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银行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适合品质积累 2015-08-17

1、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助推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快速增加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良好增长。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72.34万亿元,2010年至201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28%。
 
2、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环境日益改善
 
近年来,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不断深化,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为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完善和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化、法律法规的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健全和信用环境的改善,银行业经营环境亦将逐步改善。
 
3、综合化、全球化经营深入推进
 
近年来,监管机构制定相关规定,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开办金融租赁业务,允许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融资券承销、中期票据承销等综合经营业务。客户需求的增长及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使资本市场、货币信贷、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于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例如:2005年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8年中国银监会印发的《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引导综合经营业务规范发展。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印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09年11月,中国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在2008年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签署的《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深层次合作。2013年11月,中国银监会印发新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将试点范围由原来的四个城市扩大到十六个城市。2014年中国银监会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试点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此外,2005年和2006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办法有利于丰富银行的投资产品种类,拓宽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完善银行业务模式,加快商业银行的创新,促进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加速提升。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支持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紧密结合“走出去”企业金融需求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宏观战略,稳妥进行海外布局,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设立境外机构。根据中为咨询网观察,另一方面,监管机构探索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提高外资银行展业的便利性,进一步促进外资银行参与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
 
4、公司金融业务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商业银行成立后,商业银行贷款成为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虽然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飞速发展,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但是,银行贷款仍将是企业高效的主要融资途径。此外,商业银行通过综合经营和跨市场经营等方式为公司客户提供投资银行、理财等服务。
 
5、个人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重要业务领域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如下表所示,2010至2014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70%。国民收入水平和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将增加包括零售贷款产品以及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等在内的个人金融产品的需求。

我国企业一直以来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大型企业融资逐步转向资本市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服务的重要市场。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颁布《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53号),鼓励商业银行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2009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要求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2010]193号),要求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系统性指导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整个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2011年5月2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银监发[2011]59号),并于2011年10月24日颁布《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银监发[2011]94号),要求着力解决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不断优化小企业融资环境。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要求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根据上述意见,2013年8月29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37号),全面落实国务院的各项要求。
 
2014年10月3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扶持和解决方案。根据上述意见,2015年3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中国银监会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5]8号),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6、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有利于银行改善收入结构,提高收入的稳定性。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自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允许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有更大的灵活性。2014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客户普遍使用、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银行基础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除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服务价格以外,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根据中为咨询网观察,随着客户深层次需求的不断增长,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7、资产质量改善、抗风险能力提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重组力度,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由2007年12月31日的12,684亿元下降至2014年12月31日的8,426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7年12月31日的6.17%下降至2014年12月31日的1.25%;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7年12月31日的3.04%下降至2014年12月31日的1.16%。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较大改善,承担风险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未来商业银行能否有效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和市场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巴塞尔III的实施和国内银行业监管的日益严格,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加了压力和动力。根据中为咨询网观察,为保持有利竞争地位,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日益重要,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将逐步提升。
 
8、客户服务意识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尽管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问题仍然存在,但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意识日益强化。各商业银行开始主动选择不同的战略定位,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重视自身品牌的培育,构建起符合自身特色的比较优势,不断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商业银行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关注及发掘客户需求,注重客户体验,从服务创新、服务渠道体系、服务文化、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控制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加强产品创新规划、健全创新组织、完善激励机制、规范创新流程,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消费信贷、理财产品、电子银行、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产品创新尤其活跃。2009年1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提供了规范发展的监管环境。
 
9、信息科技的开发与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成为金融创新的基础与支柱,银行业的重要产品和管理创新包括衍生产品、客户关系管理、信用打分模型等均通过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实现。未来,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更多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商业银行经营服务的渠道已从单一的营业网点渠道,向电子化渠道与营业网点渠道全面结合的经营模式转变。根据中为咨询网观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各个环节、各个产品,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基本支撑。
 
10、银行间市场不断发展
 
我国银行间市场由多个子市场组成,包括同业拆借、票据贴现、债券、外汇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此外,近年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交易种类不断增加,如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外汇远期、外汇掉期等,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提高流动性、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工具。
 
11、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日渐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张,渗透至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各个社会领域。在金融行业内,互联网技术被应用于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在线金融产品销售、金融电子商务等众多细分领域,逐渐为客户和市场所接受,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兴概念。根据中为咨询网观察,互联网金融向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满足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向部分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了部分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改革,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整体效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部分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进入金融领域,这些互联网企业依靠技术和理念优势分流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资金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控制力。长期以来,国内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政策红利、资金成本、信用成本等方面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绝对优势,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都向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进行渗透,对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产生了挑战。在商业银行行业内部,依靠互联网技术,中小机构可以弥补自身网点、人员和品牌知名度的不足,取得超越大型机构的发展速度,进而改变行业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