,加香附炭9克;量多或崩漏,方中黄芩、黄柏、贯众制成炭,并选加丹皮炭、荆芥炭、椿根皮、石榴皮。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1.6 安冲调经汤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山药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石莲、川续断各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方解】月经先期,月经频至,轻度子宫出血均有虚实之分。对于虚证多数属于虚中挟实。特别是女青年月经初潮之际,脾肾不足,而阳气初开,虚象之中往往挟有热象,表现为脉细,面色萎黄,疲乏倦怠,四肢无力,而月经色黑有块,治宜平补脾肾,清热固涩为法,如妄用参、芪、桂、附之属,则热火内炽,或见热而过用苦寒芩、连之类,则脾肾更虚。所以方用山药、白术、炙甘草补脾;川续断、熟地补肾;石莲、椿根白皮、生牡蛎、乌贼骨清热固涩;方取山药,以味甘入脾,液浓益肾,性平可以常服。川续断苦微温,既能补肾,又为治崩漏带下之要药。选用石莲,系莲子坠入泥土中多年后出土之品,性苦偏寒,既能清热又有健脾补肾之功;椿根白皮性寒凉血止血又有固涩之效;重用牡蛎,既能育阴清热而又能收涩止血。若血量较多则用煅牡蛎,血量少或无血时则用生牡蛎。本方补而不燥,清不伤正。平补脾肾,脾气充则能统血,肾气足则能闭藏,清热收涩,清补兼施,标本兼顾,气血调和而经水自安,故用之效佳。

【主治】脾肾不足,挟有虚热所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频至或轻度子宫出血(崩漏)。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1.7 补中固经汤

【来源】蔡仰高,《新中医》(4)1976年

【组成】紫珠草30克,猪乸稔15克,绿升麻7.5克,赤石脂15克,岗捻根、牛大力各15克,祁艾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空腹温服。

【功用】补中固经。

【方解】方用紫珠草(又名大叶紫珠、大风叶)性平苦辛,具有散瘀消肿、止痛止血作用;猪乸稔(又名野牡丹、红暴牙郎)味甘酸涩,性平,具有化积消滞、祛风益肾之功;绿升麻(又名周麻、周升麻)味苦平,性微寒,具有升清降浊、散风解毒等作用;赤石脂收敛固涩;岗捻根(又名桃金娘)味甘涩,性平,具有滋阴补肾,益血安胎,收敛止泻止血作用;牛大力(又名金钟根、大力薯)、味甘性平,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作用;祁艾,味苦性微温,气芳香,具有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安胎等作用。合而用之,具有补中固经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月经不调,先兆流产,产后恶露不绝,崩漏等等。

【疗效】一般服药3~6剂即可见效,最多9剂。治疗400例,其中,血虚月经不调290例中,痊愈284例,显效6例;放环后月经过多者47例中,痊愈45例,显效2例;结扎后月经过多16例中,痊愈14例,显效2例;产后恶露不尽20例中,痊愈17例,显效3例;先兆流产21例中,痊愈17例,显效4例;崩漏6例中,痊愈4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痊愈率为95.25%。

 

1.8 益气清营固冲汤

【来源】姚寓晨,《中医杂志》(3)1990年

【组成】炙黄芪、太子参、生地、黄芩、贯众炭、乌贼骨、重楼(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清营,固冲止血。

【方解】方用炙黄芪、太子参益气摄血;生地、黄芩滋阴清热凉血;贯众炭、乌贼骨、重楼解毒消炎止血。诸药合用,共具益气清营、固冲止血之效。

【主治】临床妇科血证,凡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崩漏、治漏,以及人流或产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或挟瘀血、湿热者。

【加减】随证加减应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1.9 调经散

【来源】洪哲明,《千家妙方·下》

【组成】茜草、丹参各12克,桃仁3克,土鳖虫、川大黄各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临睡前服4.5克。

【功用】消瘀止痛,生新排浊。

【方解】方中茜草一味行血止血;而丹参一味有四物之称;川大黄、土鳖虫、桃仁乃古之祛瘀药,有消瘀止痛、解热调经之效;当归治血虚;而芍药生于山谷,经冬而根茎不腐、独秉春阳之气;红花走末梢神经,活血散瘀;干姜解大黄之寒,况血得热则行,故此方用之,能获卓效。

【主治】月经不调(证属瘀血停滞)。

【疗效】余已年高78岁,行医数十年,应用“调经散”治疗许多月经不调病人,临床实践证明,屡用屡效,不少久病之妇,服药后病获痊愈。

 

1.10 宫血灵

【来源】李文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益母草30克,贯众炭15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红花10克,旱莲草、生地榆、藕节各30克,三七粉3克(研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方解】方中以益母草、茜草、红花、三七粉祛瘀止血;藕节、旱莲草、生地榆、贯众炭凉血止血;生山楂散瘀止痛,并助消化。其中益母草、贯众具有收缩子宫的功效;有少数病人服药后血先多,且有血块排出,继则血止。说明有瘀血者祛瘀生新、瘀去血止,用祛瘀止血法有较好疗效。本方应用于放环后月经过多,也有良效。但只适用于出血阶段,血止后仍需辨证施治,以求清源复旧。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等。

【加减】气虚不摄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山栀、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重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子宫内膜炎者,加二花炭、黄芩炭、败酱草、白芷。

【疗效】治疗151例月经过多,按服药1~3剂即止血者为显效,3~6剂即止血者为有效,6剂以上血不止者为无效。结果显效46例(占30.4%);有效91例(占60.3%);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7%。

 

1.11 参芪调经汤

【来源】张琪,《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太子参、山药各15克,白术9克,黄芪15克,枸杞子12克,川断、石莲各10克,乌贼骨15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迨浸透后煎煮,始煎温度较高些,煎至沫少可用慢火煎半小时左右,以此法将两次所煎之药液混匀,量一茶杯(250毫升)为宜。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1次。

【功用】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方解】全方以健脾补肾为主要阵容,但药性清淡平和,无血肉滋腻之品;补先天寓封藏固涩之药,健后天不忘升提本性。这正是本方中前四味药与后四味药用意。

此方宜于因过劳、忧思、饮食失调、房室不节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发生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属虚象者。

【主治】月经量多,月经先期,腹痛、气短、乏力、血色素偏低者。凡量多、色淡、质清稀无臭者则可用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一般服数剂即效或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