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_植物学34_3.12.1植物分类的方法

 百眼通 2015-08-17


         现已知道,自然界的植物约有50万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各异。我们要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分类系统。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和分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史前,人类就开始接触和利用植物,辨别可食和有毒的植物;把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块茎、块根等作为食物,继后用植物治病,李时珍成就的巨著《本草纲目》,其中对植物的类别、名称、性能等描述,就是植物分类。
  为了便于系统地、分门别类地认识、研究和利用植物,植物学家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将植物界分为门、纲、目、科、属和种级单位或等级。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通过检索表,方便快捷地检索出已有植物所属的等级与名称。例如,将植物界分成藻菌植物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等。
  植物分类的目的,不仅是认识植物,给植物以名称和特征描述,而且还要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建立一个足以说明这种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利用植物分类学等的知识,进行植物的引种、驯化,培育和改造植物,为人类的生产、经济和生活服务。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如前所述,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丰富多样。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为此,我们就要具备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植物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人类要利用植物,首先要识别植物,这就要分类。从人们对植物的辨别和分类到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一般以亚里士多德的弟子西奥弗拉斯脱(Theophrastos Eresio,约公元前371~公元前286)所著的《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De Historia et De Causis Plantarum)一书问世,作为植物分类学的开始。植物的分类经历了人为分类方法与人为分类系统到自然分类方法与自然分类系统的发展时期。
  (一)人为分类方法与人为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便利,根据植物的用途,或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或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将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方法。人为分类法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有:瑞典分类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 1735,1707~1778),在他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以表格的形式发表了“性”系统。把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雄蕊的不同特征以及雄蕊与雌蕊的关系作为分类的标准,将植物界分为24纲,如一雄蕊纲、二雄蕊纲……二十四雄蕊纲。我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1000多种植物分成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每部又分成若干类,如草部又分为山草、茅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和杂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人为分类方法。因此,依据人为分类法所建立的植物体系(或排序、或分类系统)就是人为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法常把亲缘关系极远的植物归并为一类,而相近的植物反被分离得很远,以致所建立的分类系统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植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固有次序。但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实际应用却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栽培学上所称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等,果树学上将果树分为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柑果类等,通俗易懂、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简单易行。
  (二)自然分类方法与自然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法是在林奈的《植物的纲》(Classes plantarum,1738)中“自然系统的片段”、Candolle(法)的《植物学的基本原理》(Therorie elementaire′de la bontanique,1813)、Bentham 和Hooker(1862~1883)(英)《植物的属志》(Genera Plantarum),以及达尔文(1809~1882)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等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自然分类法是以生物进化的观点为出发点,根据植物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生态习性等特性的相似性程度大小,判断植物间的亲疏程度,或亲缘关系的远近,寻求分类群谱系的发生关系和进化过程,并进行植物的分门别类和排序的方法。
  根据自然分类法,现今的植物都是从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的,彼此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联系,关系愈近,相似性愈多,愈远则差异性愈大。由此所形成的“真花”学派与“假花”学派都是依据植物形态的演化趋势来决定植物类群的位置和亲缘关系。
  因此,按自然分类法来分类,可以看出各种植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间在关系上的亲疏。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认为它们较亲近;小麦与甘薯、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所以它们较疏远。
  自然分类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说明植物界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进化上的顺序性,因此,自然分类法又称为系统发育分类法,现代植物的分类大都是依此进行的。但是,由于百万年来植物的变化发展很复杂,许多古代植物早已灭绝,化石资料残缺不全,新种还不断被发现,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们的见解很难一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现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有:恩格勒(Engler)分类系统(1897)、哈钦松(J. Hutchinson)分类系统(1962),塔赫他间(A. Taxtaujqh)分类系统(1942)和克朗奎斯特(Cronquist)分类系统(1958)。我国著名分类学家胡先驌也曾于1950年提出了一个被子植物的多元系统。这些系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植物界的发生演化关系,各有其优缺点。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植物分类系统将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二、植物分类知识的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