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 载】赵松雪:旧时王谢堂前燕 三十一、原本汉人 不是胡儿 三十二、辛苦遭逢 身世沉浮 ■吴梅影

 杨关桥 2015-08-17





三十一、原本汉人 不是胡儿


  至元十三年(1276年)深秋,这日,已降元之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幼主赵显、太后全氏、荣王赵与芮将来朝见元世祖及察必皇后,世祖与皇后盛装以待。

  忽钟磬齐响,鼓锣欢腾,一行白衣人渐次走入,跪于阶下,头伏得好低好低。

  世祖忽必烈朗声说道:“尔等起来吧,平身。”

  察必皇后更走下台阶,扶起跪于地下之谢道清、全氏等。

  谢道清开口说道:“蒙皇上皇后深恩不杀,罪妇感恩涕零之至。”说罢又待跪下,察必皇后说:“免礼,赐坐。”

  乐声悠悠,歌鸣舞动。大殿中,食物美酒渐次摆上,伯颜、张弘范、阿里海牙诸将更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划拳说笑,手舞足蹈。角落里,默坐的小皇帝与母亲祖母等,面无表情,并不举箸。元世祖忽必烈忽而高声大笑,忽而低头细语,忽而洒落了杯中酒,此时,世祖皇帝竟然把金冠也脱下了!并和众臣干了一杯又一杯。

  酒过三巡,世祖发现身旁的察必皇后一直默默无语,问道:“皇后为何沉默不乐?昨日朕已答应于你,依皇后之言,对这俘入我元庭之宋人小皇帝,不再行那‘青衣侑酒’‘洗爵张盖’羞辱受俘之礼了。朕今平定江南庆贺,自此以后不再大举兴兵动武,众臣下等皆尽情欢饮,唯独你不甚高兴,是何缘由?”

  察必闻言,跪奏:“臣妾每每阅历代故事闻知,自古无千岁之国,因而见景生情,假使将来,能使我大元儿孙不如而今之宋朝小皇帝这般成为亡国之君,方幸甚矣。”

  君臣闻此,朝堂一时静默。

  坐于角落的谢道清闻罢,老泪犹如决堤洪水纵横恣肆,怎么止都止不住,她悄悄地用衣袖擦了又擦。

  席散。宋室降王赵与芮更伏地上奏请:“吾皇英明。罪臣更代瀛国公赵显献上宋府库中所有各类珍宝器物,以及罪臣之全部家藏,现列于屋外殿前,恭请皇上皇后前往察看。”“至于宋内府原藏经籍图书、书画等均已运至我元大都秘书监藏管。”

  忽必烈闻言高兴万分,对赵与芮说道:“好,好,听旨——朕而今封你为我大元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并招呼:“皇后,你与朕同去观摩。”

  众人兴高采烈,忽必烈更言:“众将征战杀伐,风霜雨露,不畏艰辛,有功于我大元,而今重重有赏,看上之物,朕全赐予你等。”

  察必皇后安静地看一过,缓缓说道:“皇上,臣妾告退。”转身欲离去。

  忽必烈问道:“皇后,你不挑几样看得过之物么?莫非这些珍玩全不中你意?”

  察必答道:“宋朝各代君主历时三百多载,收集贮有这若干珍宝,并以遗留子孙,而子孙今日保不住,尽归我朝。臣妾思及此,心中起伏难安,怎忍心取走一物呢?”

  谢道清听了此话,百端交集之中,不禁对眼前这位异族皇后肃然起敬。

  忽必烈更言:“亡宋诸人贼心不死。五月,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更在福州拥立八岁小孩儿赵昰为帝,竟遣吴浚、傅卓、赵溍等人分道出兵,进取江西和浙南。爱将张弘范听旨,朕更命你为大元‘蒙古、汉军都元帅’,即日起,挥师南下,全面收拾残宋。”

  张弘范抱拳声若洪钟答道:“臣领旨。”

  此次元军凯旋,灭宋先锋张弘范亦加官进爵,忽必烈授予其镇国上将军军阶,同时任命其为江东道宣慰使,统领江东事务。此时张弘范年方四十一,已是武将之中从二品之大员了。

  却说这张弘范,确实非同一般。当日元军建康入城摆酒设宴庆功,众人你推我攘、前仆后继,唯恐自己轮不着,他却姗姗来迟。统帅伯颜不高兴了,沉下脸面带愠色训斥:“我祖宗传下来之规矩:凡是武将临阵之会,迟到者罪无可恕。即便是近侍贵戚,以及才能卓异勇敢非常之人,均不允许轻易宽赦!你难道连这规矩也不明白?竟然来迟误事,令众将苦苦等待多时!对此你将如何解释?”与会的武将大都心中忐忑,为张弘范的过失,捏了一把冷汗。更不知伯颜盛怒之下,当如何处置。张弘范却毫无惊慌之态,不急不缓,从容侃侃而言:“吾认为武将聚合乃是用刀剑劲弩之战场上之聚合。在征战杀戮之场合,吾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从来未曾晚到过。今日的欢聚是领受犒赏,在犒赏之前,吾不敢为天下先。”

  丞相伯颜不禁暗自点头,绷紧的冷若冰霜面孔变得和颜悦色:“此等儒雅汉将,知道进退,不贪求,不邀功,竟然仿佛张良再生于世。”

  而后,李庭芝等部拒不投降,浙东一带更降而复叛。按蒙古以前惯例,降而复叛,或者杀使臣,焚烧诏书,是要屠其城的。张弘范自打襄阳以来,目睹中华大地如此惨况,良心稍稍不安,只杀了几个领头起事之人作罢,算是为善一回,保全了江南一城人的性命。

