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02_10核质(nucleoplasm)

 百眼通 2015-08-17
1) 染色质(chromatin)
  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内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物,是间期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一般认为,染色质细丝是由许多称为核小体(nucleosome)的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图1-20)。每个核小体的中心有8个组蛋白分子,DNA双螺旋盘在它表面,核小体之间有一段DNA双螺旋,并与另一个组蛋白分子相连。由染色质细丝经多级盘绕、折叠、压缩、包装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质按形态与染色性能分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和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用碱性染料染色时,前者染色较浅,后者染色较深。异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为电子密度高、色深;它在遗传上呈惰性,常不进行转录。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可互相转化。
  染色体是细胞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当分裂结束进入间期,染色体的螺旋又松散开来,扩散成为染色质。因此间期染色质与分裂期染色体是同一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如玉米20条,豌豆14条,小麦42条,这对维持种的稳定有重要意义。染色体的结构、组型、形态、基因定位、分裂中的分子行为等一直是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质(体)的DNA分子链上。每个染色体含有很多种基因,它们各有其特定的核苷酸排列序列。当某种基因活化时,就能发挥某种特定的作用,决定某种特殊蛋白质或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植物的各种性状表现。
  2) 核基质(nuclear matrix)
  核基质是核内充满着的一个以非组蛋白成分为主的网络状结构,又称为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残存的核仁;狭义的核骨架是指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从这个概念出发,核骨架与核基质是同义的。核骨架与核纤层和核孔结构有联系,为细胞核内组分提供了结构支架,使核内的各项代谢活动得以有序地进行,并可能对DNA复制、基因表达、染色体构建等起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