  此时,忽必烈更言:“爱将劳苦功高,朕赐予你锦衣、玉带等物,以示嘉奖。”

  张弘范长揖谢恩:“皇上,此非臣下所需,臣请求赐予战斗所需合用之剑、甲等物,更当奋力杀敌,报效国家。”

  忽必烈听罢,深为赞赏,更夸赞道:“爱将此举,乃为我大元战士应有杀敌冲锋斩级之义,诸将理当引为楷模。左右听旨,速速取来我大元武库中最为精良之剑与甲、弓和弩、长枪及马鞍,并皆陈列于此,任朕爱将张弘范自由挑选。”

  他选了一把青霜宝剑,忽必烈接过,复又递还于他,郑重宣旨:“爱卿听着,往后,此剑就代表朕,并赐你生杀予夺大权,往后有谁,不听将令的,你尽可以用此剑斩杀处决。”

  张弘范得此“尚方宝剑”,百感交集,深为感佩忽必烈对自己的完全信任。临行前,张弘范又荐举有谋有勇的西夏王后裔李恒做自己的副帅。

  紧接着,由汉将张弘范挂帅,蒙汉回西夏金等将士混合而组成的南征军,水陆共二万人,分道挥师,滚滚南下。



三十二、辛苦遭逢 身世沉浮


  听说临安危急,正在赣州“修身养性”的文天祥,立马拉起人马,直接奔首都勤王。

  文天祥来到临安的日子,是德祐元年(1275年)的秋天。

  此时,元兵大军压境,几路出兵逼迫,有一支由伯颜、张弘范带领,由建康而来,已经快要打进临安城——逼进临安西北关隘之独松关。临安危在旦夕,而朝廷上的孤儿寡母,手足无措,肝肠寸断。文天祥明知道此去送死,此去杀身成仁,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张世杰到达临安的日子,还要早些,这个善于带兵打仗的武将,把身边空无一人寂寞到无可奈何、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度宗皇帝感动得眼泪汪汪,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放,说道:“爱将啊,爱将……实乃我大宋忠臣一个!”

  起初,张世杰辅佐夏贵守鄂州,曾以铁索封锁新旧二城,夹以火炮劲弩,散布木桩,设置攻打器具。可是,元军眨眼功夫,攻破新城。鄂州城破,元军招降张世杰,他不予理会,拉着部队避走。

  他带着人马入卫临安,真正惨烈的战斗开始了。

  焦山可说是临安门户,临安前头的最后一块堡垒了。

  之前,张世杰与刘师勇等将领率领大队人马出师焦山,预备与元兵你死我活。张世杰命十条船结为并船,下碇停泊在江中,无令不得启碇,表示必死的决心。

  敌强我弱啊。元主帅阿术载着张满弓弩的士兵用火箭攻打并船,张世杰军队乱了阵脚,没人敢启碇,士兵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投江,投江而死的有一万多人,战死之人更是不可胜数。

  张世杰大败,奔逃圌山。向朝廷上奏疏请求救援的军队,没有得到答复。朝廷无兵可以派,无人可以增援。

  元军到了独松关。文天祥入卫,此时,整个临安主力部队是文天祥勤王之几万军队,而状元丞相留梦炎逃之夭夭,再不见面。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迫近临安,张世杰请转移皇帝、太皇太后、太后三宫进入海上,而与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奉命正派陆秀夫等向元军请和,火爆性子张世杰根本不同意,报告太皇太后说:“堂堂大宋,怎可轻易投降?宁可战死,决不低头!”没有多久,和议不成——伯颜更言:“吾此时取宋,如同探囊取物也,何来言和一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元兵到达皋亭山,张世杰于是领兵进入定海。此时,都统卞彪奉命劝说张世杰投降。是日,见卞彪来,张世杰很高兴,在准备南下的时节,还有一个兄弟卞彪前来跟随,多好啊。他举起大椎,杀了一头壮牛,吩咐手下料理。肉煮得喷香,酒喝到正酣,卞彪从包包里掏出招降文书,并辅之花言巧语。张世杰勃然大怒:“尔竟敢轻我如此!吾张世杰岂是投降之奴!”随即割下卞彪的舌头,在巾子山把他裂尸万段。

  德祐二年初春,宋室投降,之前,更封赵昰为益王,赵昺为卫王。四月,陈宜中和张世杰以及两王利用大宋水军优势,辗转进入福州。

  文天祥被扣,成功逃出。听说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劝请即帝位。五月,张世杰与陈宜中尊奉八岁的杨淑妃之子赵昰为君上,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张世杰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

  端宗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官职召文天祥至福州,拜右丞相。不久文天祥与陈宜中等人意见不合,景炎元年七月,离开朝廷,以同都督职出任江南西路,准备开府南剑川,另有突破,并召集士兵进入汀州。

  此时,残山剩水,“朝廷”却依然纷纷扰扰,争权倾轧,内斗不断。随着文天祥的被排挤,陆秀夫也被挤出核心集团,而元军却没有停止围剿的脚步。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大举进攻福建,知福州府王刚中开城投降。小皇帝端宗被张世杰等护送至海上,而张世杰自己率领陈吊眼、许夫人等畲族军队攻泉州蒲寿庚,无奈没有攻克。十月,元军主帅唆都率领军队来支援泉州,宋军于是撤兵退去。不久唆都派人招降端宗,又派经历孙安甫劝说张世杰。张世杰依然大怒,并拘留孙安甫在军中不让其返回。元军招讨刘深攻打浅湾,张世杰战败,使益王移居井澳,刘深又来攻打井澳,张世杰击退了刘深,因而迁到硇州。

  子昂居吴兴。因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境日渐败落,生活维艰,有时,竟然连粥也喝不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